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诗话 元宵节有什么诗话

元宵节是我国最重要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因此也成为了不少文人墨士创作的题材。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诗话,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诗话一

崔液(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作有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玉漏银壶”,古代计时的器具。)人们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今夜的城门最好一直开到天明,正所谓“欢娱苦日短”。谁家见到这么好的月色不来欣赏,谁人闻听城里有如此美丽的灯火不去观看?(即使平时足不出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也会乘此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灯火闪烁、繁花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如在目前。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城里观灯赏月的元宵佳节之夜的盛况及社会习俗、民间风情等,写得明白如话,诗意浓郁。

元宵节诗话二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有《十五夜观灯》一诗,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 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当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宋代以后,元宵节的热闹繁华更是盛况空前,人们不但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而且尽情歌舞游戏。更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较为自由地相互表达爱慕之意。

元宵节诗话三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诗人、作家,他的《生查子·元夕》是这方面的名作之一。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相思词以少女口吻写成。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而饶有韵味。上片主人公回忆去年的欢悦,那时是灯好,月明,热恋中约会也因元夜的欢乐而增添光彩。“ 月上柳梢头”两句言尽而意无穷,柔情蜜意溢于言表。下片写今年景物依旧,却已物是人非,与上片形成鲜明对照。触目伤情、悲从中来,泪湿春衫。这一切都反映出这位少女的纯真恬美与一往情深。词中的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情。这首词语言通俗明快,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他的另一首词《御带花》也描绘了京城元夕的热闹: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宝檠银繻,耀绛幕、龙虎腾掷。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雍容熙熙画,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曳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

元宵节诗话四

北宋汴京元夕的喧闹在宋人的诗文、笔记里屡有记载,欧阳修是较早用词的形式来表现这一幅幅繁华场面的。大街上“ 缯彩”铺设,金碧辉煌;花灯银繻,五彩缤纷;“雕轮绣毂”,往来络绎;美女“神姬”,目不暇接,一派熙熙攘攘的升平欢快景象。逢此盛会,“ 狂心未已”的“年少”自当尽欢而归。歌咏升平,以后成为宋词的一项重大题材,欧阳修词肇其端。

元宵节诗话五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杰出词人。他的《南乡子·宿州上元》写出了大自然的景象随着四季的流转而千变万化,特别是由于节令的烘托更显得多彩多姿: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此词上片首句写众人兴高采烈地试春之游,让人最先感受到与冬天不同的天气变化,但如酥的细雨并没有使游人奔逃四散,因为这小雨似有还无,反而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也使作者这个欲辞官养老的归客,逗留不去。下片写由于迟留,所以词人能够欣赏到宿州华灯争放的美景,透过“乱”而体现的美。另一方面山色清明,横波而走,青翠欲滴,如此的人间仙境不若白云仙乡的冷清,倒像温柔乡令人流连忘返,所以宿州应是淮南一带首屈一指的地方。

由于每个人所面临的外在境遇各不相同,因而把内心深处不同的感受诉诸词作,常可触动人心,激起共鸣。

元宵节诗话 元宵节有什么诗话
元宵节诗话六

如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此词作于苏轼流放任职于密州之时,将老百姓欢度元宵的热闹及欢娱景象写出。上片追忆昔日的上元美景,“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写出灯火明月的灿烂,使整首词彷佛亮了起来。“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写出上元的热闹和人情的珍贵。下片则是叙述今日身处密州这个寂寞山城的情景。虽然从“寂寞山城人老也”“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看出苏东坡流露的寂寞之感,但也由“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看出他甘心与密州百姓同甘共苦的情怀。一边是“帐底吹笙香吐麝”的无价风味,另一边却是“火冷灯稀霜露下”的昏昏雪意。苏轼将环境的骤变,以及目前处境的艰难,寄寓在景物之中,而“ 人老也”则是心力交瘁所发出的无奈叹息。

