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人占绝大多数,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有劲使不上,其实应该辨明导致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找到症结再去攻克它。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成绩上不去的原因
首先是信心不足,如果别人或者某一次考试使孩子产生了“我不擅长学数学”的判断,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这些负面看法会渐渐占领大脑阵地,一旦把这个判断坐实,只要一接触数学,他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这一科也越来越差,所以要在观念上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评价:“我一定行!”家长要帮孩子强化自信意识,最好别打击孩子。
第二、基础知识薄弱,如果小学初中的一些科目的基础知识没有夯实,到高中确实就比较吃力;相反初中底子打得好,高中越学越简单。不会的旧知识太多,雪球越滚越大,如果不及时补习,孩子听不懂了跟不上了,只好破罐破摔,跑到网吧去了。
第三、兴趣不足,激励不够。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们学习很辛苦,很难自发产生快乐感,但确实有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收获成功感、价值感,而有人是挫败感、沮丧感。家长要助孩子一臂之力,早期要进行快乐学习教育,不用罚抄等学习方式惩罚孩子;后期要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其实考完试不等家长着急,孩子自己也是很忧心的,你再把他和成绩好的人一比,就彻底把孩子要好的心击碎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谁听了别人一顿批评会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你不仅要夸他,还要持续不断地坚持夸他,给孩子提供稳定恒久的动力!
第四、方法不当。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律,文科理科大不相同,家长与其在旁边瞎着急,不如多看几本学法的书,分析自家孩子的特点,帮他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找到好学法,事半而功倍。
第五、用功程度不够。早期家长要教孩子怎么用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全陪”式的做法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有害而无利,当孩子有了自觉预习复习的学习习惯,大了不用人管就会用功了,有些孩子理智上觉得该努力学习,就是静不下来学不进去,还是用功习惯没养成。
成绩上不去的解决方法
1、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专心上课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3、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每个孩子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4、善于提问的习惯
积极鼓励孩子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5、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6、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7、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孩子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8、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9、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11、客观评价的习惯
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