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内容 什么是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内容

城市社区,是现代城市人的居住家园和心灵归属港湾。城市社区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社区的灵魂,研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和需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社区文化建设,欢迎阅读。

什么是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物业管理企业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成效。

那种打突击、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作风和编入另册、附庸风雅的表面化行为都不利于社区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艰辛的、细致的、持久的工程,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社区文化

一、社区、文化和社区文化的概念

(一)社区

1887年,法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将人类群体分为两种类型,即社区和社会。社会是社会共同体,以目的、利益、契约以及距离为基础;社区则是生活共同体,以地域、意识、行为以及利益为特征。

此后,社会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社区下过不同的定义。据社会学家1981年的统计,已达140多种。韦伯、杜尔凯姆、齐美尔、沃思、帕克、帕森斯、阿莫斯等对社区都发表过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在这些定义中,社区被描述成群体、过程、社会系统、地理区隔、归属等等,其中共性的因素有地域、共同联系和社会互动。

参照社会学家的定义,结合居住区的情形,从物业管理的实际出发,我们所说的社区是指区域性的社会,是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具有一定人口和建筑规模,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文化需要,凭感觉能够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

社区作为一定的地缘性群体和区域性社会,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地域要素。指为城市干道所分割或自然界限所包围,具有生存发展的硬件设施、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地域。

(2)人口因素。指由一定规模、数量、分布状况和类型构成的人口。

(3)结构要素。社区由一些群体和组织所构成,如家庭、邻里、商业、学校、医院、民间团体、政府机关等。

(4)社会心理要素。群体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心理取向。社区成员对本社区具有归属感,产生参与群体的集体意识和行为。

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即在现代城市里,具有一定共同利益关系的人们,在同一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机体。

它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如地域的独立性渐趋模糊,居民需求对外部的交通、通讯和服务有更强的依赖性,人口密度调整适当,年龄结构老化,社区管理机构多元化,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增强,等等。这些特点要求城市社区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

(二)文化

社会科学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在含义上往往也是最含糊不清的。“文化”和“社区”一样,定义繁多。据统计,有代表性的定义达340多条。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指经过人类耕作、培养、教育、学习而发展的各种事物或方式,是与大自然本来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1871年,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将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出,并把文化表述为“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等将文化定义为“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样式系统,其中既包含显性样式也包含隐性样式”。

《大英百科全书》将文化分为两类:一类将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另一类“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以及它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文化概念有多种外延不同的涵义,但可以作一个最基本的区分。广义上,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狭义上,文化仅指精神层面的内容,像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礼仪、制度等。

从上述定义出发,文化显现出三个基本特征:

(1)文化与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并激励和限制行为的结果。

(2)文化是后天习得的,可以继承,生生不息。

(3)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三)社区文化

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

社区文化的定义因文化外延的不同也有很多说法。吴文藻先生认为:“文化的简单的定义,可以说是某一社区内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象征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

马林洪斯基认为,文化从功能的角度来考察,包括经济、教育、政治、法律与秩序、知识、巫术、宗教、艺术及娱乐等八个方面。桑佳斯论述的社区文化的外延更小,包括语言文字、公共象征、知识信仰、价值体系以及有关行为程序中的惯例、规则与特定方式。

从物业管理的角度来审视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为了方便论述,我们将物业管理中的社区文化界定为: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理解社区文化的概念需要注意:

(1)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所构建的。

(2)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实践中所构建的各种成果。

(3)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实践中所构建的各种生活方式或样式。

(4)社区是社区文化的生存地、生产地和传播地。

从物业管理中的社区文化概念出发,可以管窥到社区文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社区文化有着浓郁的企业化色彩。社区管理者主观推动,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物业管理对小区实施一体化管理之后,物业管理企业成了社区文化的组织者、创造者与传播者。

(2)社区文化建设有潜在的功利性。物业管理企业藉此推动物业管理,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社区文化旨在改变问题住户,创造理想住户。

(3)社区文化具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征。社区成员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准,对事件的处理不太强调邻里个人感情,而以利益为基本准则。人们讲究实效,讲究实惠,注重切身利益,重视实实在在的好处。社区成员的人格往往呈孤独的、冷漠化的态势。

(4)社区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种开放性一方面表现为社区文化的手段对社区外的依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区成员对域外各种文化的吸纳。同时,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呈多元性,除了因年龄、素质、兴趣等因素之外,跟社区文化的内外撞击有很大的关系。

社区周边文化设施建设编辑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所以社区周边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近年来政府一直强调文化惠民工程的进度要加快。

紧跟着为了响应号召许多组织、机构开始重视起社区周边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中孚泰文化集团提出的“剧院社区化”就是一种通过改建、新建社区周边的旧厅堂建筑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工程。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这需要更多的人来重视。

社区文化建设内容

社区文化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其中,价值观是社区文化的核心。

社区文化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形态而存在,这种形态既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体来说,社区文化可以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环境文化

社区环境是社区文化的第一个层面。它是由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维护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是社区精神物质化、对象化的具体体现。它主要包括社区容貌、休闲娱乐环境、文化设施、生活环境等。通过社区环境,可以感知社区成员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等外在形象。