元宵节诗话七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宋代词人。旧时词论称他为“ 词家之冠”,所著《解语花·上元》写道: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花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上片写当地元宵夜无可比拟的美妙神奇的境界:

“风销”、“露浥”四字,将彻夜腾欢之意味烘染满纸。“花市光相射”既言灯月交辉,又言亿万花灯,攒辉列彩,此映彼照,交互生光;更有那万人空巷、倾城出游的看灯人。

“桂华流瓦”正写初圆之月,下照人间楼屋。“纤云散”谓夜空如洗,皓魄倍明。嫦娥逢此良辰,也不免欲下寰同分欢乐,这不仅加倍烘染人间之美境,而且也巧妙引出人间无数游女。“衣裳淡雅”一句,正写游女淡雅之致与上句“素”相呼应。“楚女”、“纤腰”前冠以“看”,是应元夕观灯之事。“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从听觉、视觉、味觉来写灯火辉映下,无数人影交互浮动,浓淡相融,令人眼花缭乱的情景。下片以“ 因念”领起,一笔挽还,使时光倒流,将读者又带回到当年东京汴梁城的灯宵盛境中去。想到当时,千门万户,尽情游乐,欢声鼎沸。“如昼”二字,极力渲染当年灯月之盛。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用的是同一拟喻。然汴州元夜,又有钿车宝马,香巾罗帕。“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用苏味道上元诗句,暗写少年情事,马逐香车,人拾罗帕,是当时男女略无结识机会下而表示倾慕之惟一方式、惟一时机。寥寥数笔,回忆京城全盛,至此方点题。“旧情”二字,是一篇主眼,而无限感慨,无限怀思,只以“ 因念”挽提,“ 惟只见”唱叹。“清漏”以下,道有余不尽之音,蕴怅惘低徊之致。“清漏移”三字,遥与“ 风销”、“ 露浥”相互呼应,首尾如一。驱车归来,旧情难觅,一任他人仍复歌舞狂欢。此词以精粹的语言,巧妙的构思,不仅写出了当地元

宵佳节的情景,而且联想了京城上元节的盛况,同时抒发了仕途失意、远离京师、抑郁落寞之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6861/108148294.html

更多阅读

元宵节吃什么好 推荐五款汤圆的美味做法 元宵节汤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有吃元宵汤圆的习俗,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都是用水煮熟而食,咬一口香甜软滑,非常好吃。据民间说法,元宵节吃元宵或者汤圆,取汉语中的谐音,图一个“团团圆圆”的意思。那么你知道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什么 元宵节吃什么好?正月十五吃什么

元宵节吃什么好?正月十五吃什么――简介 每到一个节日,人们都会想吃什么,玩什么,去哪里吃,去哪里玩,如何过。对于元宵节来说,也是如此。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很多媒体、电视频道等都播放了一些元宵节

元宵节吃什么食物 元宵节吃什么 元宵节一定要吃14种传统食物

元宵节吃什么?正月十五是元宵节,除了大众知道的汤圆外,元宵节还有其他食俗。如果你对正月十五吃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奇,不妨跟着小编来了解元宵节必吃的食物吧!1、汤圆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

各地元宵节都有什么习俗

 各地元宵节都有什么习俗爱华阅读配图  1、北京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一年一度的上元灯会、舞龙舞狮、老北京叫卖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节传统节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这个节日的一大原因。传统的

元宵节的祝福语有什么 元宵节发什么祝福语好

 元宵节发什么祝福语好?  灯火连星挂,烟花傍树开。情和圆馅裹,笑自彩屏来。万户风听竹,三更月落梅。争春当趁早,青帝屡相催。元宵佳节祝你身体健康,合家团圆!  舞猴灯,踩高跷,庆贺佳节多热闹。剪纸花,包汤圆,欢天喜地绽笑颜。心团

声明:《元宵节诗话 元宵节有什么诗话》为网友如花的旋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