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与冬季的过度,那么霜降有着什么样的农事习俗呢?现在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霜降节农事习俗2000多年前,汉代的《汜胜之书》记载:“芸苔(萝卜)足霜乃收,不足霜即涩”,说的是打了霜的萝卜要甜一些。按现代科学解释,即低温有利于植物体内的物质转化和糖分增加的缘故。1600多年前西晋的陆机也说:“蔬茶苦菜生山田及泽中,得霜甜脆而美。”农谚亦有“霜打蔬菜分外甜”的说法。秋末冬初的霜还可杀死部分越冬害虫。由于霜冻,对土壤风化也有好处,人们常说:“十月无霜,臼里无糠”。清代陈恭尹在《耕田歌》中也吟道:“霜华重,土气肥”。
霜在农业生产上虽会造成霜害,但霜也有它的功劳。因为水汽凝结时还可以放出大量的潜热,它能缓和气温下降速度,减轻植物的冻结程度。霜消时,又能吸收大量的热量,有利于受冻的植物慢慢复生。霜还能提高冬季蔬菜的品质。
霜降节农事习俗:要在寒露节前结束种麦。抓紧收获花生、甘薯,及时收摘棉花。秋耕应抓紧进行。大白菜进入生长后期,注意水肥管理,除治病虫。
冬季霜降节农事习俗主要有收获花生、甘薯、棉花、秋耕等农事,按照霜降节农事习俗北方地区在进入霜降后较为繁忙。
“寒露”和“霜降”表示夜间气温已很低,露很凉,将要结冰和开始有霜;坝上地区地面开始冻结,北部张、承地区已是初冬景色了。我区一般在霜降至立冬期间有一次较强冷空气袭击,大风过后剧烈降温,使棉叶变干,薯叶枯黑,多数作物停止生长。
寒露时节是晚熟苹果、红果、柿子等果品的收获期,要抓紧及时采摘。山区抓紧秋季造林,开展小秋收,广开副业门路。
畜牧业要抓膘安全越冬,为牲畜过冬备好粮草。
从事农业劳作的用户应注意以上霜降节农事习俗项目,及时处理农事。
霜降时期的霜降农事习俗主要为防霜,在作物方面是收获的季节,部分地区的霜降农事习俗为防霜。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这是汉代科学家张衡描述霜后草木凋零的诗句。霜,是指夜晚气温下降到0℃以下,地面附近及近地物体上的水汽凝结而形成的白色松冰晶。霜多发生在无风无云夜晚,从深秋开始到第2年早春都可能降霜。
作物最怕三种霜冻。一是秋季过早的初霜,它常危害喜温作物,使棉花棉铃变成僵瓣,使红薯不耐贮藏,使甘蔗变质流糖而空心。二是隆冬过后的“冻后霜”,这时气温降到很低,而次日猛晴,气温突然升高,使越冬作物遭受严重冻害。霜降农事习俗说:“冻后霜,柑桔光”。三是春季晚霜,这时作物的抗寒力减弱,容易受冻害。
霜降农事习俗农业防霜措施为:① 施腐植酸钠或磷肥,使作物提前成熟。试验证明:施于山药、玉米、糜谷,可提前成熟5-7天;
② 最根本是植树造林,它可调节气温,彻底改变环境。
③ 锄地,“锄头有火”,可提高地温;
④ 适时早种,错开晚秋霜冻;
⑤ 选用早熟高产品种;
⑥ 浇水,因为干土比湿土散热快;
⑦ 熏烟,可在小范围内形成保温云层,减轻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