如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设施可以充分体现社区关怀、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社区理念。当然,怡人的绿化园林、舒心的休闲布局、写意的小品园艺等都可以营造出理想的环境文化氛围。现在很多社区积极导入环境识别系统(CIS),用意也基于此。

(二)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也被称为活动文化,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娱乐、生活、学习、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通常所说的社区文化都是指这一类的社区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实际上反映出社区的社区风尚、精神面貌、人际关系范式等文化特征,它如社区之“手”,动态地勾勒出社区精神、社区理想等。

如“中国城市文明第一村”深圳市莲花北村的物业管理者——万厦居业公司,自1994年以来,就在该小区组织开展了300多场大中型社区文化活动,涉及娱乐、健身等各个方面,如广场交响音乐会、元旦千人舞会、重阳节文艺汇演、趣味家庭运动会、游泳比赛、新春长跑等等。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生活、娱乐、交往、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与社区精神、社区价值观、社区理想等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它们对保障社区文化持久、健康地开展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制度文化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另一类是社区的公共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社区的公共制度都可以反映出社区价值观、社区道德准则、生活准则等。

如奖罚分明可以体现出社区的严谨风格,规劝有加可以体现出社区的人性感悟,条分缕析可以反映出社区的细腻规矩等。为保障社区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现在很多小区物业管理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社区文化部,负责社区文化活动建设工作。社区文化部在引导、扶植的基础上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如艺术团、协会、表演队等,同时还对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程序等予以规范。

(四)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社区文化的核心,是社区独具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社区精神、社区道德、价值观念、社区理想、行为准则等。这是社区成员价值观、道德观生成的主要途径。

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都属于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这里,特别将那些指向性强烈、精神性突出的活动等也算作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如社区升旗仪式、评选文明户、学雷锋演讲等。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明显的社区特点,所以往往要多年积累,逐步形成。

社区文化建设物业管理

一、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

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社区成员典型的心理征候就是孤独与焦虑。生活在现代都市的现代人类,很容易患上人际关系淡薄这一“现代都市症”。这一病症,像一堵无形的围墙拦截了社区成员间的沟通与融洽。

而物业管理是人对人、面对面的服务,它的自身特点又决定了沟通和配合是优质服务的必备前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深圳等物业管理发达的城市基本上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办法,出现了像“一手抓物业管理,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万厦—莲花北”物业管理模式。下面就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从两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社区文化建设对物业管理的互动

现代城市住宅区与传统的住宅区性质不同。旧住宅区分布散乱、住房狭小、配套不全,住户工作单位划一,同质性程度高,集体色彩使私隐难以实现;现代城市住宅区规划有序、环境良好、配套齐全,既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又有交往的公共场所,住户来自各单位各行业,异质性程度强,住户更具独立色彩。

住户间的陌生更加造成了交往障碍。业缘关系重于地缘关系,住户间“关上单元门,个人顾个人”,忽视人际间的交往,继而引发集体观念松散、社区关怀淡薄等不良征候。而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公共设备、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物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发挥物业的最大使用功能,使其保值增值,并为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创造整洁、文明、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增长。物业管理的产品主要是服务,而服务是以劳务量来衡量的。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就是充分优化人、财、物等经营要素,尽可能减少或节约劳务量的输出,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和效率。除了无法节约、必须输出的绝对劳务量之外,怎样尽可能减少相对劳务量是物业公司追求的管理目标。

减少相对劳务量的一个最主要的通道就是住用户的大力配合和深层理解。如果服务对象随意高空抛物、乱丢垃圾、践踏草地,甚至人为地攀折花木、损坏设施,那么,物业管理机构势必事倍功半。相反,如果住用户恪守公约、遵守公德、邻里相亲、互助友爱,甚至主动维护公共秩序和社区环境,物业管理单位就会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减少相对劳务量这一管理目标呢?除了企业自身深挖潜力、提高效率之外,社区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手段。社区文化建设搞好了,会增强住用户之间、住用户与管理者之间的感情,加强邻里之间的团结,达成服务主客体之间的共识,形成管理者与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种理想的管理与服务的环境下,管理单位自然会省心省力、省时省物。所以董日臣先生说“社区文化实际就是管理艺术,一种减少劳务量的艺术”。

社区文化建设对物业管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物业管理单位要想提高管理水平,社区文化建设就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正是这种良性的互动,形成了物业管理的中国特色。1997年颁布的《深圳市物业管理考核评比标准》明确规定:“社区文化必须有制度,有设施场地,有活动记录,有专职或兼职人员,有相当数量和实效的活动。”这一举措,更加引导并促成了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物业管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整合

物业管理企业对小区实行社会化、一体化管理之后,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成了多个产权单位、产权人的总管家,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各管理职能部门找到了一个社会总代管。原来那种自建自管的分散管理体制和多个管理部门的多头为政局面,演化成物业管理企业在授权范围内实施社会化管理,其中就包含社区文化的组织与服务;同时,物业管理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势必不断满足住用户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物业管理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服务和以邻里相亲为主旨的社区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社区文化建设首先经历了一个从住用户的自觉到管理者的自觉这样一个过程。社区文化需求是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改善、环境需求不断满足以后的必然结果。居有定所、衣食无忧,社区文化活动就会在社区成员中自发地产生。社区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出现社区文化,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关键是对这种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活动如何加以扶植,加以引导,加以整合。物业管理企业因为特殊的身份与角色,凝聚社区成员文化关注的目光,成了社区文化的组织者、实践者。

