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网民规模已突破6亿,据估算,16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约占两成,即1.2亿左右,由于年龄的特殊性,青少年网民的上网安全也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说说青少年如何安全上网吧。
青少年安全上网的方法
力冲击感官拜金主义腐蚀心灵
网络不良信息是青少年上网遭遇的最大挑战,也是绝大多数家长特别担心的问题。由于青少年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时期,自我把控能力以及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如果接触到色情、暴力、赌博等内容,则可能导致模仿甚至沉迷,影响身心成长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同时《报告》显示,网络中有关代写作业服务、出售考试答案等信息也屡见不鲜,如果青少年接触到这些信息,久而久之则可能使青少年形成“有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拜金主义思维,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十分不利。
诱惑二:不让去网吧?我用手机也能上网
目前,国家明令禁止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其初衷一方面在于网吧社会人员复杂,容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手机网民比例达81%,而这一数据在青少年群体当中可能更高。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用强制手段阻止青少年上网已经不再可行。
搜索引擎关键词数据分析显示,目前青少年上网时间主要集中于游戏、社交、看影视剧等,真正用于学习的并不多。据《报告》统计,青少年上网玩游戏、看动漫、社交分别的人数分别占比47.4%、15.5%和8.5%,成为青少年上网主要搜索内容。而用于与学习相关的搜索内容仅0.6%,甚至某些不良信息的搜索量。
社会学家指出,互联网中诱惑太多,如何教会青少年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需要从家庭教育入手,粗暴的禁止反而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诱惑三:兼职欺诈盯上少男少女
过惯了家长限制零用钱的日子,突然有一个赚钱的机会摆在青少年面前,你觉得他会动心吗?《报告》显示,在曾经遭遇过网络欺诈的青少年中,有27.2%是受到兼职诈骗。不法分子以在线兼职(水军)、或者线下兼职销售等为名目,许以高收入吸引青少加入,骗取保证金、资料费等费用,甚至一些所谓线下兼职与不法行为有关,对青少年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虽然由于购买力原因,青少年并非网购欺诈的主要目标,约为1.8%,但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以及典型的特征。《报告》显示,少男比少女更易被骗,其网购被骗比例比女生高出64%;而网络欺诈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社交工具与搜索引擎,恰恰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途径,低价、打折电子产品、游戏装备等,都是骗取青少年钱财的诱惑与陷阱。
威胁:中小学教育类网站半数以上存在安全漏洞
据360网站安全检测数据发现,国内56%的中小学网站存在安全漏洞,其中32%的网站存在高危安全漏洞。存在高危安全漏洞的网站,很容易被入侵、拖库和篡改。值得注意的是,7.2%的中小学网站已经被篡改,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市。
专家认为,中小学网站如果被黑客植入钓鱼页面或者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可能对学生和家长产生负面影响;而如果网站服务器被拖库,则可能造成大量学生信息泄露,造成更多严重后果。
经过360网站安全检测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网站普遍存在三大问题: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措施;教职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建站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对此专家建议各中小学提高对自身网站的安全重视程度。
延伸阅读
关爱青少年,安全上网10大秘籍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更安全地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们从提高自身防范意识的角度,提出了十条建议。
1.微信朋友圈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
截至今年,据官方数据发布微信会员数已过四亿,这款应用软件已经成功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在未成年人常用网络社交工具和应用中占11.8%,很多人已经习惯在微信上记录自己的饮食、地点、风景等等生活中的一切。但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维护自身安全。
以朋友圈为例,首先点击“找附近的人”功能,然后选择“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最后在设置项,关掉“允许陌生人看10张照片”的隐私设置。
尽管“朋友圈”只有好友才能看和评论你分享的照片,然而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却留有一扇“后门”,一旦“附近的人”被启用,即便不是微信好友,你的10张照片也会被非好友的陌生人尽收眼底。很多微信用户并没意识到这扇“后门”的敞开会导致自己隐私的外泄。
2.小心微博相册、签到、足迹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青少年(61.6%)使用微博,高于整体网民(54.7%)。有很多人选择在周末或者长假外出旅游,并且微博直播旅途,不断晒风景、个人照。大家在晒快乐的同时别忘了保护自己隐私,不要在微博上泄露出游时间、人数等信息。
如果要发布的话最好也是对现实好友分组可见。据调查,未成年人在进行网上交友时,性别(69.1%)、年龄(53.0%)和QQ号(52.2%)是他们常公布的个人真实信息,32.3%会公布真实姓名,公布学校名称(20.9%)、电子邮箱(18.4%)、照片(15.5%)、班级(12.1%)、手机号(7.3%)等易直接定位和识别的个人信息者也有相当比例。
