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对于人生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老是遗忘事情,对他的生活与工作会出现很大的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被动记忆和主动记忆,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人类的记忆可以粗浅地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记忆,一种是主动记忆。
被动记忆可以理解为我们吸收知识的过程,包括阅读书籍、观看电视、听别人讲述,等等。这类记忆和同时产生的其他信息一起被当做“材料”存储到我们的大脑,但大脑并不能主动分辨书籍的内容,和吹过面颊的风的温度,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也就不会自主地将书籍的内容识别为更重要的信息。如果我们不对存储到大脑中的记忆“材料”进行加工,这些记忆就会被掩没在茫茫记忆的海洋中,直到某一天被删除磨灭。
主动记忆则可以理解为我们加工知识的过程,包括对书籍内容的想象、对电视内容的点评、对讲述人的回应,等等。这类记忆是我们对已经存储在大脑中的“材料”的再处理。因为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对书中描述的画面进行了想象,这就调用了我们之前存储在大脑中的“材料”,也让大脑意识到这类“材料”是重要的,于是大脑为通往这些“材料”提供了加强版的记忆通路。可以理解为,本来通往所有“材料”的都是土路,因为我们认为某一种“材料”是重要的,于是大脑为这种“材料”建立了高速公路。
也就是说,我们越多地调用已经存储的记忆“材料”,这份记忆就越会被认同为更重要的信息,通路也被逐渐强化。回忆一下,我们念念不忘的事情,是否往往都是我们经常在嘴边提起,或者自己经常在内心里唤起的内容?好玩的事情记忆起来相对容易,因为每一次回忆都会激发一些大脑的奖励——多巴胺的分泌。
但对于一些枯燥的知识,我们就没有那么乐意去主动回忆。这就要求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强行将这些枯燥的被动记忆下来的记忆“材料”进行加工,转化为主动记忆,使其更长久地被存储到大脑中。复述就是一个最直接高效的将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的方法。因为一个故事在读过之后,只是简单地存在你的记忆中,如果你希望通过自己的嘴讲出来,就需要对这个故事材料进行一系列调用和加工。想把故事讲出来,首先不可能把书中的句子一字不差地进行背诵,你要对书中的故事情节有自己的理解,这是一道加工。在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之后,你还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组织,进行描述和讲解,这是又一次的加工。
所以,我最常用的记忆方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用简单易懂甚至逗乐有趣的形式讲给周围的人。如果这些新鲜好玩的信息勾起了同伴的兴趣,以此和你进行更深一步的讨论那就最好不过了。想变成一个记忆超人吗?先变成一个爱讲故事的话痨吧。
伤感时可以让记忆力更好?
伤心不是什么好事,最近针对大专院校学生的试验表明,伤心时反倒比快乐时记性更好。研究人员在试验中让学生聆听快乐、伤感和中性情绪的3种不同类型音乐,等试验对象进入相应状态,再让他们进行面部识别。
研究人员向88名学生展 示表情平 和的32张人脸照片,随后让他们完成一份问卷调查,暂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随后再让他们看64张人脸照片,从中找出刚才看过的。结果发现,进入伤心情绪的 学生记忆最准确,快乐情绪的学生记忆最不准。
研究人员对结果感到意外,因为通常认为,伤心情绪会与认 知表现不佳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伤心的人对周边环境的思考更深更细致,因此他们能注意到人脸的更多细节,也就比较容易记住人脸特征,但是这种对周边环境的“静思”状态,不利于他们进行其他思考任务,比方说抽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