如前所述,物业管理企业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主观上是为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创造品牌,提升竞争,但客观上却形成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改变了以往群众文化都由政府文化部门一管到底的局面。有人预言,当标准化服务如ISO9002等在21世纪形成物业管理同质化以后,文化的竞争将是最激烈的竞争,文化服务的水平将最能体现物业管理企业的水平,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必然会将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层次予以高度重视。

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总代管的地位自然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担当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人的一生有2/3的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对社区成员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物业管理企业不加引导,听任消极的、颓废的、虚无的精神氛围弥漫开来,不仅对社区而且对整个城市会产生不良的影响。8小时之外最能体现社区成员的精神真我,没有掩饰、没有遮拦,这种情况下最易放松自我约束。正是这种现实因素,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担当起教育人、提高人的重任。

社会的需求、住用户的需求以及物业管理企业自身需求的高度融合,使得社区文化建设从深层的建构中浮出水面。这冰山般潜在的管理动力和恒久深厚的服务附加值,使得社区文化成为社区精神的载体,成为物业管理的维系力量,成为一种社区认同的象征,而这种认同、参与,已导向一个充满道德秩序和协作关系的新型社区。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

社区文化建设愈来愈为社会、社区成员及物业管理企业所重视,因为社区文化有其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为引导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

(一)引导功能

社区文化的引导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取向具有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社区理想和目标。社区文化的引导功能既表现为对社区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表现为对社区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一个社区的社区文化一旦形成,它就会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社区成员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上与“标准”产生不符的情况,社区文化将发挥引导作用,使之与标准相符合。当然,这种导向是潜移默化和自觉自愿的,是主动认同基础上的接受和融洽。例如莲花北村倡导的“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尊老从自己的家庭开始”等等,对社区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二)约束功能

约束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区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设上。为了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管理,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营造社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制订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维持社区秩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社区居民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产生一种自我约束作用,从而保证社区文化健康、稳定地发展。群体意识、社区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造成强大的使个体从众化的群体压力和动力,使社区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

(三)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社区成员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通过共建机制,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集聚、凝结的社区合力和整体效应。社区文化犹如粘合剂,把社区内的成员“粘合”在一起,社区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使他们从生疏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社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居民都是家庭中的一员,社区文化将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乐于参与社区的事务,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区的繁荣作出贡献。

(四)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是指社区文化能起到给人们的消遣提供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的作用。人们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区文化恰恰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为他们提供了场地。社区居民在紧张繁忙的一天工作中会感到精神倦怠,身体疲劳。社区文化活动将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和舒适的环境,使他们从劳累和压力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并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次日的工作。

(五)激励功能

社区文化能使社区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和进取的精神。这种激励表现在正面的引导而不是消极地满足需求,表现在内在的引导而不是表面的推动。例如,在社区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包括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人士,他们中有些人由于生理或心理等原因,对生活和生存产生厌恶心理,为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和人生目标,有必要让他们多参与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参加活动使他们重拾信心,积极面对人生。

(六)改造功能

社区文化的改造功能最直接的表现是解决精神方面的社会问题。如居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及活动,只能用科学道理和事实加以解释和纠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必然伴随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以权谋私、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造成社会污染。加强社区文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则能够净化社会环境,改善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社区文化建设建设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老与少相结合

老与少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抓住老人与儿童这两个大的群体,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这种抓“两头”促“中间”的做法是由老人与儿童的特点决定的。首先,社区成员中老人和儿童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很多小区,他们的比例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一群体自然要倍受关注和重视。其次,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充裕的时间。现代都市节奏加快,迫于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的需求,中青年人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工作和围绕工作所进行的学习、交往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相反,老人和孩子时间宽裕。特别是老人,除了日常家务之外,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社区活动。再次,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强烈的需求。中青年人当然也有,但是他们的渴望为繁杂的事务所限制,需求成了深层次的期盼;而老人和孩子的需求是直接的、显在的,只要有环境,就可以实现。最后,社区是老人和孩子实现文化需求的最主要的场所,他们的文化更具有区域性,对区域性的关注和依赖远胜过中青年人。中青年更多的要参与区域外的文化实践,音乐厅、舞厅、咖啡屋等可能是其主要活动地点。针对这些特点,对老人和孩子自发的、自娱的活动要积极地加以扶植、引导、组织。如上面介绍的莲花北村成立了“夕阳红”艺术团和各种健身、娱乐、表演组织,除了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之外,还走出村门,赴敬老院、福利中心、驻深部队等慰问演出,与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老人联谊,成为传播中国社区文化的“老年天使”。

