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发展。
“四个全面”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四个全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着眼于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侧重点在社会建设。“四个全面”更进一步,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由局部性上升为全方位,涵盖内容由“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从更精准、更具体的方面扩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它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经济、民主、文化、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建设五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个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四足鼎立,共同举托起“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源泉与路径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而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的主线,既阐述了动力,又规划了路径,勾绘出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
“四个全面”构建了一种整体的战略视野。“四个全面”是涉及历史、现实与未来,关系社会各个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无论是在中国现代化百年征途上,还是世界社会主义几百年演进中,都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探索。它以“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高度,以坚持中国道路、完善中国制度为立足点,从历史认知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认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内推改革发展稳定,外展“亲、诚、惠、容”的理念,融通内政外交,治党治军治国全面有序推进。一曲曲恢弘的“改革乐章”奏响新篇,一阵阵久违的“清新之风”横扫积弊,一幅幅亮丽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一股股强大的“正能量”喷薄而出,构建了以继承发展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旨归的一种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历史方法论。
“四个全面” 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这是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具体的谋篇布局和任务落实。
从“建立新中国”到“四个全面”的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就进行救国救民、兴邦富国的探索。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发出的“建立新中国”的号召,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逐步形成。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1992年,经济体制全面走向市场经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现代化版图逐渐清晰。
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现状,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总结历史经验、直面突出矛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开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布局,提出的“四个全面”,成为统领中国发展的战略总纲。
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新布局、新战略。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正式提出“四个全面”。至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
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到“四个全面”指导下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显示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布局和战略的新发展。这种新布局、新战略,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从“一个全面”到“四个全面”的立体战略、全面战略。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重申了这个奋斗目标,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三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进一步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至此,“三个全面”首次扩展为“四个全面”,融系统于全面之中,寓小康于改革、法治、党建之中,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更立体、更全面。
“四个全面”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和担当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四个全面”围绕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国、如何管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交集的联系上,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和担当。
着眼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坚持走中国道路的根本保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四个全面”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政治保证、组织保证。
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是“五位一体”建设的保障。“五位一体”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而“四个全面”良性互动的过程,是经济新常态发展条件下,中国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更加全面协调稳定发展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和巩固的过程。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还是生态文明,都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缺少任何一个“全面”,都不能也不可能完成“五位一体”中的任何“一位”。“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产生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对“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指导作用。
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是时代的主题。“四个全面”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布局治国理政的方略,为中国这艘大航船最终实现中国梦把好舵。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础和阶段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唯有着眼于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的中国道路上,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增创中国优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