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案例:辽阔的疆域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编写以事实材料说话,安排了较多的图片和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祖国的疆域特征。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我国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和各种自然资源,工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对外贸易等生产部门,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并在这个空间位置上发生、发展。我国特定的空间位置,影响着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辽阔的国土,使我国的地形、气候乃至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我国各生产部门提供广阔的场地,形成各地区自然、经济上的区域差异。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是掌握我国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学习中国地理其他各章节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学会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及运用文字、数据、地图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计算、分析、归纳能力,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通过对比评价“位置优越和国土辽阔”,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认识我国有辽阔的疆域,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浅意识的应用所储备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还不得法,不能熟练、准确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

本课是学生了解中国人文环境的第一课。该课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本课教学活动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学生看书、读图基础上,以问题引路,着重采用地图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法等,即“导、学、议、展、练”五位一体教学策略,重点突出一个展字。通过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反复运用地图、开展游戏活动等,把“死”图变成“活”图,帮助学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借助学生探究祖国河山的好奇心,利用小组合作读图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全体、全程主动参与学习,更好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探究、开放创新的特点,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知识、借助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地理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开发学生智能。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实现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2、学法

七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积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①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象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②在探究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③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学生畅所欲言: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教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这样的导入,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通过学生畅所欲言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学导达标

【位置优越】

1、谜语激趣

教师出示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学生猜测(中国的地理位置)。

教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加以描述?

学生: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方面。

教师:从谜语中你能得到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哪些信息?

学生:中国在世界的北半球、东半球,面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教师:同学们能否根据这些信息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学生在图上找到中国。

通过猜谜活动,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思考这些信息背后反映的中国地理位置并最终落实到地图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对照“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教材第2页文字内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独立思考,填写下列表格:

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 ( )半球

南北半球 ( )半球

八年级地理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案例

大洲、大洋位置 ( )洲东部、( )洋西岸

纬度位置 最北约为( )度,最南约为( )度。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少部分位于( )带,没有( )带。

海陆位置 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 )大陆东部,最大的大洋——( )西岸,多岛屿、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合作交流

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表格,小组内交流答案。然后讨论落实这一部分知识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小组一: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上。明确中国的半球位置。

小组二:在教材“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描绘出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的经线圈,看中国所处的半球位置。

小组三:在“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疆域示意图”上,找到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看中国的纬度位置。

小组四: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地图上提取有关的地理信息,明确了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一般应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四方面去分析。进一步体会到地图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

教师及时鼓励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时要做到认真仔细,把学生引到位,帮助学生克服不习惯使用地图时产生的困难,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地图,从读图中获取知识。

(过渡)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互动探究

教师为小组分配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内互动探究,探究出结果后,以丰富的形式进行展示。

活动一:出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图:比较我国的纬度位置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活动二:屏幕展示蒙古、日本图: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活动三:通过以上分析,补充下表,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发展海洋事业

其他

5、展示交流

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对以上三个活动进行展示:

小组一采用讲述法的形式对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进行了阐述:

俄罗斯、加拿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地区,纬度较高,而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由于它们所处的温度带单一,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这种地理位置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为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小组二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对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三个学生代表分别扮演蒙古人、日本人和中国人

蒙古人:我们国家是一个内陆国,有许多陆上邻国进行交往,陆上交通发达。

日本人:我们国家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上交通便利

中国人:你们国家的地理位置固然有自己的优点,从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我认为都不如我们中国的好,原因是蒙古国深居内陆,在气候上比我国干旱,在农业方面就要受到影响;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交往。日本国四面环海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只能通过水路与空中与外面联系。而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面积广大,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开发海洋资源,同时海上交通便利,便于近海和远洋航行,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小组三采用演讲的形式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海陆兼备,有利于发展与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发展海洋事业 沿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海洋资源的开发

其他 我国跨纬度广,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海陆位置特殊,世界地位日趋重要。

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提供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东部降水丰沛,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陆上便于同邻国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以上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小组间展示交流,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指导和鼓励。

【国土辽阔】

(过渡)优越的位置给中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加上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条件的共同作用,我们的国力蒸蒸日上,为迎接建国6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节目。我想我们也推出一个片子,片子的名字叫“魅力大中国”,拍这个片子,老师主要想突出一个字“大”,体现中国疆域之大。老师找到三份很好的资料,一份是课本第4页“中国疆域示意图”、一份是课本中第4——5页文字内容,三是课本第6页“我国领土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图”和“我国领土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图”。看上去好像不多,但实际上内容很丰富,老师邀请同学们当一次导演,睁开你们的火眼金睛,在这三份资料中找寻出能体现中国之大的有效信息,为我们的制作提供素材!