(二)大与小相结合

这里说的“大”是指大型的社区文化活动,需经过专门的精心策划组织,参与者众,影响面广,如体育节、艺术节、文艺汇演、入住仪式、社区周年庆等;“小”是指小型的社区文化活动,即那些常规的、每日每周都可能开展的、又有一定的组织安排的社区文化活动,如每日的晨练、休闲、娱乐等,通常由兴趣小组组织。大活动和小活动要合理搭配,合理安排。大活动不能没有,也不能过于频密。缺少大的活动,影响面窄,影响力小,社区文化建设的进程会减慢,社区文化氛围会减弱。但是大活动对场地、经费、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而且要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活动过于频密,容易产生倦怠等负面心态,往往适得其反。一般大的活动以2~3个月一次为宜。小的活动要经常性开展,形成制度,以兴趣为纽带,以持久为目标。小活动的面可以铺得广一些,琴棋书画、天文地理、娱乐游戏、吹拉弹唱等等都可以形成兴趣组织,渐进式地渗透发展。小活动的组织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尽可能地节约开支,并且注意不要形成噪音扰民、负担过重的情形。大小活动合理搭配,形成节奏,小活动时间长了也会演化成大活动。

(三)雅与俗相结合

所谓雅与俗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活动应当注重社区成员不同层面的需求,既有阳春白雪的活动,又有下里巴人的安排,高雅与媚俗同在,崇高与优美并存。社区文化活动忌讳单调乏味,如果总是“炒剩饭”、单打一,再多的活动也不会提起社区成员的兴趣,甚至会影响到社区成员对社区其他服务项目的不良评价。社区文化活动也应该百花齐放,满足不同层次的兴趣爱好,兼顾不同类型的文化品味。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要充分做好社区文化调查工作,真正摸清社区成员在想什么,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文化服务,愿意参加什么样的社区文化活动。通俗的活动如家庭卡拉OK比赛、迪斯科表演、秧歌、腰鼓等等,高雅的活动如莲花北村举办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旅游门票展、荣宝斋书画珍藏品展、国标编队舞等等。当然,社区文化之雅也不能曲高和寡,那样会失去文化的群众基础;俗也不可以俗不可耐,那样会导致社区文化的畸形发育。所以,社区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做到雅俗共赏,不温不火。

(四)远与近相结合

这里言及的“远”是指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整体的目标;“近”是指要有短期周密的安排、落实和检查。社区文化对塑造社区精神、引导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单位被誉为新生活方式的“领航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等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审时度势,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目光洞察社区将要面临的变化,超前一步为住户提供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有预见性、领先性。例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住用户已不再满足单纯的吹拉弹唱等娱乐形式,社区文化已从娱乐型向科技知识型发展。深圳万厦公司把握这一趋势,在所管理的小区中积极开展诸如克隆科普展、智能住宅展等科技含量高的社区文化活动,受到一致好评。他们还在屋村成立社区科协,开设科技活动中心,建立科技图书馆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社区文化建设要有长远的规划,对社区文化开展的效果等要进行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的短期安排也非常重要,每一次大型活动事先都要有计划,事后都要有分析。只有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做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除了上述几个原则之外,社区文化活动还要做到教与乐相结合,虚与实相结合,内与外相结合,等等。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关于场地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场地,硬件设施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保障。场地的来源首先要有规划。设计部门将社区文化活动的场地、设施纳入规划;物业管理企业在前期介入阶段要积极争取、合理建议。小区交付使用后,物业管理单位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社区文化设施加以完善。条件不够的,要尽可能地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露天广场、庭院、架空层的作用,要做到大活动有地点,小活动有场所。物业管理企业还应动员常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及机关、学校将其文化设施对社区成员开放。政府应进行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建设,使社区文化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关于资金

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物业管理单位每年从管理经费中划拨一定的比例用于社区文化建设,这是企业办文化的重要表现。二是寻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赞助。热心于公益事业、关心社区成长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物业管理单位应处理好关系,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分寸,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三是由社区文化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出资,如组织旅游等,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向参与者筹措。四是以文养文,进行文化经营,将其所得再用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经费要厉行节约,开源节流。

(三)关于机构

设立机构是社区文化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组织保证。物业管理单位开展得较好的城市和地区一般都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成立社区文化的专门部门,负责落实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执行。社区文化的管理部门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很多人要能做到一专多能。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队伍,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活动的成效。规模大的小区可以专人负责,明确分工;规模小的小区也可以兼职工作,松散合作。

(四)关于方案

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部门要制订好社区文化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并及时做好活动后的总结工作。有了计划与方案,在工作过程中才不会手忙脚乱,才不会影响活动的质量。方案的拟订要以调查分析为依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社区文化建设内容 什么是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内容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城市社区的特征

当世界从工业化向工业化后社会变迁之时,社会便发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城市社区的界限和特征变得复杂起来。

(1)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大规模聚集是城市区别于传统农村社区的基本特征。人口集中造成城市土地价格的昂贵,城市居住格局出现多层甚至高层建筑,导致生活空间的单元化、独立化、封闭化,改变了传统社区的人文生态,邻舍间、家族间的交往密切程度减弱。

