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课文学习非常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科学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成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的学习,供大家复习时参考学习!
《天外来客——陨石》课文
说它是石头也行,
说它是星星也行。
它的确是一块石头,
也的确是一颗星星。
它曾沿着自己的轨道,
在宇宙的海洋里航行。
当它和大气接触的时候,
就放射出耀眼的光明。
落在地球的怀抱,
像一盏熄灭的灯。
它是一块沉睡的物体,
还没有被生命唤醒。
它含有丰富的铁和镍,
所以才这般坚硬。
它无声地告诉我们,
星星是由物质组成。
它沉默着,那么安静,
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
宇宙派它来做信使,
我们真想知道它过去的行踪。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随课文识字;交流与陨石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块普通的石头)
对,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石头,你可别觉得它太平常,不起眼,石头也是形形色色的,有许多奇妙的石头,有许多奇石收藏家专门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还有许多其实展览会呢。你想不想也去看看这些奇妙的石头?
今天我们就要开始新的一的主题单元“奇妙的石头”。希望在学习这单元的过程中我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一些石头的知识、资料等等,学完之后,我们也来个“奇石展览会”,好嘛?
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位石头朋友来了,看它是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交流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读文情况。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互相评一评,他读的好在哪儿?
3.交流学习生字
(1)“这些朋友你记住了吗?”屏幕出示本课生字陨石(指名读、齐读)我们的第一位石头朋友叫陨石,你知道它是谁吗?(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交流学法)轨道物质宇宙(出示第二组,于科学知识有关得生词,学法同上)
(2)巩固指读生字
(3)“看谁写得棒”先请同学交流说一说哪些生字书写
时应该特别注意,然后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评比。
三、再读课文,分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1.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诗歌朗读时应注意的语气。
2.小组比赛读课文
3.同学们读的这么好,那你对陨石了解多少?你收集到它的资料了吗?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有交流价值的材料准备在全班交流。
4.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收集到的陨石相关资料,并说明使用怎样的方式收集到的。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用心收集了好多有关陨石的资料,那么在初步交流之后进行整理、补充,做成一份收抄报下节课展示给我们看。并看看你收集到的资料课文中有没有相关的介绍,有的话是哪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资料,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交流实践作业(手抄报)每组选出代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收集到了这么多有关陨石的知识和资料,你收集到的文中有相关的介绍嘛?谁能对应课文说一说?你读了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2.分小组交流学习,质疑问难。出示讨论内容: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天外来客”?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你发现这首诗是怎样押韵的吗?介绍有关诗歌押韵的知识。
三、拓展
科普书籍推荐,由查找到资料最多的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她是从哪儿找到的,推荐几本科学书籍。
四、实践作业
查找最新发现的陨石资料,试着查一查它过去的行踪。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反思
《天外来客——陨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全文以现代诗的形式,用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一些知识,并于结尾表述了作者的愿望——想知道它的过去。以此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好奇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拿到教材,首先粗粗浏览全文,我的第一感觉是:朴实!全文以及其简练的语言浅显地述说了陨石的知识,表述了及其质朴的愿望,没有华美的语言,更没有可供挖掘品味的词句,通篇似乎只是对陨石知识的泛呈,对于一向喜欢咬文嚼字的我来说,实在缺乏足够的吸引。如何备好这样一堂课?
