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姓 武姓典故

武氏系承姬武 望出太原沛国

  这个著名家族的始祖,根据过去姓氏学者考证,是2700多年前东迁国都于洛阳的周平王的幼子姬武。据说,姬武一落娘胎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个“武”字,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为名,后来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武氏这段饶富趣味的渊源,详见于《姓纂》一书所记载的:“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

  由此看来,武氏家族不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追本溯源,还是5000年前黄帝轩辕氏的嫡系子孙,家世背景光荣无比。

  武氏的源自周平王少子姬武,长久以来被公认不疑。然而,有关这个家族的姓氏头绪,却相当不少。譬如,最早的姓氏专书《世本》指出:“出夏臣武罗”;《风俗通》指出:“出夏臣武罗”;《风俗通》也指出:“宋武公之后以谥为氏”;汉代的“武班碑”指出:“殷王武丁之后”,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种众说纷纭的情形,很可能使人联想到武氏的“来源不详”,认为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一定确实可考。然而,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种情形只是说明了武氏家族的组织份子有很多支,包括有周平王的后裔;夏代大臣武罗的后裔;殷代君王武丁的后裔,以及春秋时代宋武公的后裔;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庞大家族而已。

  另外,在不计其数的姓氏之中,还有两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这两个复姓,前者是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白起的后裔,由于白起曾被封为武安君,其子孙因而以武安两个字为氏;后者,则有两支组成份子,第一支是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由于被封于武疆,因而以地为氏。第二支武疆氏,则是稍后的汉代武疆侯王梁的后裔,以官为氏。

  武安氏和武疆氏的后裔,长久以来并不多见,据过去一些学者判断,这是由于他们也陆续改姓了单字的武氏的缘故。由此看来,武氏家族的组织情形,是更加的多彩多姿了。

  这个集英聚锐的古老家族,根据《姓氏考略》一书的考证,数千年来主要繁衍于太原和沛国两地,然后才逐渐播迁到全国的其他地方的。所谓太原,指的就是现在山西省的太原一带;沛国,指的则是江苏省萧县一带。距今大约1000年以前,在历史上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女皇帝武则天,便是当时的文水人。文水,当时就属于太原府。

武姓 武姓典故

  有唐一代,武氏一家人的神采飞扬,早就为人所熟知。武则天前后君临天下21年,虽然被后世批评为“恣为淫虐,任用酷吏,大杀唐氏宗室”等等,似乎所作所为一无是处。然而,也有不少忠于史实的学者对于武则天有比较公正的论断,认为她富于权略,知人善任,名相辉出,使得大汉的声威,在她君临天下之际,如日中天,远夷慑服。因此平心而论,武则天的确是数千年来的第一奇女子,尽管后世对她毁誉参半,但她仍然是武氏家族的一位出色人物,值得千万子孙引以为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04071/421739726.html

更多阅读

汤姓 汤姓典故

汤氏商汤之后 家族历史悠久  商汤,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殷商的开国之主成汤拥有天下之后的号。成汤,是帝喾之子契的十四世孙,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本来居于¤,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后来,夏桀无道,他就兴兵伐之,把夏桀放逐到

百家姓典故 百家姓之辛姓典故

   辛姓系承姒氏 发祥繁衍陇西  关于辛氏的古老渊源,《姓纂》一书记述得最为清楚,是这样的:“姒姓,夏后启别封支子于莘,子孙去草为辛,遂为辛氏。《左传》:周太史辛甲、辛俞美,为昭王友,秦有将军辛腾,家中山苦陉,曾孙蒲,汉有辛武贤,陇

百家姓典故 百家姓之易姓典故

   易姓系承姜氏 望出济阳太原  易姓家族,根据《姓氏考略》一书所说的:“以地为氏”,应该是发源于现在河北省的易县。  不过,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易氏家族却主要活跃于济阳。所谓济阳,指的就是自汉代初年以来置于现在山东省

百家姓典故 百家姓之郑姓典故

   郑氏系自周友 源起河南荥阳  根据《姓纂》的记载,郑之得姓,是开始于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友。周宣王即位以后,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  当时的郑地,就在现在河南郑县

阿甘正传典故 甘姓典故

甘姓始于商周 甘盘甘罗为证  殷商中兴名主武丁,年轻的时候,曾就学于一位叫作甘盘的学者。后来继位,便礼聘甘盘为相。这位被后世推崇为贤相的甘盘,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便是甘氏的始祖。像《姓纂》、《姓谱》等书就异口同声地指出:“甘,

声明:《武姓 武姓典故》为网友都会过去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