(2)城市中择业自由和社会流动性大,造成多次迁移和居住不定,导致人际陌生化、孤立化和群体意识的淡薄。

(3)城市生活中的人口异质化程度高。所谓异质化是指那些与社会行为有关的社会性质,例如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经济能力以及职业、年龄、婚姻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人们的行为,导致社会行为的差异。造成城市人口的高异质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a.职业结构高度分化造成职业上的异质化;

b.各种职业的收入差异造成人们经济上的异质化;

c.城市层次差异大的组织结构使居民的社会参与程度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作用产生差异,造成城市居民在社会地位和权力方面的异质化;

d.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造成城市居民在文化水平上的异质化;

e.城市居民居住地的区位结构造成城市居民在居住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异质化。

在高度异质化的大众社会中,人们不能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是无机地集会在一起,在其中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个人只有在很狭窄、单调的周围环境中才能认识他人,与之发生某种交往关系。

(4)网络化使信息获得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可足不出门知道天下大事,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淡薄。

(二)社区的“失落”和“衰落”

在城市中,市民在一个急速运转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充当一个螺丝钉般的功能性角色,他们越来越失去自律自主性,变成孤立、被动,彼此之间没有稳定认同感,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显得无奈或者冷漠。这就是现代西方城市生活中的“社区失落”或“社区消失”。人们既喜欢享受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又希冀保持自己个人的隐私权;既要独居清静,同时却又渴望广交朋友,享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当代社会之所以重视社区的重建,就是出于一种人类心灵深处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就是一种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缺憾的补救。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农业社会结构自然具有村社组织的各种特征。“人情”被视为与“王法”、“天理”并列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三大原则。“不近人情”、“不懂人情世故”,要被社会批评,“合情”、“通情”,就会赢得赞赏。中国“人伦”关系的核心是家庭,由家庭再扩展出去,就是亲属、同乡、朋友,以至朋友的亲属、同乡与朋友,伦理关系的圈子就这样由此推而广之。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富有社区色彩的社会。但这种社区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自由、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现代社区的性质。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这种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区”色彩在目前城市社会中就越来越淡薄,难怪有许多人兴起“人情淡薄”的感慨。

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些感觉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概括而言,就是“社区的衰落”。而这一“社区的衰落”,可以归咎三项因素:

1.市场制度。市场是最不讲人情的。具体说来其中有四个原因。其一,市场是“金钱挂帅”,就是以金钱为交易媒介,以金钱计算交易得失,以实现更多金钱为主导原则。其二,讲钱是要失感情的,因为讲钱就必须计较得失,必须服从“理性”,而理性考虑与感情互不相容。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最好与陌生人做生意,因为可以“无情”。其三,市场其实就是让陌生人以金钱为媒介、以价格为指标进行“经济性交换”的场所,在市场交易中,除了“买家”与“卖家”这两种身份外,人的其他身份,诸如性别、年龄、宗教、家族、乡里等都显得次要,市场的确是不讲人情、不带人情味的。其四,市场因此也是不讲道义的,甚至在“利字当头”影响下,完全可以做出虽然“合理”但却伤害道义的行为来。

2.都市化。城市人口异质化程度大。城市人踏出家门,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必须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准备。这种防御性心理机制,使人时刻精神紧张,不敢松懈,有意无意用冷漠与敌意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一种安全的距离,使人与人间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关系。都市人这样不近人情,缺乏人情味,实在由环境所造成,是适应环境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人生态度,是与人的内在交往的需求相冲突的。

3.科层组织。现代文明所造就的庞大的科层组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婴孩呱呱坠地一直到入学、上班、就医、娱乐、旅游……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现代社会的种种科层组织打交道,不能不遵循它们的规矩和处事方式。科层组织要求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一视同仁。从积极方面看,科层组织有利于办事效率,符合公正原则;从消极方面看,科层组织却是不少“病态”的温床:因循、保守、胆小、墨守成规、一板一眼、冷漠、不近人情、官僚作风以及舞弊等。甚至那些原先以服务人为宗旨的官办机构或组织,却成为“纳税人”头上的发号施令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这种“目标迷失”或异化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令人反感。

所有这些,造成当今社会生活中“社区精神的双重失落”,人们盼望一种温馨、互助、平等、团结的新型人际关系和精神家园。

(三)开展社区文化的意义

在许多人看来,物业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维修、园林绿化、保安、清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务,却忽略了物业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区文化方面。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文化开展得好与坏,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还能够综合地反映该小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以及反映该小区居民的素质、精神境界和道德规范等。人们已经接受了买房子是买70年生活方式的观念,而这种生活方式直接体现于社区文化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反映了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安居乐业,关系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

在经历了房地产从盲目到理智的变化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发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们追求有楼住就行了,是房子总有相应的买家;第二阶段是追求居家的完美,装修、功能、布局、朝向等因素进入购房者的考虑范围;第三阶段是追求家之外的居住环境的优雅,规模大、配套完善、环境优雅的小区备受市场追捧。人们一旦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安置一个优雅的家这一目标达到之后,人们对社区的人文环境便会提出新的要求。社区文化是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社区文化的开展和营造对于物业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社区文化的开展有利于形成一种和睦、融洽、安宁的气氛。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是建立在相同的品位、相同的社会地位之上的和睦的社区人际关系,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互相友爱、健康向上,现代人由此可以从普遍存在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中解放出来,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有助于这样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的形成。如通过组织球类比赛、卡拉OK、台球比赛、运动会等形式,密切了往来,为互相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能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也能为用户带来无限商机。