3.慎用公共场所免费网络
近八成(78.4%)青少年曾使用移动终端上网,其中每天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比例达23%,高于电脑上网比例(19.5%)。现在青年人聚会,到了餐厅或者咖啡馆,要做的第一件事已经不是点东西了。而是拿出手机搜索店里的免费无线网络。很多店也会在门口贴出“店内有免费WiFi,也就是有无线网络覆盖”的标志,用这个来吸引更多人光顾。
但是使用免费WiFi的时候,第一要看准WiFi的提供者。最好像是在机场或星巴克是有加密的认证的,需要密码才能登录进来。第二,在一些公共区域,尽量不使用带有个人帐号和密码信息的软件。
而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这一点,在公共场所用一台电脑、一套无线网络及一个网络包分析软件就搭建了一个不设密码的wifi。如用户使用该wifi,不法分子就可以盗取手机上的资料。
4.不乱扫二维码
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只要轻轻一刷,就能加微信好友、下载美食优惠券、上网、看视频……好用又时尚的二维码如今早已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但是不能轻易“见码就扫”,扫二维码在线购物、支付时更要谨慎。最好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这类工具可以自动检测二维码中的信息,从而判断其是否含有安全威胁。
5.小心恶意软件
现在网络搜索很方便,但是过于方便的同时也意味着信息量庞大而难以甄别,我们在下载软件前最好先做调查,看评论,不要搜到哪个就点击哪个,避免进入不合法的软件站点下载,最好使用新版的反病毒软件。
恶意软件的主要危害中,资费消耗、隐私窃取和恶意扣费位列前三。超六成恶意软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恶意行为,附加隐私窃取行为的占比超过九成。这些恶意软件可在后台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通话记录、电话号码及短信等信息并将其上传至指定服务器,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6.禁用游戏内置收费项目
谈到青少年就不能不说游戏,现在的人们逐渐已经习惯在闲暇时通过自己的移动终端来进行游戏娱乐,但是玩游戏的同时也有几点要注意。
首先,不要把银行卡跟账户相关联。有时候不经意间的点击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扣费,所以要从根源上断绝扣费的问题。其次,去官方商店下载游戏,下载之前可以查看评论,如果发现该游戏有类似的问题则建议不要安装。
很多扣费代码是内置在游戏中,不用通过用户审核便直接扣费。用户在遭到恶意扣费以后不会收到提示消息,而只能通过查询电话消费记录方可知道,这对于一般不会查询账单的用户来说便无从所知。
7.网络购物应谨慎
网购,在国内兴起不过10年的时间,2012年网购总额就达到了1.2万亿元。点一点鼠标,东西就能送到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以下几点:一定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认真核查卖家信誉度,不要被刷出来的高信誉所迷惑;不要被低价迷花眼,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票据、聊天记录要保存;收货后要当面拆开确认。
8.合理使用网银
网银借助Internet,突破了传统银行的空间和时间局限性,以其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金融服务成为“24小时银行”。不止用户喜欢网上银行的便捷、省时、省力,各家银行也对它青睐有加。
但是为了更愉快的享受便利,有几点一定要记牢:绝不告诉别人密码;使用U盾、绑定手机;手工输入正确网址登录网银,并将之添加到收藏夹,不要通过超链接或搜索引擎访问银行网站;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及时升级系统补丁;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中的链接。
9.山寨APP防不胜防
“我躲过了粤利粤,分清了营养抉线,能认出康帅傅、脉劫、王老古,却无法看清楚这些APP。你能吗?”这样一条充满无奈的微博在网上被广泛议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程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个APP商店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APP加入,当然,其中隐藏了不少的山寨者,这些山寨者们不仅通过使用与热门应用相似的名称获利,甚至还会在山寨产品里暗藏“炸弹”。
所以首先要在可信度较高的官方商店下载。其次仔细识别下载量及用户评论,一般来说下载量最大的APP是官方的几率最大。第三,认真查看开发商资料及其所属的其他产品,因为大多数山寨APP都是单一产品。
以“淘宝”APP为例,有的山寨版只是将正版的橙色改成了橘红色,除了色差之外,客户端标识细节完全一样;有的山寨版则只是把标识上的“淘”字换了一种字体。而且,这些软件下载次数并不低,有的甚至有十几万的下载量。
10.游戏装备小心买
休闲娱乐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我国,上网人员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休闲娱乐是他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而网络游戏是互联网休闲娱乐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种类型。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
对于网络游戏,有六成以上的同学表示平时都会玩,更有二成以上的同学是经常玩的,只有二成的同学是从不玩网络游戏的。
不考虑网络游戏是否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仅仅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游戏中购买装备等物品进行网上交易时,应尽可能采取现实中的“一手交钱一手交物”或“先收货再付款”模式,尤其要警惕所谓网上先行支付押金、保证金等情形。要注意核对支付平台或网上银行的相关网址,避免登录钓鱼网站。最好能将支付平台或网上银行的网址予以收藏,避免误登。同时在电脑上安装适当的防毒软件,以充分降低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