由于学生的读图能力有限,所以设置合作环节,希望通过合作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地图获取知识。

1、我自主我快乐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成员争先恐后地表达,学生之间合理评价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1)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相当于欧洲的面积。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

(2)中国濒临广大的海疆,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还有台湾岛濒临的太平洋洋面等海域。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

……

2、我参与我进步

教师设置“我当测量家”、“我当探险家”、“我当小法官”三个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疆域之大。小组选择活动,设计活动方案并实施探究,然后着重从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会等几方面进行展示交流。

活动一:我当测量家

首先在“中国疆域示意图”上找到我国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然后读出四至点所在的经度(或纬度):最东端135ºe,最西端73ºe,最北端53ºn,最南端4ºn,计算出我国东西跨62个经度,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5500千米。

在“中国疆域示意图”上测得我国领土东西端的图上距离约为7.9厘米,根据该图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33千米,计算出东西端距离约为5000千米;测得南北端的图上距离约为8.7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端的实际距离约为5500千米。

通过计算和测量,我们组普遍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教师及时鼓励和评价,然后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探险小组将组员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蓝队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红队展示探险成果: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

蓝队展示探险成果:濒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

两队共同的体会是: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探险精神,得出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海洋面积广阔,海上交通便利,海洋资源丰富,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教师归纳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然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描画陆上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活动三:我当小法官

展示“我国领土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我国领土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图片,判断“当海南岛进入春耕大忙季节时,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和“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洒落着阳光”是真是假。

刚才测量家已经量算出我国最北端53ºn,最南端4ºn,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我们还知道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造成了我国南北气候具有很大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所以会出现当海南岛进入春耕大忙季节时,黑龙江还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我国最东端135ºe,最西端73ºe,东西相差约62个经度,相差4个小时,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早,所以会出现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洒落着阳光的景象。

教师和学生相互鼓励、评价。

3、我阅读我愉悦

学生充满激情和热情地朗读教材第5页的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热爱之情感。

教师小结:我们从陆地,海疆面积,四至点的风光迥异,邻国之多等等方面了解了中国疆域之大。作为一名导演,要善于将这些素材整理和编辑,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片子,请同学们课下利用我们今天提供的素材,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制作“魅力大中国”,相互交流。

把国土辽阔这一知识点以多种方式展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联系平时已有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展开讨论,进一步深刻体验中国疆域之大。

4、我提高我成长

教师:我国领土面积大有什么利弊?请同学们思考,小组内谈论。

学生:领土面积大,资源丰富,利于经济发展;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但边界很长,也可能由于利益争端而导致领土纠纷,国防建设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海岸线长,临海多,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有时也会由于领海问题产生争议;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教师补充资料: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

请同学们思考: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为什么?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加强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三)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谈自己的收获。

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提纲:

(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3)我对这节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4)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5)这节课的学习对我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迪?

学生对照提纲认真反思。教师发现学生准备差不多时,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知识网络:

北半球、东半球

中纬度————位置优越————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面积————国土辽阔————海洋广阔

(世界第三)

领土四端相距远 疆界长,邻国多

(四)智能测评

课堂练习是检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晴雨表”,通过检测及时反馈信息。

1、抢答题

(1)我国南北跨______很广,约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纬度地区,属于____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_____带,没有____带。

(2)我国西部深入_______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_______洋,有众多的_______和______,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下列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4)中国是一个( )国家

a 岛国 b 大陆国 c 海陆兼备 d 半岛国

(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约( )千米,陆上疆界长约( )千米

(6)我国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我国最东端的邻国是( );

2、游戏活动:“海上万里行”航线设计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出从渤海到南海的最短航线。

发给每组一张空白的“中国近海图”。活动要求:航线需经过我国的6个海上邻国、两大岛屿、两个海峡、一个海湾,把地名标注于地图上。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待各组完成后将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五)迁移提高

教师: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下面进行演讲比赛,题目是《祖国,我为你自豪》。

学生准备、演讲。教师评价和鼓励。

通过设置即兴演讲,让学生将本节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锻炼学生的组织材料和演讲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

