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魔幻现实主义”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词的时候,我脑海里映射出的是一幅幅瑰丽奇绝的大自然美景——蘑菇石、金顶、金刀峡、禅雾、佛雨,以及郁郁葱葱绵延无尽的原始森林……
这是地处黔东北、铜仁市辖的梵净山,也是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弥勒菩萨的道场,山上山下寺院众多,置身其中,只觉胜景与佛境相融,现实与仙幻相通,不由烦忧皆忘。
当下恰值秋季,正是梵净山区域一年中最适合旅游的季节,秋高气爽,空气通透,山顶能见度好,视野极佳,此时环顾左右异峰突起的新老金顶、蘑菇石,抑或放眼远眺,山峦叠嶂、层林尽染的美景尽收眼底,这种享受,俗世少有。
梵净山:“梵天净土”的魔幻现实主义(爱华阅读配图)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现在就出发?!
最自由惬意的是自驾游,这又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从家出发,一路北上西去,走走停停,沿途欣赏美景,可以把梵净山、凤凰古镇、张家界等等毗邻景区打包游览;二是先乘高铁至长沙,在当地租车前往,据我所知,在长沙高铁站,就有神州租车的网点,先网上预订好,下高铁就可以取车,且目前是双节过后的淡季,租车价格非常实惠,很多车型都可以在每天百元以内的价格拿下,还不限里程。从长沙全程高速到铜仁,最多也就5小时左右。另外,这一路因为都是在丘陵、山区穿行,路两旁的景色也非常优美,空气也非常清新,这样的自驾本身就是享受。
龙泉禅寺 弥勒道场
梵净山区域在任何时候,气温都要比市区低几摄氏度,而山顶又要比山下低几摄氏度。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即使在最热的夏季,他们都建议游客带上能防雨又能保温的户外衣物上山,秋季就更当如此,因此最适宜的穿着非冲锋衣裤、户外登山鞋莫属了。
站在山门口,抬头望是前方一片苍茫大山,走进去,旁边是一条流水潺潺的黑湾河。再前行不远,就是重修后的龙泉禅寺,一尊高达28米的金色弥勒佛坐像夺人眼目。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为之亲笔题写了“弥勒道场,龙泉禅寺”八个大字。
既是弥勒道场,那就不能不说说弥勒佛。“弥勒”为梵文的译音,意即“慈氏”。据佛经所载,他住于上界的兜率天,后降生人间,于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成佛。弥勒佛是举世公认的快乐佛、欢喜佛、笑佛、幸运佛,他的慈容人见人爱,最著名的一副描写他的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明清之期,梵净山“弥勒道场”便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嵋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以及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名传天下。
梵净山的索道颇值一提,全长3500米,但落差超过1000米,登上缆车的那一刻开始,一幅江山如画的美卷徐徐展开,霜染红叶,或深或浅,或红或黄,与四季常青的乔木、灌木,以及如森林之须的树挂,间杂调和,便是天成的工笔山水图。打开车窗,山风徐徐,空气清冽,呼吸几口便心旷神怡。
攀新金顶 做活神仙
如果以为下了缆车,就到了山顶的核心景区,那就错了。在以山著称的“梵天净土”,如果不爬爬山,是显不出诚意的。这里离山顶平台尚有600多级台阶,左右都可出发,一个是石阶,一个是木阶。
爬完这段路程,站在普度广场,才真正算到了梵净山的核心景区。广场旁边一座雄伟的大殿就是天王殿,是正在重修中的承恩寺的前殿。以前这里有两座寺庙,天王殿所在的寺庙叫镇国寺,上面的那道残墙所在的寺庙叫承恩寺。这两座寺庙,始建于万历年间。
转过头去,一座巨大石峰,平地拔起,一柱通天,高94米,直径37米。它就是梵净山的象征“新金顶”。有人比喻它是“玉笋高标”,有人比喻它是“青狮啸天”,更有人把它比喻成“佛手高举二指禅”,为凡间指点迷津。
梵净山现在其实有3个金顶:凤凰山金顶、老金顶、新金顶。凤凰山金顶最高,海拔2572米,因道路久废,森林茂密,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一般游客禁止前往。老金顶次之,海拔2493米,许多奇石都聚集在那一带。新金顶海拔2336米,虽排行第三,但由于是孤峰兀立,直指苍穹,峰顶还有两间佛殿存在,人们登梵净山往往以登上新金顶为荣誉、为自豪,所以一般人称呼的梵净山金顶,实际上就是新金顶。
新金顶峰顶至峰腰,有一道裂缝把金顶上半部一分为二,好似刀劈斧砍,所以叫做“金刀峡”。金刀峡最窄处,不足二三米,深处却达三四十米。相传此峰原本整体相连,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来此讲经说法,因羡慕其地势险绝,都想在这里设置道场。燃灯古佛知晓后,便手持金刀,朝峰顶一刀劈下,从此一峰分成二顶,释迦居左,弥勒居右,各修其道,各说其法。按照佛家“竖三世佛”的说法,燃灯佛代表过去,释迦佛代表现在,弥勒佛代表未来。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有梵净山是弥勒道场。如今两个峰顶上,分别立着释迦殿与弥勒殿,游人须先到释迦殿拜现在佛,才能过渡到弥勒殿拜未来佛。联结现在与未来的,是一座凌空飞架的“天仙桥”。
登新金顶,需要身贴石壁,手扶铁索,仰面攀升,这是一项具有探险性的活动。由于身临虚空,白云入怀,两耳灌风,务必凝神静气,小心向上。从峰脚到峰顶,将经过灵宫殿、龙头石(又名“顶胸石”)、观音洞、定心水、天仙桥等景点。观音洞是在绝壁上的石洞边,依势悬空建造的一座小石屋。石屋上面是金刀峡,壁立陡峭;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可以俯视太子石等奇观。
站在极顶之上,脚下云蒸雾腾,眼底浩涉苍茫。清代本地诗人谬云鹏曾在诗中写道:“金刀劈破佛分地,铁索牵挂人上天;转眼风云相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
望“蘑菇石” 拜“翻天印”
从新金顶下来,往前走不远就是天下闻名的梵净山蘑菇石,主要由砂质板岩和石英砂岩构成。它高约10米,上大下小,既像是两方巨石的重叠,又像是一万巨石的连体生长。特别是它站在悬崖边上,仿佛路断途穷,危机四伏;加之乱云飞渡,八面来风,大有摇摇欲坠、一触即倾之势,然而它却岿然不动。现在蘑菇石已经成为铜仁景点的标志,是梵净山的“山徽”,被摄影家、画家收入镜头,纳入笔底。
蘑菇石对面平台上有一块上大下小的石头,叫“翻天印”,下面有一道石墙围住的地方,叫“九皇洞”,前后垒石为墙,上面盖石板为瓦,中间供奉着九皇娘神像。
绕过“九皇洞”,迈步向前,就是高耸的山峰就是梵净山的第二高峰,海拔2494米的老金顶,它的最高处,叫玉皇顶,需要经过万名洞、接引桥等处,攀铁索而上。
在山路边的一侧,有一块《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该碑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是当时奉神宗皇帝(朱翊钧)圣旨而建。碑文共1394字,由当时朝廷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序文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古迹名胜、历史传说、佛事兴衰等,做了绘声绘色的描绘,说梵净山是“剑气横天,仙梯接斗”、“层峦耸翠”、“飞彩流丹”的胜地,是“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生之草”的“极乐天宫”。
“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几百年前的人们,就已经这样认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