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发劲 太极拳发劲的四个基本特征

发劲在太极拳实战中起着重要作用,经常练太极推手的人都知道,练好发劲是拿住对方的关键。下面是学习了小编整理分享的:太极拳发劲的四个基本特征。欢迎阅读!

太极拳发劲的四个基本特征

学习武术,就要熟练掌握劲的特点,并且要灵活运用,在太极拳实战中,不是比较劲的大小,而是对力的理解和掌握。

太极拳发劲的基本特征(一)如练

太极拳古经典拳谱里所说的“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是“气”与“劲”的最中心、最基本的共同特点。对于“发劲”而言,脚一蹬地,就像是有一个浪头由脚开始向上滚动从手臂泄放出去,就像是舞动着绸练的抖动,抖动从一头传滚到了另一头。这种“如练”最主要是体现在身躯,放大地夸张地显示,就像是禅密功脊柱纵向前后波浪形的摆动。

可以这样体验整个身体竖直向前倾,两手臂伸直撑在墙面上;接着臀部向前向下压,两手臂弯曲,脚、臀、头形成顶点在下的三角形;然后脚蹬地、两手臂再撑直,臀部向后向上突,脚、臀、头形成顶点在上的三角形;然后再继续这样由脚蹬地引起手臂曲伸与臀部、背部上下运动,使得臀部下降时臀部上方的后腰背突起,随即后腰背下降,再上方的胸背部突起;这样的突起一直传动延续到肩背部,“如练”就是这样的感觉。

除了初学太极拳,其实在练太极拳发劲时,如练主要是凭感觉,基本上就没有这样的外形,因此,练习太极拳重在领悟。

但特别强烈的“发劲”背部肌肉也会出现这样由下而上的滚动。如浙江省六十年代初有一则体育资料,实录了晚年的牛春明先生有一次发劲,背部就出现了这样由下而上的肌肉滚动。当有了一定的发劲基础,两脚稍前后站立,脚暗暗一蹬地,就确实能够引起这样的滚动感觉由脚而上传递到手,手就会完全不由自主地发生震颤的一抖,或者还有手腕关节要顿时脱开来手飞出去的感觉。

所以,太极拳古经典拳谱里所说的“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也可以说是“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劲”。这种感觉或略微的外形反应是人体传递性力量也就是运动力学里所说的人体“动量传递”发生的唯一特点。有的名家所说的和所表演的发劲就像是动物抖毛,不可能是太极拳发劲的特征。

因为这种发劲中脚只是身躯的站立支撑点而已,发劲靠的主要是人体的旋转惯性,发劲的力量不是脚传递上来的,不具有“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的特征。

太极拳发劲 太极拳发劲的四个基本特征

学习杨式太极拳时,最早出现的不自主的抖动是弯弓射虎的结束时,练习这个招式时,手会不自主的抖动一下,能够体会到劲是如何施展开。

够体会到这种“劲”如何经过骶骨、背部达到手的缓慢的传递过程,往往在手不由自主一抖、手腕关节像是要飞脱般的同时,会发生手腕关节的咯咯作响,旁边的人清晰可闻。

太极拳发劲的基本特征(二)松

人体“如练”的反应必需以全身的放松为基础,如果没有放松,往往难以完成这种“如练”的动态。即使能够做出这种“如练”的动态,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如练”的传递性的力量。

42式太极拳、剑与陈式太极拳中有发劲动作,如果自己开始有一点能够真正发劲了,做这些动作时,往往会感觉越是想发出理想的劲来,越是发不出劲。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想到发劲,手臂就会习惯地主动,手臂就会用上一点主动的力,结果手臂主动的力与传递性的力发生了冲突,两败俱伤,相互抵消,弄得反而有力量在身体里很窝囊地憋住了,虽然浑身使了不能再大的力气,手出去却感觉不到大的力量。

而如果手臂能够放松(所谓“放松”实质就是不用力),手臂不用力得就像是瘫痪病人瘫痪的手臂,没有了一点点的自主力量,这手臂就像不是自己的了,觉得自己的肩对这像瘫痪的手臂也没有丝毫支配作用了,手臂无力得就像是要掉下去那样,发劲时却能够感到很大力量的传递十分爽快通透,还确实感到自己没有怎么使用力气,手出去的力量倒出乎意料的十分强大,会有这手臂就像是一条鞭子这样的感觉。

掩手肱捶发劲中手腕、肘、肩关节的脱开会觉得发生瞬间的疼痛,稍强的发劲,初练的人会疼痛得受不了;42式太极剑中的崩、推、刺等的发劲,剑身、剑尖会发生无法控制的强烈颤抖,并且肩、臂、手越是不用力,颤抖得越是剧烈。

