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0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古代官职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http://img.aihuau.com/images/d/57451/220305120322053965955.jpg)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0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0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官职简介
帝尧时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秦代时期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汉魏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唐代时期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前锋游弈使--
前哨巡逻官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