关于教育学的论文题目 教育学相关论文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学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相关论文篇一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摘 要: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情感;教育;音乐教学;美育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感得已激发和深化。

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大大影响并激励着我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把情感教育目标放在首要的位置。例如低年级教材中《大鹿》一课,内容和曲调都很简单,讲的是大鹿保护被追赶的小兔子,体现了小动物之间团结互助的友爱之情。于是,根据内容从情感入手,我是这样设计安排的:课前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森林图案的背景,然后准备一些鲜艳生动的图片,如大鹿、小白兔、大灰狼、小鸟、房子、猎人等,把它们贴在以森林为背景的画面上,最后再把音乐教室的纵列座位摆成“U”形。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没有了那种课堂的约束感,仿佛置身于轻松、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之中,黑板上生动的画面打动并感染着每一双眼睛。孩子们井井有条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生动而丰富的画面,可谓出神入化了,于是不用任何一句组织教学的语言便进入了正题。我轻轻地问:“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啊?”“美丽的大森林。”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回答。随后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发声练习、节奏训练……而是让学生们讲一讲大森林里发生了什么故事。举手的学生跃跃欲试,丰富的情感激起了活跃的思维,孩子们自由地畅想在美的世界里。他们的想法新奇各异,十分有趣,不知不觉中歌词的内容已被学生们自己讲了出来。

在讲故事的同时我在钢琴上轻轻弹出了歌曲的旋律,在无意识中学生们接受了《大鹿》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渐渐地唱会、唱准并领悟出了歌曲的意义。在孩子们全身心投入表演时,那歌声、动作、表情无不表达出互助友爱、惩恶扬善的爱心。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淡漠了教师的痕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有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主体精神的焕发,才会发生博爱仁慈、自主创新的高尚人格。

二、情感体验,创造美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欢乐、喜庆、赞美、雄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美的理解和情感的冲动不断加深,教师要善于把握关键,给学生表情演唱、尽情抒发情感的机会,使学生的情感在美的感染下不断深入地发展。记得我在教唱河北民歌《对花》这一课时,为使学生了解对歌的形式,首先请他们欣赏了一段东北秧歌,令学生耳目一新;然后介绍了以花为内容的对歌便称为《对花》,接着又欣赏了我国河北、安徽等地区典型的地方民歌《挂红灯》。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迫切地想了解北方的民歌《对花》。在这种学习欲望高涨的时机,我们开始学习本课歌曲,突破重点难点,很快地掌握了这支歌曲。学生们像做游戏一样自己分组,你问我答地唱起了歌,趁机我问道:“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可以编进这支歌曲里?我们进行分组比赛,看谁编的最好听。”这一下,教室里热闹起来,只见他们交头接耳,他们自己分成了小组,根据自己编排的动作和歌词尽情地表演起来,有问有答、合情合理,那眼神、那动作充满了天真与童趣。此情此景,我和学生们都已深深地投入到了音乐情节的环境之中,陶醉在那鲜花的海洋里。学生们通过学习、表演、创作,达到了对本歌曲的体验与诠释,同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天性得到了发挥。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的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

教育学相关论文篇二

《转型期英国教育改革的集权化趋向及其启示》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了以国家课程方案为核心的教育集权化改革历程。在这一曲折复杂的改革历程中所呈现出的集权化趋势是英国学校教育对于所处社会经济转型和时代发展而主动采取的一种政策回应。

关键词:转型期;英国;教育改革;集权化

1980年代以来,在西方教育分权机制国家,中央或联邦政府的教育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地方的教育权力则有所削弱,呈现出一种集权化的趋向。其中,英国的集权化趋向尤为明显。

一、转型期英国教育集权化改革的基本背景

英国是一个具有自治传统的国家,教师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拥有很大权力。1944,年教育法确立了中央监督、地方管理的学校课程管理体制,地方教育当局掌握学校人事权、财政权,而将课程管理权交给学校董事会,学校董事会又将课程管理权交给校长。因此,课程管理权实际上掌握在学校特别是校长的手中。1945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央政府对课程的管理是相当松散的。

