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重点2017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

地理在时间上和地区上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地理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一)

1.湖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洞庭湖平原与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其是全国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湖南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

3.湖南素以“有色金属之乡”著称。有色金属品种多,储量大。

4..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少数民族人口共68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左右,大多聚居在湘西和湘南山区,少数杂居在全省各地。

5.湖南省因湘江贯穿省境南北,又简称“湘”。属于长江中游地区,因大部分地域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二)

1.湖北省地势西高东低,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

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自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3.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建成以钢铁、机械、电力、纺织、食品为主体、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生产体。湖北已形成十堰-襄樊汽车工业走廊,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4.湖北省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相交于武汉市,京九铁路有一条联络线与武汉相连,使武汉市成为名符其实的“九省通衢”

5.湖北省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壮丽,著名的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黄石国家公园等。

地理中考重点2017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

6.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东部,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或楚。湖北省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三)

1.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决定着全国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近年来我国农业节水工作有相当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增加,二是研究推广新的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的力度大大增加。

据估算,如果科学发展节水农业,到2030年我国改革水的利用系数可达0.6~0.7,水分生产率可达到1.5千克每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0.3,按现状4000亿立方米计算,则可节水1200亿立方米,可增产1.2亿吨粮食。

2.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沿海城市利用海水冷却已有60多年历史,但目前利用量并不大,相对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一般来讲,工业用水利用率愈高,节水投资就愈大,几乎呈指数递增。提高工业利用率最重要经济和财力的制约而无潜力可挖。我国已经把到2010年城市工业(不含电力)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作为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远期控制目标之一。

3.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平衡,加之各地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南方地区,根据水环境容量相对充沛的特点,应科学的利用大江大海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论证,在初级处理基础上发展城市污水排海排江工程。可以利用南方小河,小湖纵横交错的优势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适当发展一些氧化塘、氧化沟、氧化湖和脱氮除磷技术。

在北方和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是突出的矛盾,应以污水资源化为重点,发展污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多次利用,重复利用。以污水回用为目标,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设置应作相应调整并发展以二级生物处理为主的处理工艺。

在西部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发展改善生态的措施发展一些污水资源化技术和土地处理技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6561/461325260.html

更多阅读

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5: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5: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一、考点:《2012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二、知识梳理:对重点词语的考查主要以含义(意义)为主;而对文章中重点

声明:《地理中考重点2017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为网友特别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