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承担责任的议论文 承担责任政治论文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是人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承担责任政治论文,仅供参考!

承担责任政治论文篇一

责任与承担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脑网络和手机讯息的出现,让当今的学生可以接触到过去我们难以接触到得资讯,他们通过微博、QQ等新媒体得到的最新国内外消息甚至比老师还快、还全,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他们拥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台式电脑在配置上都相对较高,他们掌握新媒体的咨询也较一般综合性大学要丰富。这就对高校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僵化、单一。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之进行创新,改革原先的思想教育模式,是摆在我们目前的重要课题。

一、“慕课”时代的变革与反思

不同能力的学生需要的知识层次也是不同的,宽一些的考核有利于后进学生跟上,而拔尖学生不被限制。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在2011年达沃斯论坛上说过:“哈佛大学得A的学生成为学者,得B的学生花时间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大学传承家族的名望,得C的学生则是募款委员会的座上宾。对于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这样的极少数人来讲,学校教育的增值功能是有限的。学校作为一个机构,它面向的是学校中绝大多数的人,对少数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而言,他们不用接受这样的学校教育也能出来。学校教育如果不能培养,至少不要伤害这样的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时,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促进,为创新性学习创造条件,也要为那些少数特立独行的学生留下自主发展的空间,不要让他们沦为僵化教育桎梏下的牺牲品。[1]

现在的教育制度应当有实质性创新,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2013年7月时,辽宁高校成立教学联盟,日后,辽宁6所高校的本科生可跨校学习通识课、选修课,辅修喜欢的专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2]这其实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即我们也可以尝试进行这样的深度合作。

当下“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流行,也可以加以借鉴。[3]但国内教育界仍尚未适应这种变化趋势,有网友在收看国内某高校公开课后称:“普通话都说不清的老师,加上所有问题和答案都设计好的学生,恍然觉得回到我初中有人要来听课的时候。”根统计数据,在其所有视频课程中,“国际高校公开课”和“TED演讲”最受欢迎,两者相加占了观赏人群的86%,而看“国内高校公开课”者,仅占13%。这里的“看”实际上指的是点击观看次数,而究竟网友打开之后是否真的看完了,还是个未知数。

2013年8月前后,我看过相关视频,发现中国和美国“慕课”有两个重要区别,这两个区别根植于各种的教育体制,且也将对“慕课”在两国的效果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个区别是技术性的:美国“慕课”主要是拿出最出彩的课程部分,作为专题讲座展现在网友面前。就像饭店把招牌菜选几样拿出来,而国内老师则是以课程为单位,全部讲授,就像大排档一股脑上菜,虽然精华也不少,但杂菜吃饱了也不想再吃了。这个容易改变。

另外一个重要区别则是体制性和文化性的,这就积习难改了:美国公开课的授课老师是开放性的,从教授到助教都可以自由登台,主办方往往是非政府机构(如非营利机构TED),重在分享,谁好谁不好观看者说了算。而中国上“慕课”的老师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选择所谓德高望重、教艺精湛的,主办方往往是高校等教育机构,重在展示,谁好谁不好挑选者说了算。

此区别带来当下学界对“慕课”两种极端的评价,一是极低,一是极高。[4]前者无视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巨大革命性冲击,后者过度自信,把在美国尚未成熟的教育新方法,在有中国国情的土壤中的作用过度放大。

二、拔尖人才培养与品德教育问题

现在国内教育强调对尖子生的培养,给予各种优惠甚至特权,这是值得商榷的。中国是一个奥运强国却不是一个体育强国,这种吊诡的对比就在于我们历来过分强调对尖子运动员的培养,忘了体育乃是大众健身的本意。同理,对待学生可以侧重对其中拔尖者的培养,但切不可对拔尖者过于偏爱,让这部分学生有高人一等的心态,以免培养出一批以拥有特殊待遇为荣的学生官僚。须知,最得宠的孩子往往最没出息。陈丹青就提出过自己的忧思,他指出现在的学生也被权力化,事事认同权力,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5]