这样再继续锻炼下去,会感到当身躯也能够这样瘫痪似的不用力的放松,发劲的效果就会更好。无怪乎杨澄甫、李雅轩、陈微明、郑曼青等先生都这么强调“松”对于“内劲”的重要,尤其是李雅轩先生对于发劲之身体、手臂要放松到十分不用力、软绵绵的状态作了反复的多方面的强调与描述。

确确实实如果没有放松,可以说人体要发生使用这种传递性的力量“劲”是根本不可能的。

太极拳发劲的基本特征(三)沉

“沉”是“松”的结果,人体中有的部位由“松”发生“沉”是自然发生的。比如悬置的手臂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发生沉重的感觉,但身躯由“松”致“沉”还是要作相应细微自主反应的,比如“松胯”至“沉胯”是身躯放松而“沉”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使得骨盆有略微的后移,“松胯”与“沉胯”是不可能的。

因此“松沉”、“沉胯”都是需要具有一定特殊的肢体神经反应的。这种神经反应无疑就是杨澄甫先生所说的“用意不用力”之“用意”的一个内容。李雅轩先生在《随笔》里说锻炼太极拳主要是锻炼神经,这“锻炼神经”其实就是对“用意”很中綮的解释。

太极拳发劲的“沉”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沉坐”。“沉坐”的基础是“沉胯”。太极拳所有的拳式都是应该“沉坐”的,就是练拳中臀部最后方的坐骨始终如坐在凳子上那样。不仅自己的感觉如此,外形也是如此的。“沉坐”中如果后腿支撑体重,臀纹沟内会有十分明显的挤压感,臀纹沟下的肌肉反而是松软的。

发劲的“沉坐”则是在“沉坐”的基础上再骤然加强“沉坐”的程度。这种骤然“沉坐”主要是自己体内的感觉,外形上可能反映明显,也可能反映很不明显。不过,“沉坐”的外形反映再不明显,太极拳发劲也是不可能发生臀部提起、前移的。骤然“沉坐”对于发劲的作用是将全身“松沉”积存于小腹的力量往下传送给腿脚。

人的身躯只要是真正放松了,身躯的内力就会往下沉降,而小腹是人躯体的最下部,这放松的内力就必然是积存于小腹的。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气沉丹田”。因此“气沉丹田”是自然的,不是故意的。“沉坐”是发劲的重要关键之一。如果发劲没有“沉坐”,那肯定是不属于太极拳发劲的。

因为太极拳发劲的力量是“根于脚”由脚往上传递的,而脚的力量是必需靠上面送下去的。如果上面没有力量送下去,脚哪里来的力量往上传递?因此如果没有“沉坐”就不可能有太极拳之发劲。李雅轩先生的《随笔》中记录描述了很多杨澄甫先生发劲“沉坐”的情节。

杨澄甫先生这种“沉坐”的发劲应该是太极拳发劲的经典范例。从视频中可以发觉现代不少名家所谓的发劲根本没有“沉坐”,甚至发劲的瞬间臀部与后脚都提起、前移了,因此这样的发劲并不是太极拳发劲。

太极拳发劲的“沉”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两肩之“沉”。发劲如果没有两肩之“沉”,由下向上传递的力量也是不可能传递到手臂的。因为“动量传递”就像是一个滚动的小球将力量传递给另一个小球使得另一个小球往前滚动,必需经过碰撞,两肩不“沉”,就相当于是一个小球滚过来还没有碰到另一个小球,另一个小球自己已经往前滚了,自然也就得不到力量的传递了。

太极拳发劲的两肩之“沉”,外形反映也可能明显或者很不明显,但再不明显也是不可能出现两肩耸起的。当然,两肩的“沉”,是发劲时尤其的松沉所被动引起的十分协调的“沉”,故意的主动的“沉”对于发劲是帮倒忙。

太极拳发劲的基本特征(四)撑

太极拳发劲的重要关键之一是“沉坐”,然这“沉坐”必需是“后撑”的“沉坐”。如果“沉坐”没有“后撑”,“气沉丹田”的力量是极难往下送的,由脚上传的力量也是不可能传送向手的。

有的人将太极拳发劲的动作说成是手与背“对拉”,或者说成是如同“急刹车”身躯将手拉住,这种说法虽然也反映了发劲时身躯是后撑的这种情况,但陈述得不够准确、清楚,有的人因此将这种陈述理解为是手与背同时相反的“对拉”、有的人将这种陈述理解为是手先往前再背部向后急刹车似的“对拉”。

