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把爱情、友情、蓝颜红颜和暧昧归类为前四类情感类型,于是,第五类情感也随后诞生了:就是当成功女性遇到“服务业男”后,被对方行业性质所传递的温柔性感所吸引、进而产生错感的情感类型。看过电影《做头》的人,都知道,第五类情感说白了就是女人自导自演的一出情感戏,那要不要假戏真做,值不值得投入一回,你的看法呢?
No.5的余香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情感,说到底只有两类:一种是以性打底,一种是没性掺和。这种所谓的第五类情感也脱不了这两类,不同的无非就是变了特定对象,女人也由被控变成主控,某种程度上,和男人找小蜜没什么区别,为的就是精神身体的满足。第五类情感,很多时候无伤大雅,说不定还能帮助自己定位:没找着男人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男人,找着男人的知道自己还想从男人身上得到些什么。
有人觉得这种感情无法修成正果,但对感情而言,修成正果本身就属于泥沙,感情原本应该是纯粹的你情我愿,有感觉了,享受一下,感觉没了,该干嘛干嘛。如果一辈子里至少有一段没有任何目的的感情,也算是没白过。
何况,这类感情比起男人小蜜虎视眈眈篡位正室的血腥性要小很多,一般服务业男要的是顾客和利益,很少想篡位谋婚姻中的正职。老天爷决定了男人热爱处处留芳甚于一棵树吊死,否则不会有泡妞泡到私生子曝光率大过婚生子;也有人女朋友变老婆已经好几年还在跟媒体大谈单身的他之择偶未来观。如果这样的No5感情火花一直闪啊闪,说不定就像被包养的Chanel那样出个个把国际设计师发型师,也算中国女性属于艺术缪斯的有力佐证。因此,希望No5情感像No5香水一样能够余味犹香。
第五类情感叫“调情”
成功女性遇到“服务业男”后,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服务内容所设定的关系中,产生一种暗昧的情愫。这并非任何情感,而只能被称为“调情”。理发师、健身教练、服装师、调酒师、餐厅经理……这些职业者有着其特殊的“优势”能够近水楼台地与一些女性进行亲密接触,打着“职业”的幌子,大家从最初就能够突破了某种身体距离,那是别的交往途径需要通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做到的。
但是那能被称为“情感”吗?男人们会为了自己的女人与发型师热络两句,甚至“授受不清”了几下就吃起飞醋?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这里面即使有着些许“打情骂俏”,无非也就是生活的调味。令大家在这些服务职业的执行时彼此更好地沟通,假借放肆的行为和语言来达成完成好服务的最终目的。时尚帅气的理发师也好,英俊挺拔的餐厅经理也好,完美身材的健身教练也罢,能够撩拨的也就是女人的自我满足心理,可能这个女人已经青春不再,或者身材完全走样,又或者从没有人赞过她漂亮,但是从这些职业男满足了她们的“受赞需求”,哪怕只是假话,令女人自我感受到一种“性别优势”。
当然,绝不否认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调着调着,爱情真的出现了。但那毕竟是少数。
各取所需的一瞬间温情
关于第五类情感,首先需要修正这个定义的是,并非只有成功女性才能享有这类情感,而是涵盖了所有需要上述服务的女性。最普通的小区里,苏北男孩开的简陋理发店,一样会有阿姨妈妈和他打情骂俏。我相信,大部分产生此类情感的女人,是自得其乐的。本质等同于购买聊天服务、陪伴服务。既然付了费,在这个时间段里,我就是对方的唯一,他就得听我叨叨还得随声附和,服侍得高高兴兴的,那样我下次还光顾这里,还指定他,说不定还掏钱包买张金卡,这样他能拿到的奖金又多了个零,这样他就会更巴结我,至少在他这里,我就是个超级VIP。你看,商业社会,本质无非如此。
但是有例外,既有真栽进去的女人,也有爬不上来的男人。就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里,往往都是些寂寞的小三。她们和他们一样年轻,又美丽又有钱又没人陪,也许还能听懂彼此的乡音。那么这其实还是个传统爱情故事,骨子里甚至还很门当户对。
倒是那些上了年纪的所谓“成功女性”,大概是被自己的钱和社会分类所自我蒙蔽,以为用那些可以量变发生质变,生出爱情来。尤其是在她们个人生活发生挫折的时候,她们就想额外消费这种心理慰藉。这叫没有自知之明。
当你空虚寂寞的时候,花钱去买那几小时的温柔好了,但别忘了,站起来走人的时候,这种消费与服务的关系,也就结束了。他得立马对下一个顾客,继续温柔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