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钢构的故乡》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的同学想要提高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重视现代文阅读练习。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阅读《钢构的故乡》练习题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阅读《钢构的故乡》练习题及答案

《钢构的故乡》原文

一个从哺乳时期就远离故乡的人,正如最白的那朵云与天空离散了。

因此,漂泊是我的生活中,最纠结的神经,最生涩的血液,最无解的思绪,最沉静的呼唤。说到底,就是任凭长风吹旷野,短雨洗芭蕉,空有万分想念,千般记惦,百倍牵肠挂肚,依然无根可寻和无情可系。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总是记得母乳的温暖。

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又总是记得不母乳的模样。

因为故乡的孕育,记忆中就有一个忽隐忽现的名为团风的地方。

书上说,团风是1949年春天那场叫渡江战役的最上游的曲击地。书上又说,团风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两支本该同仇敌忾的军队,却同室操戈时常火并,必争之地。书上更说,团风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赤色政党中两位创党元老的深情故土、痴情故地。

著书卷,立学说,想来至少不使后来者多费猜度。就像宋时苏轼,诗意地说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竟然变成多少年后惹是生非的源头。苏轼当然不知后来世上会有团风之地,却断断不会不知鸟林之所在。苏轼时期的鸟林,在后苏轼时期,改名换姓成为团风。作为赤壁大战关键所在,如果此鸟林一直成为鸟林,上溯长江几百公里,那个也叫鸟林的去处,就没有机会将自己想象成孔明先生借来东风,助周公瑾大战曹盂德的英雄际会场所了。

书上那些文字,在我心里是惶惑的。

童年的我,无法认识童年的自己。认识的只有从承载这些文字的土地上,走向他乡的长辈。比如父亲,那位在一个叫刘下垸的小地方,学会操纵最原始的织布机的男人;比如爷爷,那位在一个叫林家大垸的小地方,替一户后来声名显赫的林姓人家织了8年土布和洋布的男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得到一些小命运和小小命运,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位早早为了生计而少能认字的壮年男人,和另一位对生计艰难有着更深体会而累得脊背畸形的老年男人,同那些辉煌于历史的大事伟人,作某种关联。

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

首先是母亲。在母亲第九十九次讲述她的故事时,我曾经有机会在她所说的团风街上徘徊很久,也问过不少人,既没有找到,也没有听到,在那条街的某个地方,有过某座祠堂。虽然旧的痕迹消失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生命初期的孤独凄苦。当年那些风雨飘摇的夜晚,母亲搂着她的两个加起来不到三岁的孩子,陪着那些被族人用私刑冤毙的游魂。一盏彻夜不灭的油灯,成了并非英雄母亲的虎胆,夜复一夜地盼到天亮,将害怕潜伏者抢劫的阴森祠堂,苏醒成为翻身农民供应生活物资的供销社。

其次是父亲。父亲的故事,父亲本人只说过一次。后来就不再说了。他的那个1948年在汉口街上贴一张革命传单,要躲好几条街的故事,更是从1967年的大字报上读到的。那一年,第一次跟在父亲身后,走在幻梦中出现过的小路上,听那些过分陌生的人冲着父亲表达过分的热情,这才相信那个早已成为了历史的故事。相信父亲为躲避“文革”斗争,只身逃回故乡,那些追逐而来的狂热青年,如何被父亲童年时的伙伴,一声大吼,喝退几百里。

还有一个故事,它是属于我的。那一年,父亲在芭茅草丛生的田野上,找到一处荒芜土丘,惊天动地地跪下去,冲着深深的土地大声呼唤自己的母亲。我晓得,这便是在我出生前很多年就已经离开的奶奶。接下来,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所以,再往后,当父亲和母亲,一回回地要求,替他们在故乡找块安度往生的地!我亦能够伤情地理解,故乡是使有限人生重新诞生为永生的最可靠的地方。

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

哪怕只在匆匆路过中,远远地看上一眼!

哪怕只是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地深呼吸一下!

《钢构的故乡》阅读题目:

1.文中第二段语言生动优美,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2.请指出并简要说明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主要作用。(3分)

3.请品味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

4.文中说“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请你结合全文,具体写出三方面“难以置信”的事,以及这些事所表达出的作者感情。(5分)

难以置信的事:

作者的感情:

5.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总盼望走出故乡,而“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4分)

《钢构的故乡》阅读答案:

1. 漂泊无依(意思相同即可。)

2. 引起下文。 用孩子对母乳的感受作类比,引出作者对故乡的种种感受。

3. “我”的一跪,是找到自己的“根”,从而不再漂泊无依,成为一个有“家”(故乡)的人。(意思相同即可)

4. 难以置信的事:①故乡悠久厚重的历史。②母亲在祠堂里度过的孤独凄苦岁月。③父亲在“文革”时的“传奇”。

作者的感情:对故乡历史的敬畏,对父母遭遇的同情与敬重。

5.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腔热血、充满好奇、志向远大,希望到外面闯世界,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到中年以后,如作者一样有了许多历练,视野随之开阔,心态慢慢变得平和,于是故乡的山水人事成为温馨的回忆,越来越喜欢故乡、依恋故乡,期盼叶落归根。(意思相同即可,酌情给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5861/792588728.html

更多阅读

钢结构安装价格 五年后再看《钢构价格白皮书》

2005年,三维空间的领导品牌三维钢构抛出《钢构价格白皮书》算得上是2005年钢构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时隔五年,我们回过头来看《钢构价格白皮书》的时候,发现此事件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了。《钢构价格白皮书》内

四川成都钢结构价格 《钢构价格白皮书》带来了什么

 近日,沉寂了许久了钢结构行业突然起爆了一颗重磅炸弹。三维钢构面向社会抛出了一本《钢构价格白皮书》,公布了从钢材原料采购、构件加工制作与安装工艺的全部成本价格和合理利润率,钢构行业的盈利模式从此赤裸裸的暴露在工程业主和

钢构的故乡阅读答案 钢构的故乡(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钢构的故乡(节选)刘醒龙  一个从哺乳时期就远离故乡的人,正如最白的那朵云与天空离散了。  因此,漂泊是我的生活中,最纠结的神经,最生涩的血液,最无解的思绪,最沉静的呼唤。说到底,就是任凭长风吹旷野,短雨洗芭蕉,空有万分想念,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近年来,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凸显出很多值得深究的问题。比如实践中的“钟摆现象”——人们发现,语文阅读教学如果只是立足于作家和文本就容易将文本限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而一旦向学生与生活敞开又容易导致

高中语文阅读《郑板桥》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阅读《郑板桥》练习题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郑板桥》原文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

声明:《高中语文阅读《钢构的故乡》练习题及答案》为网友酷似你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