(2)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有利于加强用户与管理公司的沟通,化解矛盾。目前,在房地产投诉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物业管理方面的投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个别物业管理公司自身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管理公司和用户之间缺乏沟通。通过设置宣传栏及开展各种社区活动,有利于加强管理公司与用户沟通,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使物业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社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唤起全体业主的荣誉感,制造名牌效应。社区文化的开展,对培养用户的忠诚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往往会使业主有一种自豪感。在重大活动组织时,他们会呼朋唤友前来参与。有了自豪感,自然增加了忠诚度。这就是为什么众多的白领甘愿每天上下班花费近两个小时、每月的生活成本高居不下而矢志不移的居住在具有优秀物业管理水平的小区的原因之一。通过足球队、旅行团、音乐会、文娱康体活动等,一方面唤起了全体业、用户的参与意识和为大厦(小区)争光的荣誉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大厦(小区)的知名度,并将为大厦(小区)带来可观的商业效应。

(4)通过开展社区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了大厦(小区)的“安全文明”,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5)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对于营造社区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小区的档次,形成小区的格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形成高档次和格调的小区气氛,才有可能吸引高档次的用户,而高档次和高品位的人群,既是小区强有力的潜在消费群,同时可以提高小区的格调,相得益彰,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四)社区文化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社区文化虽然已搞了许多年,但它在物业管理行业中运作状况却还差强人意。因为它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仅仅停留在物业管理的有限空间和思维下,为物业管理所利用。如果对物业管理没有多大创意和帮助,社区文化就形同虚设,一片空白。目前在物业管理中,社区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少。形象好、会说、会写、会跳、会唱,有组织协调能力,是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基本要求。但目前许多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达不到这些要求,给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人员数量太少。社区文化工作如果全面开展起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够全面动作起来的,而是需要很多不同专业人员才能开展起来。现在许多住宅区,只配置一个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许多工作没有人干。

(3)由于物业管理经费的吃紧,社区文化活动不得不走形式。有物业管理公司搞社区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达到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一些公司在实施物业管理时,往往只重视物质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社区文化工作任务就会加重和艰巨,物业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不轻松。

(4)政府和社会对物业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不够。社区文化运行得比较完善的企业,如深圳万科的桃源村、万厦的莲花北、大众的松坪村等名牌住宅区,一般都是亏本运作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租屋管理工作、“三无”人员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地方病的防疫工作等等,实质与物业管理毫无利益和权责关系,但社会把这许多项工作交给物业管理公司做。像以上几个大型住宅区的管理处,虽然明白这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但为了一个住宅区的整体利益和住户(用户)的切身利益,他们还是不得不贴出这一笔开支。

(5)认为社区文化就是简单的出板报或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形式单调,无新意。出板报、宣传栏或小区内的期刊,逢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一些文娱(体)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使居民提不起兴趣来参加,不能调动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或者就是请专业的表演团体来表演,从而忽略了业主的参与性,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在开展活动时,不能充分利用小区或周边的配套设施,使得活动场地及设施受到限制。

社区文化建设文体

一、公共文体设施管理的一般要领

1.社区内文体设施一般包括:网球场、游泳池、儿童活动中心、兵乓球室、台球室、棋牌活动室、图书室、健身房、宣传栏等项目。

2.小区文体设施一般不收费或只收设施维护费,目的是为住户提供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

3.住户使用文体设施时,一般凭业主证、住户证入场活动。

4.小区公共文体设施一般只为本区内住户提供服务,不对外开放营业。

二、网球场、健身房管理

1.开场前的准备工作

(1)管理员应于开场前10min到岗,不得无故延误。

(2)清洁球场、健身房卫生,特别做好休息椅的清洁,检查设施完好情况。

(3)打开网球场、健身房门迎接住户入场。

2.网球场、健身房入场一般程序

(1)网球场、健身房入场消费对业主采用会员制形式,对非业主采用购票入场形式。

(2)小区内业主应于每年12月10日前凭业主证办理会员证。

(3)业主进入网球场、健身房消费时:首先向文化管理员出示会员证;文化管理员核对会员证与使用人本人是否相符,如有疑问应验明其他证件直到无疑问;填写文体活动消费登记表,请业主在相应栏目内签名确认;请业主进入网球场健身房进行消费活动;活动结束后,文化管理员请业主在文体活动消费登记表相应栏目内签名确认。

(4)非业主进入网球场、健身房消费时:到管理处收银处购买入场活动门票;入场前向管理员出示门票;管理员将门票副券小心撕下妥善保管,正券交消费者本人保管;持票人进入场内消费。

(5)业主可采用电话预约或亲自填写网球场、健身房订场登记表,预约活动时间,管理员凭订场先后顺序准予业主使用网球场、健身房,在不影响业主活动的前提下,方可让非业主进场活动。