(六)设悬结课

教师播放《大中国》,提出:我们的国家疆域辽阔,在国家行政管理上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管理的工作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是比较好的。那么我们国家是如何管理的呢?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析和学习。

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有心理学家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新课程的评价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对比新课程教学理念,我反思如下:

反思一、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尽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可见我们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例如: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要理解这一知识点可能比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可能易于理解,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再如我国位置优越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象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反思二、进一步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习的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以及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如:学生小组展示交流问题时的合理评价。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

反思三: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对新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必要时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如本节课学习中国的位置时,纬度位置就可以和我国最南最所在的纬度,南北所跨近50个纬度整合在一起。我国海陆兼备,教材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我国濒临的海洋一段内容实际上是我国海陆位置的延伸,即我国东临辽阔的海域。因此可以将海陆兼备和我国濒临的海洋整合在一起。再如:学习濒临的海洋时,教师应适当补充领土、领海、领空、内海的有关内容。

反思四:学生活动要有“质”

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多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大量学生活动,有些活动在“质”上需要再下工夫。如:鼓励学生自编口诀或用自己的记忆方法,而后大家交流,这样效果会更佳。

总之,一堂好课是通过师导生演,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中去,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在轻松愉快中就完成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把握好这门艺术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想拥有教学创新的先进意识与能力,诀窍唯有两个字“学习”。

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案例:黄河的忧患和治理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采用图上串联法。)

师: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

评价、反思:教师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

活动一:

四人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后,自由发言。学生的发言可能丰富多样,有的可能出乎教师的意外。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处理,抓住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抓住关键,进行提炼得出以下几大忧患:

[板书]三、黄河的忧患

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活动二(小组讨论、激烈辩论):

这三大忧患实际上是相互关联的,其中“地上悬河”与“饱含泥沙”和“决口之险”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紧接着教师就提出这样一个活动题: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交换、讨论收集的有关资料,同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完成这些问题。

1、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2、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说明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并且声情并茂地分析原因,这其中可能会出现激烈辩论的场面。教师要注意调控,及时收住。根据学生的发言做出精辟的总结.)

评价、反思:以上两个活动培养了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雄辩的能力、运用收集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

播放录像一:

紧接着教师播放一段黄河水土流失情景的录像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师: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速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怎样变化?最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大屏幕再次展现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和中国地形图的复合片,并且配合景观图片和“地上河”的动态形成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悬河”)

活动三(画“地上河”):

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一首诗歌,学生齐度诗歌,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

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

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

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

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

师:谁能在黑板上将这独一无二的悬河用简易图画出来呢?(学生画出简易示意图。)

评价、反思:既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趣味性;养学生绘画能力。引出下面的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悬河下散步,会心安吗?(从而引出决口之险。)

师:决口后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怎样的灾难呢?(学生会用事实和数据进行说明。)

师:是啊,决口之后,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决口后的情景?那么请看一段录像吧。

播放录像二:

播放历史上黄河泛滥时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情境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水患问题的情感.

师:如何合理的摆脱黄河的这些忧患,一直困扰着黄河流域的人民,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板书:四、黄河的治理

评价、反思: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活动四(角色扮演)

师:面对这凶猛的黄河,我们岂能坐以待毙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大屏幕上再次出现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和中国的地形图的复合片,学生结合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其中最为主要的措施是:加固堤防 保持水土 修建水库(板书)

(针对上述措施,大屏幕上及时显示相应的景观图片。)

评价、反思:角色扮演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处为本课的又一高潮,教师要注意调控。总结便于学生获得较全面的知识。

播放录像三: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措施对黄河流域的人民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治理后的黄河流域的景象?(大屏幕上播放录像片段:治理后的黄河流域欣欣向荣的农业景象。)

师:同学们,此刻你们的心情怎样?面对黄河的种种忧患,我们并不惧怕,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加上科学的治理措施,就能将黄河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评价、反思:用生活的语言同学生交谈,学生倍感亲切,而且增强了好奇心。

学生心情由沉重变得愉悦,再次感受到黄河的伟大,情感得到升华。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对全课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滔 滔 黄 河

一、黄河的忧患

饱含泥沙 地上悬河 决口之险

二、黄河的治理

加固堤防 保持水土 修建水库

活动五(知识拓展):

