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丰富性,有口皆碑。提到口红,依然是丰富无比,像说不完道不尽的唐诗宋词一样,别有一番气韵。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口红制作方法,欢迎阅读!!!
古代口红制作方法
口红在古代又叫口脂
口脂主要是用来防止嘴唇干裂冻裂,起初是用牛髓或牛脂制作,呈油脂状;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经记载过当时的制作工艺,即先制香酒,以丁香、藿香两种香料,拣上好的新收无杂质的洁净棉花中,然后投入事先已烧至微烫的酒中,以热酒吸收棉中的香料之味。吸收的时间为夏日1天1夜,春、秋两季为两天两夜,冬季为3天3夜。浸透到期后,取出棉花和香料,将牛油或牛髓放人此香酒,旺火大烧,滚沸一次加一次牛油脂,数滚之后,撤火微煎,此时慢慢掺人以朱砂研取的红色颜料,并以青油调人,搅拌均匀,灭火后,待其自然冷却,凝成的红脂细腻鲜艳,香气蕴藉,即为妇女喜爱的饰唇用品了。到了唐代,则时兴甲煎口脂,甲煎是一种人工制作的复合香料,是当时制作高档口脂相当复杂的工艺,而且动用了甘松香、艾纳香、苜蓿香、茅香、藿香、零陵香、上色沉香、雀头香、苏合香、白胶香、白檀香、丁香、麝香、甲香十四种不同的香料,其中大多数属于昂贵的进口香料,制成口脂香气浓郁。也有不加红颜料和香料的口脂,多为男士所用,唐宋的皇帝在冬天还赐给官吏防冻的口脂面脂作为福利。 女性用的口脂还有一种“胭脂”,原料是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除红蓝花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等。
古代胭脂
胭脂可以涂唇也可以妆面,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胭脂”;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胭脂”。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或者像《红楼梦》中记载的用过滤澄清后的红蓝花汁加花露蒸叠成膏状,用盒子盛放。用时用嘴唇抿住胭脂花片,颜色自然会附于唇上,或者将膏状的胭脂直接涂抹在唇上。
花式唇妆
南梁的沈约在《少年新婚为之咏》中,有这样的名句:“托意眉间黛,中心口上朱”,很形象地说明了妆饰在妇女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既然心情各异,朱唇也就会有不同的妆法了。
中国古代对女子面目五官的审美标准大概是:细弯的柳叶眉、圆圆的杏仁眼、小巧的樱桃嘴,至于鼻,则无物可状,以挺直而小巧为标准。女子若有其中一美,便可人美人行列。唐诗人白居易家蓄妓,有两人最中他的意,一位称樊素,貌美,尤以口型出众;一位名小蛮,善舞,腰肢不盈一握,白居易为她俩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蟹】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