3.网球场、健身房公众管理规定

(1)所有人员进场时必须穿运动鞋,严禁穿皮鞋进场;爱护网球场、健身房内的公共设施,因使用不当而损坏的设施应照价赔偿。

(2)讲究场地卫生,不得乱丢、乱吐、乱涂,违者除负责清理恢复原状外,处以一定罚款。

(3)网球场、健身房内只能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不准进行赌博等违法活动。

(4)参加活动者必须服从管理员管理,不强行延长活动时间。

每日活动结束后,文化管理员应收拾好各类设施,整理该日内入场活动记录及相关票据副联,无误后方可锁门下班。

三、游泳池管理

1.开场前的准备工作

(1)管理员应于开场前半小时到岗。

(2)做好游泳池场地的清洁工作,检查设施设备完好情况,补充水源,协助专业消毒人员做好泳池消毒工作。

(3)迎接泳客入场。

2.游泳池入场一般程序

(1)到管理处收银处购票,业主可凭(业主证)到收银处限购优惠票。

(2)凭票及本人区级以上卫生防疫站核发的健康证进场,文化管理员必须严格执行入场须知,严禁不符合入场条件人员进入游泳池内,凡有皮肤病、传染病、心脏病、癫痫病等及酗酒者,一律禁止下池游泳。

(3)到物品保管处领取贮物牌,将自己随身携带物品锁入保管柜内,不得把贵重物品存放在更衣室内,以免遗失。

(4)更衣淋浴,再经消毒池洗脚入池。

3.游泳池注意事项

(1)必须凭票凭证入场,严禁强行冲入或爬栏入场。

(2)按时进场和出场。

(3)凡进入游泳池游泳者,必须整齐穿着泳衣泳裤,严禁在池内玩球、打水、跳水、潜水或有其他影响他人游泳的行为。

(4)下池前应看清池边水深标识,凡身高在1.4m以下或不会游泳者,不得进入大池游泳,游泳不熟练者不得越过分区线入深水区游泳。

(5)注意公共卫生,不在池内吐痰、大小便和丢杂物,爱护公共设施,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阀。

(6)入场者必须服从工作人员管理,自觉遵守游泳场一切规章制度。

文化管理员应于每场结束后清场,统计该场泳客数量及票据,并填写每日工作汇总表。

四、儿童活动中心管理

1.儿童游乐场专供儿童使用,谢绝成人在设施上活动。

2.小孩活动时,家长或保姆要保护孩子的安全,不要从滑坡往上爬,荡秋千时幅度不要过大。

3.讲文明礼貌,互敬互让,不在场内争执、吵闹。

4.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杂物,不玩泥沙,不随地大小便。

5.爱护场内设施。

6.管理员负责儿童活动中心的具体管理,凡进入儿童活动中心的人员必须听从文化管理员的安排。

五、兵乓球室、台球室、棋牌活动室管理

1.开场前的准备工作

(1)文化管理员应于每日活动室开放前半小时到岗。

(2)清理活动场地的卫生、摆放好桌椅、清理球具。

(3)迎接活动人员入场。

2.入室活动一般程序

(1)到管理处收银处购买相应类别活动门票,业主可凭(业主证)到收银处购买优惠票。

(2)在各活动室开放时间内持票进入活动室内。

(3)管理员根据入场先后顺序,安排好各类活动的时间场次,并负责各类活动用具配置及监督使用情况。

(4)每场活动结束后,活动人员应整理好棋牌、球具类,经文化管理员清点无误、无损坏后离场。

3.活动室内注意事项

(1)活动人员必须凭票到相应活动室内活动,不得串岗或到处走动。

(2)室内不得有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吸烟、乱丢杂物等行为。

(3)爱护室内设施和活动器具,不得将球具、棋牌乱丢,不得在台面、墙面上乱画、坐或站在球台上,损坏设施或器具照价赔偿。

(4)活动人员必须服从文化管理员管理,依照排定的时间场次进行活动,不得无理取闹。

(5)管理员于每次活动结束后应清理现场,收拾好球具类、棋牌类并摆放好,统计该次活动的门票收入情况,认真填写每日工作情况汇总表。

六、图书室管理

1.图书阅览室是为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便于小区居民查阅资料、学习而设立非盈利性学习场所。

2.凡欲进入图书阅览室学习的住户,需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持相关的有效证件进入图书室。

3.阅览室内注意卫生,不乱丢杂物、不随地吐痰。

4.自觉维护室内秩序,不大声喧哗,保持室内安静。

5.爱护图书及公共财物,不得撕毁、涂改图书,不得将图书带出图书阅览室。如确有需要,欲带出室外的,住户应提前凭有效证件办理《借阅证》,凭《借阅证》做好详细登记后方可带出。

6.文化管理员负责阅览室的清洁卫生,维护秩序、桌椅及图书整理工作,每次开放时间结束后,文化管理员应将图书归类摆放整齐,清点有无图书丢失,并将该图书室开放情况详细填写在每日工作情况汇总表内。

七、报刊宣传栏、公告栏管理

1.社区宣传栏、公告栏是为了向住户宣传有关法规、法令、小区新人、新事、新风尚而设定的,由文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收集宣传资料及定期更换。

2.根据月工作计划及宣传需要,指定文化管理员拟定宣传品。

3.应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图文并茂、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制品,张贴到宣传栏上。

4.任何外单位(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在小区宣传栏内外张贴宣传品,特别是不良宣传品,违者一经查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5.文化管理员负责每月更换宣传栏内容,保证无陈旧、过期的宣传品,并负责对宣传栏的清洁与养护工作。

