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的一幕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时我还在念书。一个午后,我和几位学生干部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张罗一次募捐活动。我们把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长的红布上。相片上,那些用木棍撑着墙壁的教室,以及把砖头当作桌椅的孩子们在秋风中冷得发抖。
那时,我们没有在意一个靠拾垃圾为生的老头的到来。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桶,我们每次掩鼻而过时,总看到这个老头专注的用铲子或者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我们便很厌恶这个蓄着一撮白胡子的老头。
他佝偻着身子,很吃力的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们面前走过。忽然,他停下来,在那块红布前站定。他眯着眼很仔细地瞧着照片,很久才移向另一张。
我们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的衣袖: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几件衣服当垃圾检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少得让人脸红的捐款。突然,我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 老人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直像老松树皮一样的手颤抖着递过来一元钱!>
当我回过身来时他已经把钱放到了桌上,然后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地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名字都被淡忘的老人,却记得用生命里流淌着的朴实血脉,承担起被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我心中的种种谜团像中了魔力般地被解开——在我们只用华丽的文字呼唤觅食的爱的时候,却让多少珍贵的东西从自己的后花园中丢失。
平常,老人弯腰拾起的,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阅读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佝偻:
哑然失笑:
2.读画< >的句子,再回答问题。
(1)句中把_____比作_______,突出了老人_______。
(2)“颤抖”一词说明了老人:________。
(3)仿写一句:_______。
3.过去老人给人的印象是什么?而今印象又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了什么?
5.如果某一天,“我”和老人在校园遇见,“我”会对老人说什么?
参考答案:
1.佝偻: 脊背弯曲。
哑然失笑:突然笑出声来。
2.(1)句中把(老人的手 )比作(老松树皮),突出了老人(的手饱经风霜 )。
(2)“颤抖”一词说明了老人:(年龄老 )。
(3)仿写一句:(老人不知何时走到了我面前,他那像干树皮似的严肃的脸今天突然露出了亲切的笑容。)。
3.过去我觉得老人很烦,爱多管闲事,贪财。而今印象是爱帮助别人。
4.短文讲了一件捡垃圾的老人捐钱的是,从中我看出那位老人有爱心。
5.我会说:“爷爷,您虽然穷,但很有爱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