拔尖学生所应当获得的,是更多的自由、公平竞争的环境,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帮扶,而非享受更多的垄断、排他性的特殊待遇。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要为众多车手开创更多的车道,规划出更高质量的行车环境,而非给某个车手开设一条独属的道路,给他的车子加最好的油,配上最好的保养,让他塞在大家前面,谁都快不过他。追求卓越,不忘公平,这才是区别性教育的关键。如果把后进生乃至普通生放一边,专门关注那些尖子生,那么因材施教的区别性教育就将沦为等级森严的“区隔性教育”了。

《华尔街日报》的戴维斯(Bob Davis)撰文提出,中国大学生求安稳的心理要强于创业的野心。他对比了中国三所顶尖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科生就业意向的差异。在“打算创办或加入一家初创企业”一项中,中国是3%而斯坦福是22%;在“打算加入政府部门”一项中,中国是52%而斯坦福是5%。[6]如果他这个数据是真实的话,实在值得我们忧虑和深思。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而是包括整个社会环境在内的问题,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培养学生的冒险探索和创业精神。对尖子生的培养,不能不反思现在中国大学生就业遇到的这一问题。

中国大学毕业生爱稳定不爱创业的问题,其实早在学校就养成了。英国诺丁汉大学前校长杨福家在对比中美文化的不同之处时提到:美国孩子放学了,父母会问:你今天问了多少个问题;而中国孩子放学了,父母会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7]中国的教育太执着于答案的完满性、标准化,艺术教育也概莫能外。而不知道,其实艺术教育的答案,关键在于有突破、有创意,哪怕这些突破和创意是不完满的,甚至是漏洞百出的。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应有之义,乃是从片面强调自我实现,到升华为对自己社会和历史责任感的自觉主动的承担。[8]

勇于承担责任的议论文 承担责任政治论文

三、思想启发源自最深层的体悟。

创意绝不是靠死记硬背搞出来的,而是通过了解、参照最新资讯,仔细思考而来的。河南兰考当年在焦裕禄带领下栽了很多泡桐。泡桐长成后,村民有的将之做成家里烧火做饭用的风箱,有的做成电线闸刀的闸盒。后来才发现其实它很适合做乐器材料。我们的学生就像这泡桐,虽然同是一种材质,但不同是思维定位,就会变成不同的人。我们千万不能让本来可以成为乐器材料的高层次人才的艺术生,因为定位错误而变成风箱、闸盒之类平庸无用的人。背诵、识记是理解的基础,但死记硬背与理解乃至延伸性思考则毫无关系。在我们这个搜索引擎可以用几毫秒就搜索出数万条资讯的互联网时代,背得多,倒不如理解得多,对学生的未来更为有用。思想与创意,源自最深层的体悟,在资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对大量资讯的辨识和择取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从当下中国社会经济中坚力量的读书态度,即可管窥当下的读书危机,因为读书正在成为一种“落伍”的习惯。一位居住在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撰文提到,她乘坐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时,吃惊地发现飞机上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9]笔者虽未乘坐过德国到国内的飞机,但在国内的航班,列车,地铁,公交车等处,所见也与无异。

以考试成绩为最重要考核手段还有另外一种危险,那就是培养出一堆高分低德的学生。据网讯载,北大古迹成不文明考生的许愿墙,未名湖畔的庙墙上被画、刻上诸如“一定考上北大”、“北大我会来找你”、“愿××能考上北大”的涂鸦,连两米高的拱形门内侧屋顶都未能幸免。这种素质的学生无论考上什么学校,将来都是社会的隐患。因为他们照此逻辑发展下去,谁敢保证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后,不会为了一己之私而胡作非为?

钱理群教授曾经警告,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10]工于专业技能和勾心斗角的心机,却缺乏一颗对他人充满同情和理解,对世界满怀欣赏和悲悯的高贵心灵,如果我们大学大量出现这样的学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艺术类高校不应当只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技艺训练的地方,而应该帮助学生在心中构筑一个日后可以据守的精神家园。我们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或者人人成为都成为道德楷模,但帮助每一个人都初步掌握艺术评论的基本写作技能,了解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懂得自己的道德底线,是完全可能的。