师: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沙漠化、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乱占耕地、凌汛问题、

土地盐碱化、断流现象。

教师及时在大屏幕上展示相关的景观图片。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断流现象是黄河下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有哪些?(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评价、反思:学生发散性思维再次打开,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注意调控。

课后活动: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撰写有关黄河方面的小论文;

教学后记:

本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教师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和录像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一定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案例:珠江三角洲

【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2、归纳珠江三角洲主要产业部门及经济发展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理解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判定等思维能力。

2、在区域对比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外向型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生起点行为分析

1、学生从七年级下半学期起,已较多地接触到经济地理方面的问题,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学生有强烈想知道为什么珠江三角洲的人会那么富裕,我们却和人家有那么大的差距呢?这种学情给了设计本节课以极大的自信心和使命感:虽然是距离生活较远,又较晦涩难懂的经济问题,但我应通过我的教学设计,使孩子们深入浅出地,如与邻人谈话般地把握它。

三、教学思路

区域性是我们地理学特色之一,区域比较是我们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在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探究质疑的教学设计中,恰倒好处的比较能于相似处集思,于矛盾处启思,营造独特的思维效果。因此,通过我对教情及学情的分析,结合我对以上教学理念的粗浅熟悉,我决定本节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区域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那么选谁进行比较更为有效呢?在港、澳、台和日本之间我最终选择了日本。原因有二:第一,凭以往的多年教学经验,历届学生对日本经济都有着浓厚的爱好,课后在头脑中留有较深的印象。第二,从世界角度来讲,日本的经济非常典型,很有代表性,并在对比中轻易激发学生把祖国建设为经济强国的信心和热情。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区域比较法、综合法

学法:区域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本课共分 2课时讲授。第一课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第二课时讲授。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假如说我们的近邻日本在世界创造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奇迹的话 ,那么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在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年几年时间里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神话,你知道它是我们国家的哪个地区吗?

2、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是闻名的侨乡便于引资。

3、优惠政策

教师启思:面对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你想怎么做?

教师引导 :看来同学们都自觉运用了这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一理念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么珠江三角洲在实际经济发展中也正是运用这一理念实现了一种独特的地域分工合作模式,你能谈谈对它的理解吗?

学生活动:运用地图谈对“前店后厂”的理解

教师指导:点拨疑难 师生归纳: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对全国经济有巨大的牵动作用。

教师提问:珠江三角洲现在的工业也在飞速发展珠江三角洲是否也存在人口高度集中,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多的现象?通过自学教材中哪幅图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请分析这幅图。 教师提问:我们的珠江三角洲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我们有没有可能步日本之后尘,产生类似的严重的社会及生态问题?

学生思考: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观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思考,确定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

师生小结:看来,只要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及早做好规划采取治理措施我们就能使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对本节教学设计的反思

1、努力营造地理创新思维的区域比较法教学

区域比较法的灵活运用是这一节课的突出特征,这使学生们有机会通过观察、联想、对比、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来锻炼地理思维能力,表达自我主张,他们不仅达到了本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还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于本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也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有了一个较深入的熟悉。本节的区域比较不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爱好,帮助他们理解较为抽象的内容,更成为启发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情境。灵活性:通过联想与对比、迁移、换位、触类旁通地沟通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灵敏迅速地找出最优思路 。

归纳:通过逻辑概括从诸多个别非凡的地理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基本规律、共性熟悉通过对日本、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成功发展熟悉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

在质疑时间里,提出那么我们大连的经济发展有那些有利条件?又有那些不利条件?我们又该怎样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发展经济?

想象力,再造性:对过去感知过的地理事物形象、概念进行分析、推理、融合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新办法。

在对日本、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问题做过对比后提出珠江三角洲有没有步日本后尘的可能性?促进学生地理想象力的发展灵感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0361/492173346.html

更多阅读

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学案例王顺成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  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

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选取原则与途径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成为地理课教学的首要重任。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是教育者本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标要求,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

2016 2017八年级期末 2016-2017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八年级地理教师制定了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篇一经过一个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

八年级下册地理计划 2017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又是一个新学期,八年级的地理教师如何制定工作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篇一一、 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人教版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八年级的地理教师如何制定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篇一初二地理教学计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

声明:《八年级地理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为网友倔強的夢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