一、备课前的思考与准备
大家都知道,小语姓“小”,语文姓“语”,小学语文课堂的根本在于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的七字歌。而千万不能将这样一堂科学味儿较浓的课,上成科普课。但是作为本节课需掌握的重点,陨石的知识又不可能泛泛而谈,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陨石时就失去最佳的激发好奇之情、培养探求欲望的时机。因此,如何将知识的严谨、情感的触发与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妙结合,上出一堂有特色的好课,便成了我此课的落脚点。对于陨石知识一窍不通的我,并没有急着备课,而是先上网寻找了大量有关陨石的知识,进行恶补,做到心中有陨石,对陨石的物质组成、形成原因、科学价值、以及陨石的危害及世界各地的重要陨石等等都作了初步的了解之后,重新拿起文本进行阅读。此时再读,与初次浏览有了明显的不同感受,一节节读来,陨石如流动的画面一一从脑海闪现,竟有了历历在目的亲近感。所以来新庄之前,我就请教研室的领导打电话通知,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课前搜集一些陨石的有关资料,一方面是看看孩子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和途径,另一方面也是为此课打下伏笔,希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二、关于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这个例子落实语文训练的任务才是我们教学的使命。于是我决定抓住课题中天外来客的“客”字,让学生走近客人,亲近客人,了解客人,进而激发学生对客人更多的好奇之情、探索之愿。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决定将陨石的“物质组成”、“陨石的旅程”和“作者的愿望”这三个方面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并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加以落实。从而使本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三、关于本课语言训练的着力点
对于这样常识性的课文要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的确让我颇费心思。为了落实语文教学中朗读、想象、说话的多角度训练,我将课文的三、四、五三个小节的教学内容作为本课教学训练的切入点。首先,借助问题的引入: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而让学生懂得本文围绕陨石讲了它的物质组成、它特殊的旅程以及作者的愿望。关于陨石的物质组成,这是解决学生知识点的一个问题。基于课前已经让学生搜集资料,我先让学生自行解决。当面对学生的疑惑,我坦承:关于这样的知识也是我曾经有过的疑惑。不过我们可以共同分享这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这既是资源共享,其实也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暗示,那就是:资料收集的重要性:知与不知有时就仅仅在于我们是否主动去获取。当然,知识的解决是为了更好地感悟文本的情感内蕴,在让学生朗读“它沉默着那么安静,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这一句时,我不仅让学生感受这份沉默,这份安静,更多地让他们去感受语言的话外音,陨石并不安静,也并不沉默,而是用它特有的语言在悄悄地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拥有的精彩与丰富的历程。在理解“陨石的旅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巧妙地将文字与图片进行了有机对接。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将课文的内容与图片进行匹配,从而使学生借助直观的画面理解深奥的文字内容。图文相结合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知识层面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落实朗读感悟的目标。因此,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我采用选择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旅程,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这其实就是落实朗读训练的过程。面对繁星满天的夜空,学生似乎回到了那个蚊虫纷飞的夏夜,仰望星空,注目点点繁星,学生进入了无比神奇的境界,那种神往之情自然就蕴含在学生的朗读之中了。其次,目睹那瞬间即逝的流星,带给学生的又是一份惊喜,此时抓住一个“耀眼”,学生品出的是流星的瞬息变化,流星的神秘行踪。对于理解“落在地球的怀抱,像一盏熄灭的灯。”让学生更多地感悟陨石来到了地球成为我们的客人,我们应以主人的姿态欢迎它的到来,让它在地球的怀抱睡得香甜一些,因此,学生的朗读是那样的温柔而亲切。在这份恬静中让学生感悟陨石需要我们人类的呵护与关爱,需要我们人类去开发与研究。除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其主要目的都是让学生将文本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四、关于本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觉得在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本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发掘的空间。因此,在广泛收集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源整合。由于农村学生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四适”原则,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在学生对“陨石”的物质组成不理解的情况下,我大胆地呈现相关图片资料并加以介绍,让学生有效接受有意义的知识。除了运用图片资料外我还选取了短小精妙的故事,有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张开想象的翅膀,耳闻故事、目睹精彩图片,大脑积极思考,本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目标也就落到了实处。
五、关于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于教师的角色转换这是新课程所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是在教学中让我思考的问题。本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来承载很强的科学知识,因此巧妙地处理讲读与感悟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艺术。讲,多之一份,则变成满堂灌;悟,少之层次,则变成隔靴搔痒,缺少语文之情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在学生不懂处讲,在学生疑惑处点拨,在学生疑问处给以点化,充分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得到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快乐。新课堂教学强调要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并没有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是更多地将时间安排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味上。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教师的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交织使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对话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多地产出新的疑问。本课的教学结束不仅让学生带着微笑走出教室,更多地是让学生的小脑袋装满新的疑问走出教室。学生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我想此时学生们从小探求宇宙奥秘的科学精神的种子已在心田滋生,广泛阅读科学书籍的欲望已在内心扩张,这就是学生大语文学习观的基本确立,也是我本课教学的归宿所在。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语文课文学习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