而如果是这样的“对拉”那就不是太极拳的“对拉”了。因为其一、太极拳的“对拉”是属于向四面八方“圆撑”的“对拉”,不是单一相反方向的“对拉”。因此所谓“对拉拔长”是一种片面的不准确的提法。

其实,太极拳古拳谱《十三势行功心解》之“支撑八面”已经包含了四面八方“对拉拔长”的意思同时还存在着对于错误理解为单一相反方向“对撑”的防止了。其二、太极拳发劲的“支撑八面”,虽然在骤然的瞬间是同时的,但腰骶的后撑是“因”,其它的“支撑八面”包括对于攻击目标“专主一方”的发劲是“果”。

就是说包括对于攻击目标“专主一方”的“支撑八面”都是因为腰骶的后撑才发生的。其三、精确地说,自己也完全能够感觉到,时间上是腰骶的后撑为先,包括对于攻击目标“专主一方”的其它的“支撑八面”为后。如果搞不清楚这样的关系,那是不可能有真正太极拳发劲效果的。

太极拳发劲首先后撑的部位是骶骨之上的腰脊部位。因为在这一部位后撑容易使得身躯发生力量“如练”向上传递的反应。我体会到首先后撑的骶骨之上的部位如果位置越低,身躯能够放松的部位就可以越低、身躯能够放松的范围就越大,并且后撑的外形变化也越小,甚至可以出现只有感觉而没有后撑的外形了,从而发劲的效率就越高、效果就越好。

因此,这一部位最好能够在第四腰椎之下、骶骨之上,就是在中医督脉“腰阳关”穴之下,如果感觉能够在第五腰椎之下更好。第五腰椎之下至骶骨其实只有一块椎间盘了。当我有这种感觉时,我感到《十三势歌》里的“命意源头在腰隙”之“隙”字真是用得太合适了。

然而,在发劲水平尚低时,第五腰椎之下与骶骨之上这一部位是做不到首先后撑的,往往是腰曲最前曲的部位(悬枢穴部位)首先后撑,有的甚至还要高,当然,首先后撑的部位越高,发劲的效率就越低、效果就越差,身躯没有放松的部位也就越高、身躯没有放松的范围也就越大。

太极拳发劲往往需要身躯不转动的前移,这种情况称为“拥”。太极拳发劲瞬间往往似乎“拥”与“后撑”同时存在,其实,在整个“拥”的过程中虽然身躯都存在“后撑”,但发劲的强烈“后撑”是发生于“拥”结束的瞬间。也就是说,在“拥”的过程中是属于还没有发劲的时间。

现代有的人所谓太极拳发劲则是发生在“拥”的过程中,受到这种“劲”攻击的人就会有明显受到重物冲撞的感觉,这种力量的力学实质就是躯体重量与移动速度的乘积,其实是外家拳的发劲。太极拳的发劲则是或者有难以阻挡的弹性感觉,或者就是被鞭子抽击的弹性感觉。

太极拳发劲的“后撑”是轮流依次“如练”向上传递的,因此“后撑”是“如练”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把“后撑”说成仅仅是“命门后突”,以为仅仅“命门后突”就能够发生力量,这是不可能的。这样说的人除了体会上粗心,那就是不懂装懂,或者就是忽悠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9761/908045755.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太极拳折叠劲的十种解释复制 太极拳主要名词解释

:关于太极拳折叠劲的十种解释[复制▼]作者:悟易太极1、太极拳之“折叠”     太极拳“折叠”说法首先见于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心解》,“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在转换,所谓‘因敌变化是神奇也’”。   此后,对于“折叠”涵义的诠释

女人发骚的四种表现 女人吃什么会发骚

情满则溢,有骚就发。女白领、女公务员也好,女性服务人员也好,大凡工作时间,于办公室发情、发骚,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尖声说话,大声叫喊,一惊一乍。本来没有什么事情值得高兴和喊叫。世界

江南春:分众将发力三四线城市广告

分众传媒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四季度净营收为1.44亿美元,环比下滑13.33%,同比下滑24.86%。   分众传媒董事长兼CEO江南春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分众传媒今年将发力三四线城市楼宇广告等业务。江南春还表示,在三四线城市竞

高贵盘发 高贵优雅的四款新娘盘发

   新娘盘发是新娘在在婚礼上最为经典的新娘造型了,新娘盘发这种新娘造型能提升新娘高贵的气质,彰显新娘造型的迷人高贵。  斜分式新娘盘发着重展露新娘的典雅端庄,斜分式新娘盘发也能够很好的修饰脸型轮廓,简约的斜分式新娘

声明:《太极拳发劲 太极拳发劲的四个基本特征》为网友唯美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