驱动力如果源于外在压力,那么无论现在有多么强盛,恐终不会长久;而如果源于内在的热爱和需要,那么哪怕现在有多微弱、稚嫩,都极有可能终成伟业。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与实践――以艺术类学生为例(项目编号2013SZ008)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庆环.全球竞争中,大学应有的风范[N].光明日报,2013-02-06(16)

[2]毕玉才,刘勇,黄宝锋.辽宁高校成立教学联盟[N].光明日报,2013-7-6(1)

[3]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见姜泓冰.中国一流高校纷纷加盟全球在线教育课程,“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7-15(15)

[4]给极低评价的,如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教授邓辉,他一开始却对“慕课”持坚决的抵制态度。观看了一些国外的开放课后,他觉得“慕课”的形式使教育脱离了其本质――将老师变成了演员,每一堂课都像一个精心编排的节目,课程设计成了影视制作。而给极高评价者,如北京大学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计算机系教授李晓明,他设想北大未来的一门课程会有10万人选修,课程结束有1万人通过考试,其中北大在校生100人,他们得到学分;其余99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得到课程合格证书。见陈竹.中国大学“慕课”上线要颠覆传统教育?不适应新授课方式的教师将可能沦为助教和配角[N].中国青年报,2013-09-24(3)还有学者从技术层面思考“慕课”,给出较为客观的预估,如程建钢就给出若干关于“慕课”现在面临的问题,比如,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与其它教学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共享,更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开放教育资源(OERs)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见汪瑞林.MOOCs辨析与在线教育发展――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程建钢[N].中国教育报,2014-01-04(3)

[5]陈丹青.荒废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P17

[6]Bob Davis.寻求安稳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受挫[EB/OL].http://cn.wsj.com/gb/20130326/bus141200.asp source=whatnews

[7]原春琳.做人第一,修业第二――专访英国诺丁汉大学前校长杨福家[N].中国青年报,2013-06-22(2)

[8]傅国涌.人权是民主前提法治是民主保障[N].中国青年报,2013-02-04(2)

[9]见孟莎美.不阅读的中国人[N].光明日报,2013-7-26(13)

[10]钱理群不无担忧地解释,所谓“绝对”,是指一己的利益成为他们一切言行的唯一驱动力,为他人、社会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同时,他们又惊人的“世故老成”,经常作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

承担责任政治论文篇二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了要培养孩子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但是如今的家长往往忽视了培养这一非智力因素――责任感,把所有的精力及物质全部投放到开发幼儿智力上,他们的观点是,只要学习好,其他都无所谓了。如今,我们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要的不是光有智力的拐脚人才,而是需要德才兼备的健全人才。所以,要孩子形成良好的责任感一定要从小培养。

关键词 幼儿责任感培养

人在这个社会里除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外,还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就要我们人本身具有责任感。何谓责任感呢?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及其所承担的义务,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及自身所应承担的任务的认知、情感体验和相应行为。

根据心理学上的分析,4岁以后的幼儿的思维概括性和心理活动有意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年龄层的幼儿对于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已经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例如幼儿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这正是一种责任感的萌芽,也是教育的良机。孩子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书包自己背……家长一定要大力支持,但是往往有许多的家长并非这么做,相反,如孩子独立吃饭,把饭粒弄得一满地妈妈就会迅速躲过碗,取而代之;孩子第一次洗碗,敲破碗时,父母就会让孩子靠边站自己亲自动手;还有孩子放学上学时总会看到父母爷爷奶奶主动的为孩子提书包……家长的这些行为最终结果是什么?短期结果,饭粒不会弄到满地都是;碗不会打破,也不用担心孩子受伤;为孩子减轻了肩上的负担……长期结果,逐渐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随之依赖性增强,责任心也随之萎缩了。

人的一生做错事是难免的,大人是如此,何况小孩呢?关键是做错事后如何正确对待。家长不应麻木地为孩子承担责任,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就会使孩子长期生活在逃避自我责任的环境中,反而会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淡,对家庭、社会缺乏责任感。这样是不利于孩子成长及将来发展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自己的责任,而且必须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这样的代价是很有价值的,是终身受益的,是利于孩子将来发展的。

我们知道了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对孩子进行责任感的培养呢?