进入19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英国以重大打击,促使人们反思并寻找原因,许多企业家、政治家及社会团体都将之归咎于教育的失败。英国工业界人士认定,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未能培养合格的劳动力,“不负责任的老师讲授毫不相干的课程,青年人意志消沉”。英国公众也对学校教学质量特别是中学教学质量感到不满。他们认为应提高教育的标准,使教育事业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与经济社会的合格人才。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促使政府反思原有的课程管理体制,寻求解决之道。

二、以国家课程方案为核心的教育集权化改革准备

1980年,皇家督学团发表了《关于课程的看法》这一文件,建议设置共同课程。1981年,英国中央政府出版题为《学校课程》的指导性文件。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目标和中学应开设的课程建议。1982年,英国政府解散了“学校课程和考试委员会”(SCEC)这个一直以来由教师控制的全国性组织,建立教师代表只占少数的“学校课程编制委员会”(SCDC)和“中学教育考试委员会”(SEEC)两个机构。同年11月,英国政府为了纠正中学生16岁双重考试制度的缺陷,颁布文件建议改革考试制度。实行单一的考试制度,并为此制定了用于编制考试课程大纲和评价程度的全国统一标准。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1984年6月,英国政府宣布了新的16岁单一考试制度即“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考试。新考试大纲于1986年即开始实施。1985年,英国教育科学部、威尔士事务部向议会提交《把学校办得更好》白皮书,其中提出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的四个教育改革重点。1987年,教育科学部发表的《国家课程5-16岁咨询文件》提出了统一的国家课程方案,并建议为7岁、11岁、14岁儿童安排考试来对学校质量进行检验。至此,英国已初步完成以国家课程方案为核心的教育集权化改革的舆论、技术和政策准备。

三、施行和调整统一的国家课程方案

1988年7月29日,经过长时间激烈的辩论,英国国会通过保守党政府1987年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该法案以法令条文的形式,规定从1989年起英国全国所有的公立中小学都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并规定中小学都必须开设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和科学三门)和基础课程(包括历史、地理、体育等10门)这两类课程。英国之所以会产生国家课程,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经济再生与国家认同”,因此,“国家课程是兼顾新自由主义的市场机制与新保守主义的国家认同。”

国家课程的实施是英国课程发展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中央、地方和学校在课程权力分配上的局面。作为影响课程的主要力量的教师失去了很多课程自主权,许多课程决策权落说中央政府之手,教育大臣的权限得到增强。中央政府还成立了全国课程委员舍(NCC)和学校考试与评价委员会(SEAC)以加强对国家课程的实施和考试的监督,同时将以前属于地方教育当局的部分职权下放给各个学校,甚至鼓励部分学校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成为直接接受中央教育科学部拨款的独立学校。1988年教育法还鼓励家长、企业更紧密地介入学校课程的运作过程,以使其进一步担当起教育监督责任。政府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给予家长和学生择校的权力,使原先的教育制度转变为由消费者(家长和学生)所引导的新教育制度。地方教育当局的权限被削弱,只保留了提供指导的权力,其主要职责是确保全国统一课程在本地区范围内的贯彻和实施。在课程方面,地方教育当局由过去的主体地位下降为执行地位。

进入1990年代,英国提出的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开始出现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家课程各学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纲要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学科要求过高,内容过多或过难,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和不满。同时,国家课程所要求学校开设的众多课程的教学与评定工作也造成了教师普遍的负担过重,引起了教师对国家课程的反感。尽管英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国家课程的

10门学科不是5-16岁学生所学课程的全部,各地学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的需要开设其他课程。但是,在国家课程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在国家课程规定的10门学科的教学和评价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们根本无法再为学生开设其他课程。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题目 教育学相关论文

鉴于国家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平息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英国政府不得不着手调整画家课程,尽力化解矛盾。1993年,英国政府委托迪林爵士对国家课程的实施及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全面调查,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在广泛听取各方人员对国家课程的意见之基础上,1993年8月和12月,迪林爵士先后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两份报告,在其中反映了国家课程及其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修订意见。英国政府根据上述报告对国家课程进行了修订,并于1994年9月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方案。

