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金岳霖先生》期末练习试题

在考前做好语文试题的练习,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金岳霖先生》期末练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金岳霖先生》期末练习试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只叫人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这个和谐中间。

后代的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但能够完全认识他的内心。你看他多么沉着,多么高贵,多么隐藏!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作为倾吐心腹的对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表现他天使般的温柔。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做愤怒的武器来反攻上帝,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是应当用做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一个反抗、愤怒、憎恨的天才固然值得钦佩,一个隐忍、宽恕、遗忘的天才,同样值得钦佩。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痛苦,他的永远纯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在莫扎特最本色的音乐中。就是说不是他这个人或那个人物的音乐,而是纯粹代表他自己的音乐中,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儿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可是这位温和的大师的门,跟那位悲壮大师的门,被同样的命运惊心动魄的敲过几下。但这几下的回声并没有传到他的作品里去,因为他心中并没有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叩门,而是向他屈服了。

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是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惶惑和怀疑,他不像贝多芬那样,对于“为什么”这个永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找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莫扎特的朴素,跟他的温和与纯洁都到了同样的程度。就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无所谓疑问。

跟他的心灵发生关系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美,跟他的心灵协和的不是眼前的生命,而是另外一个生命,一个不会再有痛苦、一切都会解决了的生命。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丹纳说得非常好:“他的本性爱好完全美。”只有在上帝旁边,在上帝身上,我们才能找到这种美,才会用那种不留余地的爱去爱这种美。但莫扎特在尘世上已经在爱那种美了。在许多原因中,尤其是这个原因,使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人圣的。(嘉密·贝莱克《莫扎特》,傅雷译)

【小题1】选文第一段中“这个和谐”的具体内容是:

【小题2】选文第三段作者所说的“莫扎特的朴素”是指在音乐中莫扎特(不超过25字):

【小题3】选文第四段中说“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小题4】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莫扎特作品的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特点:

第二特点:

第三特点:

第四特点:

【小题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的两项是( )

A.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

B.人们无法通过莫扎特的作品了解莫扎特。

C.“那位悲壮的大师”是指与莫扎特作品的风格截然相反的贝多芬。

D.从莫扎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始终屈服于生活的压力。

E、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人圣的主要原因是他对美的“完美”追求。

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2005年上海卷)

回望昨日的感伤

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咸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②茨威格正是以感伤的目光回望着过去的时光,并以这样的笔调为我们撰写了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③我读过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类的群星闪烁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总是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透彻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而叹服。记得在一部中篇小说中,他描写过一个赌徒的手。在他的笔下,那只手就仿佛是一个生命,血管、指头的细微变化,被他赋予了强烈的生命动感。从那之后,那只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记。

高一语文必修1《金岳霖先生》期末练习试题

④在《昨日的世界》这样一部回忆录中,茨威格同样显示出他小说家的才华,但同时更增加了他所擅长的思辨性。这本书的副题为"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非常贴切地表明了他的特殊身份和这部作品的特点。他没有把回忆自己的生活作为主要内容,相反,他将对整个欧洲命运的思考,贯穿于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故事的描述之中。这样,读他的书,人们所了解的,不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长、成功的文学生涯,而是作为一个著名文人,他眼中的传统欧洲文化的衰落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

⑤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⑥茨威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业已爆发的时刻被迫远离祖国的。他所离开的,不仅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筑,不仅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来欧洲赖以存在的文化价值。难怪他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忧患意识,更是一个文人的深沉忧虑和思考,而浓郁的感伤将这一切笼罩。

⑦写完这部回忆录后不久,茨威格就告别了人间,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见希特勒的覆灭,未能看到他的祖国重又恢复文化的创造。今天,当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过现代化媒体手段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时,亿万听众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亲身经历的苦难,似乎已成为遥远的回响。

⑧然而,不管时间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永恒的价值。它会使我们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情细细阅读茨威格的这部作品。他的忧虑,他的感伤,深深地触动着我。

⑨当下个世纪人类回望这个世纪时,又该说些什么呢?

【小题1】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 (1分)

【小题2】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小题3】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原因是(4分)

(1)

(2)

【小题4】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茨威格创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B.茨威格怀着伤感创作《昨日的世界》,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祖国。

C.本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是一篇颇具感染力的人物传记。

D.本文标题与《昨日的世界》具有内在的呼应,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触动的情怀。

【小题5】第⑦段提及“今天”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 (3分)

【小题6】《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恒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3分)

【小题7】假如让你来回答文末"又该说些什么呢",你会这样说: (100字左右) (6分)

语言表达

读下面这段话,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关于金岳霖先生的初步印象。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阅读下面两段引文,完成练习。

A、金先生上课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候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清楚流利,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的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B、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C、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微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微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微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很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微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微因的生日。”

【小题1】西南联大没有点名册,这表现了这所大学怎样的办学风格?

【小题2】从引文A我们可以获知关于金岳霖先生上课的哪些信息?对于西南联大的学生呢,我们又可以从中知道哪些信息?

【小题3】从引文B我们可以知道金岳霖先生是个_____ ,但是他并不以此为苦,反而过得______ ;他没有孩子,养了一只很大的____ 为伴;但是他确实是个很喜欢孩子的人,因为他经常________ 。

【小题4】作为西南联大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养斗鸡,让它跟自己同一个桌子吃饭,经常和小朋友比谁的水果大,这样的行为、举止影响他的形象吗?

【小题5】作者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么为什么金岳霖先生会在林微因去世大动干戈地在北京饭店邀请大家?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联系金岳霖的实际状况,谈谈你读到此处的感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8061/815069114.html

更多阅读

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要尽快修改 金岳霖 逻辑学

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要尽快修改最近在翻看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我一直看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那时的书薄薄的一本书,内容远没现在多。在文革结束后,在一九七九年又将此书修订后再版发

读《金岳霖先生》有感 金岳霖先生ppt

(元月六号展示课《金岳霖先生》,课前检查学生作业读后感,奈何学生基础差,无一满意答案,晨读匆匆草就,本文有修改。) 他,一肚子学问的哲学家;他,不入世俗的天真汉;他,终身未娶的痴情郎……用什么来形容你?怪?痴?傻?不,真!他的真才学、真性情、真正的爱

金岳霖的魏晋风度 《金岳霖的魏晋风度》阅读答案

《金岳霖的魏晋风度》阅读答案金岳霖的魏晋风度王开林①有些人城府深,门禁严,大门之内还有二门,二门之内还有三门。金岳霖特别单纯,他不功利,也不势利,是著名的老顽童。②少年时,赶上辛亥革命,他兴冲冲地剪掉辫子,意犹未尽,又仿照崔颢的《

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先生》阅读答案

《金岳霖先生》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纯粹的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他本是湖南人。自从出了曾文正公之后,湖南人的雄心壮志就空前的膨胀了起来。比如他读书时就跟着师兄们齐声高唱:“中国若是古希拉,湖南定是斯巴答;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定

声明:《高一语文必修1《金岳霖先生》期末练习试题》为网友躱鲥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