6.文化管理员必须将每期的宣传内容、版式材料收集汇编好,拍摄照片并归档保存。

八、卡拉OK室

1.凡需租用卡拉OK室者,先在咨询服务台办理手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该室。

2.不准播放yin秽录像和不健康的节目,禁止从事一切违法活动。

3.注意室内卫生,不随地吐痰、丢果皮杂物,不准酗酒、吵闹。

4.设备和器材只能由工作人员操作,来宾不得擅自使用,以免损坏。

5.进场和离场时需清点唱片及器材,如有遗失,照价赔偿。

社区文化建设制度

一、社区文化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

1.管理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或若干次)大型的社区文化活动。

2.社区活动负责人根据以往经验和具体情况,于年初拟定本年度社区文化活动计划,报管理处主任审批。

3.管理处主任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同意或做适当调整后,报总经理批准。

4.活动开展前,先征询各用户意见,并根据意见结果,拟定活动实施方案,报管理处主任审批。

5.将具体实施方案征询业主委员会意见并报其审批或备案。

6.物业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完成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并负责及时向用户及有关单位发出举办活动的通知。

7.根据开展活动的形式,物业部负责安排有关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二、社区活动负责人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社区活动工作,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

2.负责拟定社区活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报管理处主任审核。

3.根据工作计划制定社区活动方案,报管理处主任或总经理审核,根据审批要求,组织实施,并做好“社区活动记录”。

4.负责组织开展与业主、租户的联谊活动和体育比赛,加强与业主的沟通。

5.负责对文体场所及其设备设施进行管理,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和员工岗位职责,协助办公室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三、社区活动工作人员主要职责

1.负责对文娱体育场所及其设备设施进行管理。

2.负责对活动场所的宾客进行登记和指引,按标准收费并及时上缴营业款。

3.负责完成公司和管理处安排的参观、来访以及各类会议的准备工作。

4.负责监督检查社区活动场所及设备和器具的清洁、绿化工作。

5.负责登记每天服务项目的营业情况。

6.服从社区活动负责人的工作安排。

四、社区文体活动意向调查

1.每年的年中及年底,分别向住户做一次文体活动意向调查,并分析、总结调查结果。

2.文体活动意向调查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a.投递文化活动调查表;

b.电话采访;

c.预约采访。

3.文体活动意向调查具体操作应按照有关住户意见征集、评价作业规程进行。

五、社区文体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

1.根据开展的每半年一次的居民活动意向调查结果,结合社区文体活动设施情况,于每年的6月及12月前,制定出社区文体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2.计划与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a.举办文体活动的目的;

b.开展文体活动的项目与活动方式;

c.需要配置的文体活动设施的装备、配备情况;

d.开展文体活动所需经费的预算;

e.开展文体活动的组织及实施方案。

3.文体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应报管理处主任审核后,汇入管理处半年度、年度工作计划,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六、社区文体活动开展与组织要领

1.根据审批过的文体活动计划,主管于每次活动前半个月,制定出一个详细活动组织方案及相关物品采购计划,呈报管理处主任、公司总经理审批。

2.管理处主任应召集各部门主管讨论文体活动组织方案的可行性、奖品设置情况及活动经费的落实情况。

3.管理处主任应提前10天召开有关组织人员的筹备会议,落实文体活动组织的具体事宜,如各类比赛的裁判工作会议、文艺演出活动的主持人会议等。

4.应提前1个星期,将举办文体活动通知以海报形式张贴在社区公告栏、宣传栏内,对于重要文体活动,应做到每家每户均通知到。

5.提前1个星期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文体活动场地准备;

b.奖品及所需物品准备;

c.组织人员分工准备;

d.活动场地所需设施设备的准备。

6.管理处主任于每次活动举办前2~3天,召集相关组织人员,做一次模拟组织安排或相关演练工作,确保文体活动组织工作无漏项。

7.文体活动举办当天,管理处人员应全部调整好班次,相关组织人员均应进入活动场地,进行现场布置及相关工作安排。

8.在整个文体活动组织与进行过程中,管理处主任必须亲自抓各项工作,确保组织工作质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7261/405074496.html

更多阅读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1.精神力系统——说什么、怎么说核心理念学校形象定位学校精神 学校发展愿景学校使命校训办学要略管理原则品牌定位教育理念(德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学校格言学校宣言师生誓词学校的精神

十八大报告文化建设内容解读 十八大报告 文化产业

(2013年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讲座第一部分,有增删)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对文化建设任务做了言简意赅的论述。提出四项任务: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决定着中国特

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是“渔”不是“鱼”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这句老话说来容易做来难。如果把企业文化比作鱼,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应该是渔。然而这么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在为鱼而不是为渔。   企业文化这条鱼,是外国人发现的。这条鱼很美味,很营

社区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社区指导员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街道、镇社区文化搞得如火如荼,城市小区社区文化也红红火火,如遍洒大地的玉珠,在城区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方兴未艾。文化馆作为一个国办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对所在地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动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跨国公司不能进行文化的整合,那么它就不可能在多种文化中生存下来,也不可能取得辉煌的业绩。因

声明:《社区文化建设内容 什么是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内容》为网友怪咖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