根据1993年教育法的规定,英国政府取消了全国课程委员会和学校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建立了新的学校课程与评估局(SCAA)。此外,还成立了教育标准局(OFSTED)以负责参与制定教育标准,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建议。根据1997年教育法,1997年10月,学校课程与评估局(SCAA)与全国职业资格局(NCVQ)合并,组建成课程与资格局(QCA)。该机构具有法令权威性。1998年,课程与资格局受教育大臣的委托,对中小学国家课程改革进行研究。1999年7月,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新的国家课程改革方案出台。

四、实施融入学校自主传统的新世纪国家课程方案

1999年9月9日,英国教育大臣布伦基特宣布,英国中小学将从2000年9月起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这次国家课程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变革促进学校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国家课程中,大部分的调整都指向于制定更加清楚明了的课程要求,增强学校在依据学生和地区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的自主权。经过调整的新的国家课程比较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一方面,它明确规定了所有公立学校教学都必须遵循的能力培养目标及等级,配合编制的学习纲要也对教学内容和进度等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使得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强制性和约束性。另一方面,国家课程又为学校和教师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留下了相当大的自主决定空间,使新的国家课程方案在课程机制上更好地融入英国自身的学校自主传统。以中学课程为例,英国课程与资格局还专门编写了《中学课程的灵活性》小册子,以使学校和教师对课程实施的灵活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中学课程的关键阶段3、关键阶段4两个阶段,国家课程并未明确划分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而是由各校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划分。国家课程由各门不同的学科组成,至于如何组织各门学科、如何上课没有法定要求,则由学校自主决定。国家课程规定了各关键阶段必须开设的学科,但没有规定其开设的具体要求,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决定有关学科开设的顺序和要求。对于各门学科的教学,国家课程也无具体规定,教师有充分的余地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国家课程方案的定期评议与适时调整

进入21世纪以后,英国的教育领域又有新的变化产生。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课程与资格局(QCA)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与资格局对其开发的国家课程进行定期的评议,旨在确保它能继续满足学生和社会变革的需求。

2003年9月,英国政府发布了题为《14—19岁:机会与卓越》的白皮书。在该白皮书中,国务秘书宣布了新修订的英格兰关键阶段4国家课程方案。这一新的关键阶段4国家课程方案主要的变化包括:在关键阶段4,新增科学项目的学习,并在2006年9月开始施行;在关键阶段4,取消对设计与技术、现代外语的强制性学习;授权学校开设新的课程领域,包括艺术、设计与技术、人文学科和现代外语;提出增加“工作导向学习”的新要求,并提供了关于这一新的课程领域的非规定性指导框架。

英国对关键阶段4的国家课程做出上述调整,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变革使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同时确保他们获得以后学习和就业所必不可少的一般学习的核心知识和经验。”“在关键阶段4,年轻人会看到他们的学习将会引导向更深入的教育和就业,并有助于发展各项能力技能,如分析、问题解决、质疑和沟通。”

为了改善学校教与学的状况,帮助学校更好地施行国家课程,英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基金,用于建设相关的支持网站。例如,课程在线网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专业技能和各项课程领域的多媒体资源。国家课程行动网提供了不同关键阶段学生成就的标准和学习项目如何转化为实际活动的指导。工作方案网提供了学习项目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新的关键阶段4课程方案出台前,2003年7月,课程与资格局就开通了14-19岁阶段的学习网站进行支持。该网站提供了法令所规定的要求的信息和指导,教育与技能部、课程与资格局的建议等等详尽的指导和帮助信息。

2006年10月6日,课程与资格局又宣布将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可以说是新世纪英国教育改革又一重大举措。这次改革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在商业学习、古典学科、经济、英国文学、地理、历史;现代外语二宗教学习和社会科学领域;不再由教师安排及评分,而是将由控制评估所取代。