一、从身边事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

责任感的培养要遵循一条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责任感培养时就要从家庭开始,从日常生活小事抓起,循序渐进,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日常小事有很多如吃饭、穿衣、洗手、收拾玩具……对于这些小事父母都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定出计划,安排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此时家长切忌,看到孩子做得慢就帮忙,怕孩子累就帮忙……那么就会物极必反,我认为此时家长应要有耐心,“恨”得下心,收起那种“错位”的关心,这对孩子成长是无利的。家长应做的是注意指导、监督和检查,坚持严格要求。

二、给孩子适当的帮助,把事情做好

这一“帮助”并不是要家长把事情全包下来,而是在孩子做事情时,给孩子讲清楚做这件事的目的和意义,必要时讲清楚方法,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好。譬如,孩子吃饭,可告诉孩子怎么样吃不会弄得一满地;孩子穿衣,可告诉孩子怎样会穿好、穿快;收拾玩具,怎样会收拾得又快又好……

三、教导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家长让孩子做的事,应该是孩子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做好的,而且需要的时间不得太长,因为学龄前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是不太强的。这样孩子容易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承担任务的信心和责任意识,孩子就会更积极的去接受任务,勇于承担事情。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让孩子干一些很难的事,总是得不到成功,就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以后孩子也不会去承担任何任务了。

四、给予孩子公正的评价

每当孩子完成事情后,家长要给予公正的正确的评价,以肯定好的方面,也要说说有什么不足。然后进行的适当的鼓励,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一定的责任。

五、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学龄前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观察力,1岁开始幼儿已逐步学会了模仿别人的动作,这是他们最初的学习方式,因为孩子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会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进行观察、总结,然后学习。因而父母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行为,你们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本身来说是一面镜子。从一定的角度来说,父母的责任心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不可想象,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可以培养出很有责任心的孩子。其实有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的与孩子谈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工作或克服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和成就感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

六、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后果

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孩子做对了、做好了,是应当得到表扬或适当的奖励;做错了,就应给予合理的惩罚及批评。家长不要,当孩子做错事或因自己的原因受到伤害时竟是一味的疼爱不给予任何的批评教育,比如,有的孩子由于自己的不小心碰到椅子、桌子摔痛了,当然孩子受了伤,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心痛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不要因为心疼孩子就一味的对着桌椅发泄“都怪这桌子(椅子),就是它弄伤我们宝宝了。”这样的关心、疼爱是“变味”的,这只能是教会了孩子推卸责任,即使自己做错了也不用担心要负责任。这样的关心看似一种对孩子的“爱”,实质上却是一种“害”。

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健全的人才,而且为自己负责,自我发展,形成自律、勤劳、负责的能力或品质,不再象过去那样自然地可以从艰辛的生活中积累而来了,它需要家长和教育者付出更多的心智和努力。(编辑郑云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9461/941002517.html

更多阅读

关于“责任”的议论文 论责任

一、责任是什么(一)责任的概念何为责任,古今中外历有纷争,至今尚无统一定论;而正如《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所言:“责任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要对它解释就等于做一个政治声明。”[1] 康德不赞同任何以利益、经验或神的意志来解释责任的尝试,认

非法集资员工承担责任 《做承担责任的好员工》序一辈子的责任

序  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说过:“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希腊神话中说,人是背负了一个行囊在赶路的。肩上担负着家庭、朋友、儿女、事业、希望等,历尽艰辛,我们却无法丢弃其中任

第28节:勇于承担--做组织大厦的承重墙(6)

系列专题:《从优秀到卓越: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黄继光因此成为志愿军中的"特级战斗英雄",他勇堵枪眼的壮举,让他的名字成为解放军中一面永远不倒的猎猎飘扬的旗帜。  承担责任是分层次的。我以为,在勇于承担、敢于担当中,最高层次的

第23节:勇于承担--做组织大厦的承重墙(1)

系列专题:《从优秀到卓越: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勇于承担--做组织大厦的承重墙  有管理者问,骨干怎样承担责任?  我想起几十年前连队指导员对我们这些新任骨干的一席话:骨干就要发挥骨干的作用。关键时刻要能够像黄继光那样,敢于舍

声明:《勇于承担责任的议论文 承担责任政治论文》为网友奇葩怪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