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应对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楚其含义和特点;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范文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两大转变
1、观念的转变: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由“学科本位”、“知识中心”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情境。
二、教材内容
1、始终围绕人地和谐这条主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关注全球问题,关注发展问题,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人地协调与和谐发展是地理课程的迫切任务。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
2、从知识体系看: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地理到社会环境
教材内容分五大板块: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述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既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
3、从现代教学体系看:体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
教材安排了很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热情,教材可读性强
4、从教材结构看:分为正文、阅读、活动、图片四大部分
正文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是教材的意义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活动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图片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三、教学建议
1、用活教材,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基于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教材在编写上正文内容少,图片、活动多。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参与,多探究,主动学习。但这样的教材使老师操作难度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是否补充书本外的知识。很多知识书本没涉及但考试中常出现,比如:寒带的极昼极夜,热带的太阳直射现象;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不补充内容问题难讲清楚,补充内容课时不足。
2、如何处理教材中“活动”、“图片”、“案例”,不讲解,学生认为教学任务没完成,讲解,耗时长效果不一定好。
面对这种情况,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新课标,了解新教材参考不同版本教材。明白不同版本教材的共性与差异,不局限于书本,把每一本书都当参考教材用,重组教材,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讲清知识要点。突破教材框架的限制,调出藩篱用教材。因为教材虽不同但课程标准是一样的,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一样。
2、研究学情,选取适合学生的教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萝岗区是一个新区,地域范围广,学生基础良莠不全,大部分学生处于农村,与外界接触少,知识面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仔细分析学生的情况,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每一道题。选取适合学生的教法。
例如:课前朗读课文,寻找课文重点,学生自己归纳,老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知识重点、难点、狠抓当堂过关,做到堂堂清,节节明。
3、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1)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和技巧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七年级地理可以讲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开始,从看图说话入手来学习地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和技巧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获得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使他们在遇到有关的地理问题时,主动地到地图上查找。并逐渐养成用图的习惯。
学生用图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过程,首先,要求学生会看图,要知道图中每一个元素讲的是什么,主体元素的背景是什么,背景与主体元素存在一个什么关系?然后,会用图,培养用图能力,要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还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能力的训练,最终实现熟练运用。
例1:单图的学习。“与同学们谈地理”中P2四幅图是展示给学生的最早的图片,要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是看这两幅图。第一,这四幅图中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在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他们能互换场地吗?为什么?所以这四幅图不仅仅是指人们的活动,而且揭示了开展这些活动的地理环境以及这些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必然联系。
例2:组图的学习。P23图1-37“中国地图”和图1-38“北京市略图”,教学目的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而是引导学生们去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在面积大小、内容详简方面有什么不同,再对比一下两幅图的比例尺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最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从单图的阅读到图与图的比较;从观察图的内含到归纳地理事物的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同时得到了认知方面的飞跃。
2)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材料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教会学生学会描述地理事物,学会在提供的材料中寻找答案越来越重要。
例1:描述地球的大小。“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可见,在这里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描述地理事物这一种能力的培养才是主要的。教材虽然给出了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字,但并不要求学生记住,而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从而得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的结论。
3)培养学生的科学史、科学观念、科学兴趣、科学方法
例如:板块构造学说我们可作如下理解。第一,安排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运动变化的理性认识,即说明科学家对于海陆变化原因的探索。第二,作为探索,重在过程(即科学史教育),因此需要从大陆漂移学说讲起,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而提出大陆漂移的故事(即科学兴趣)。第三,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安排应注意逻辑顺序,发现问题----思考假设----找证据论证(即科学方法)第四,板块构造学说只作基本了解,即板块划分(六大板块)和地壳比较活跃地带(板块交界地带)。第五,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是作为板块运动的例证。
4)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熟练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对以后的地理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材设计了绘制大洲几何拼图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四大洋轮廓的印象。完成七大洲的分布草图。绘图的要求不要太高,但应让学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如赤道、0°经线和180°经线)与有关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先观察,后动笔,只求神似,不计细节。这种图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4、适时鼓励,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调动学习积极性。
地理作为非中考的科目,学生积极性欠佳,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口试、课前小测、考查笔试、小制作动手操作、研究性学习小组自评互评、家长问卷等多种评价方式,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评价可采用五结合:口试笔试结合、操作笔试结合、分散集中结合、自评互评结合、家长评老师结合,对学生整体成绩再系统公正的评价。
总之,让我们充满爱心地培养学生,让他们掌握独特的学科知识和视角,学会在快乐中学习,学得有信心、有热情。
初一地理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东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1、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