■控制评估将在指导的条件下进行,或者由资格部门安排,教师评分;或者由教师安排,由资格部门评分。

■控制评估可能涉及过去传统书面考试中的不同参数,也可以允许在指导条件下使用如因特网等资源。

■在艺术与设计、设计与技术、国内经济、音乐和体育教育,内部评估应在更有力的安全设施下继续进行。

■一旦功能性技能的角色和它们的评估安排更清晰,就应做出关于英语和信息技术(ICT)的决定。

■数学课程将从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标准(CCSE)中取消。

■根据2006年9月首次引入教学的修订过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GCSE)中的学习项目,科学课程的安排将保持不变。

上述改变将于2009年9月开始执行,取消数学课程普通证书考试则将于2007年9月开始实行。

针对上述变革措施,课程与资格局的主要负责人波斯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现有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系统(CCSE)和课程是有活力的。他表示,课程与资格局有责任确保高利害的外部考试评估,如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CCSE),继续有效可信。这些变革措施将会确保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GCSE)保持合适的意图,最后减少学生和教师身上的评估负担。课程与资格局将会与伙伴组织、教师等一起努力确保新的控制评估的要素具有严密性、可操作性。

关于此项改革,课程与资格局已安排了具体的时间进程表:2006年10、11月,课程与资格局和相关部门对控制评估的可能性进行思考;2006年11月,教师和课程与资格局召开会议,开展问题讨论;2006年11、12月,课程与资格局和相关部门提出更深入的发展建议;2007年1月,教师和课程与资格局举行会议,讨论发展建议;2007年4月,公布关于控制评估的报告;2007年春、夏,举办关于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GCSE)学科具体标准的咨询活动;2007年秋,公布修改过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CCSE)具体学科标准。

六、转型期英国教育集权化趋向的启示

从英国上述的课程变革历程可以看出,自1988年颁布国家课程开始至今,英国中央政府对学校教育的干预一直在增强,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集权化的趋向。这种集权化的趋势是英国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经济转型和时代发展主动采取的一种政策回应。进入21世纪,课程与资格局提出了“为个人和社会适应21世纪的要求做准备”的口号。课程与资格局明确表示,它的角色定位是“在帮助英国成就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中发挥中心作用”。课程与资格局主要负责人波斯顿则表示,课程与资格局的作用是要“增强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课程管理政策虽然呈现出集权化的趋势,但是这种集权化和中央集权课程开发机制背景下的集权概念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英国的学校自主传统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强调国家课程的同时,英国的整个教育制度改革的重点仍然是“走向多样化、高标准和选择性。”诚如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说,“我认为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的道路是清晰的,同时,指导改革的方针也是毫不含糊的:教育公正的目标只有通过追求卓越才能实现;只有让学校获得提供个性化教育的自由,才能让孩子真正获得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

转型期英国的教育改革,一方面强调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家对于教育的引导作用,呈现出集权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十分重视社会舆论和政府政策的长时间准备,重视学校自主传统在教育集权化改革中的补偿作用,根据自己的国情及时调整改革的策略,从而减少教育改革的阻力,提高教育改革的实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2061/553336896.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创业的论文题目 想创业?快来回答这些题目(四)

 ●判断题   1、投资前一定要弄清楚企业的利益所在,并尽可能用数据加以描述,不然的话难以做出投资决定。    2、谈到免税其实只是免地方税,国税是不能免的。   3、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称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

关于创业的论文题目 想创业?快来回答这些题目(二)

   判断题     1、说到管理,就是对员工管头管脚,一切听老板指挥。     2、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各有不同的内容,但有密切的关系。     3、经营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论情节轻重,仅负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     4

有关包容的作文题目 关于宽容的作文题目

关于宽容的作文题目11-07-15宽容和奉献11-07-15宽容11-07-15宽容随风飘荡11-07-15宽容他人11-07-15宽容,让我们幸福11-07-15道不远人:不能不学会宽容11-07-15宽容?美好?生活11-07-15宽容

中秋节作文的题目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题目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题目,本文列举了一下常用的中秋节话题的作文题目,希望能帮到您。月光下的遐思中秋节的遐想难忘中秋沿着月光的颜色小时不识月琉离瓦的月光明月高高挂忘记吧,月圆中秋的味道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团圆才是福那心事,纷飞在中秋

声明:《关于教育学的论文题目 教育学相关论文》为网友微雨黄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