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病是眼科疾病里面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多因内热外毒攻窜上炎导致.其主要特点是胞睑近睑缘部生小疖肿,局部红肿疼痛起硬结,易于溃脓,形成针眼病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针眼是怎么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针眼的形成
1、风热之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脉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2、喜食辛辣炙煿,脾胃积热,火热毒邪上攻,致胞睑局部酿脓破溃。
3、余邪未清或脾气虚弱,卫外不固,又感风热之邪,则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针眼的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胞睑局部痒,红肿疼痛;胞睑边缘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按。
病证鉴别
1、胞肿如桃胞睑皮肤红赤,高肿难睁,状如桃李,肿痛拒按,白睛赤肿。相当于西医学的眼睑炎性水肿。
2、眼丹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眼睑赤痛漫肿,质硬拒按,常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3、眼痈发病部位在眼睑皮下,较针眼病势凶猛,红肿热痛甚,化腐成脓范围大,可波及全部眼睑。并有畏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相关检查
1、眼部检查:初起胞睑局部肿胀、微红,按压疼痛,且可扪及形似麦粒的硬结。甚者红肿焮热,胞睑硬结压痛拒按,继之红肿局限,硬结软化成脓,随之脓点溃破(外麦粒肿脓成溃破在眼睑边缘,内麦粒肿溃破在眼睑内的睑板面)。若病变靠近外眦部,则疼痛明显,可见患侧白睛红赤,甚至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同侧耳前可扪及肿核。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针眼的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风热之邪初犯胞睑,风邪为甚,故辨证以胞睑肿胀、痒甚以及舌脉为要点;热毒上攻胞睑,故辨证以其局部红肿痒痛及脾胃积热的全身症状为要点;脾胃虚弱,正气不固,时感外邪,辨证以针眼反复发作及脾胃虚弱之全身症状为要点。
治疗原则
未成脓者内外兼治,促其消散;已成脓者切开排脓。
证治分类
内治
(一)风热外袭
症状:病初起,局部微有红肿痒痛,并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等,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薄荷、豆豉、荆芥、桔梗、牛蒡子、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甘草。
(二)热毒上攻
症状:胞睑局部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内热重,故伴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等症。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方药:泻黄散合清胃散加减。
常用药:石膏、炒山栀、黄连、生地、丹皮、藿香、当归、升麻。
(三)脾胃伏热或脾胃虚弱
症状: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
治法:清解脾胃伏热,或扶正祛邪。
方药:属脾胃伏热者,宜选清脾散加减。属脾胃虚弱者,宜选四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石膏、栀子、黄芩、防风、薄荷、升麻、赤芍、枳壳、藿香、陈皮、甘草。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山楂、神曲、麦芽。
外治
1、手术:脓已成者,应行麦粒肿切开引流排脓术。外麦粒肿在眼睑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必要时应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至愈;内麦粒肿则在睑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2、针刺法:针用泻法为主。选取太阳、风池、合谷、丝竹空,以疏风清热、消肿止痛。脾虚者可加足三里、脾俞、胃俞。每日1次。
3、放血法:耳尖或合谷、太阳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有较好的泻热止痛消肿效果。每日1次。
4、针挑法:适用于针眼反复发作者。在背部肺俞、膏盲俞及肩胛区附近寻找皮肤上的红点或粟粒样小点1个或数个,皮肤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挑破,挤出少许血水或黏液。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