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企业目前面临着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逐渐缩小、流通环节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融资难和抗风险能力低下等问题。小编把整理好的2016钢贸企业经营和管理认识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国内钢铁贸易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战略合作方式-供应链整合服务与盈利模式转变钢铁产业供应链长,且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对于用户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较弱,因此这也给具备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钢贸公司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此类钢贸公司通常与钢厂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深入研究下游客户的供应链特点,选择客户供应链环节较弱的部分进行全面的整合之后提供钢铁贸易,这不仅为客户降低了整体的运营成本,同时钢贸企业也可以赢得稳定的现金流和较为丰厚的利润。这种方式对企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需要对下游的用钢企业包括用钢企业产品市场有深刻的认识。
目前,我国钢铁流通市场整体效率并不快,盈利模式的转变也成为了钢贸公司新的发展点。新的盈利模式下,钢贸企业通过整合钢铁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打造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交易平台,目的为加快钢铁流通效率,同时自身也赚取一定的平台交易费用。
出口贸易-渠道增值和社会化功能服务我国钢铁产能过剩,而钢铁的国际需求的存在使得钢贸商具有出口钢铁的商机,从而形成出口贸易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同样分为自营与代理两种。自营体现的是渠道价值,而代理的服务价值就在于出口的一系列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如报关、商检、退税等。
自营方式,即钢贸公司的外贸业务员以上游合作钢厂的资源为基础,以BtoB网站开发、参加展览会等形式进行外贸渠道的建立,从而根据上游供应商的生产情况、交货期等因素处理询盘,得到订单。在得到订单后与外商签订合同的同时,钢贸公司与上游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在外销合同规定时间内装船发货。
代理方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上游的供应商没有出口资质,但是有海外订单。所以必须通过具备出口资质的钢贸公司进行出口,而钢贸公司凭借其社会化功能的整合服务赚取一定的代理费,通常是在结汇之后,钢贸公司与供应商进行结算。二是上游供应商具备一定的海外销售能力和订单,但由于流动资金周转原因,需要钢贸公司在货物出厂或装船之前进行买断后出口。这种方式实际为代理,在形式上为自营。钢贸公司在提供社会化功能整合服务的同时,也为供应商做了垫资的功能,使得供应商更快的得到货款,所以这种方式的代理,其代理费较第一种要高,同时也对支付货款计息。
增值服务商-加工配送服务在传统的 “钢厂-各级经销商-最终用户”的钢铁产品分销模式下,钢铁企业负责各种钢铁产品的生产,各级经销商负责配送销售,在这一过程中,最终用户的特殊需求没有得到体现和重视。由于钢铁产品的用户基本上是各种加工制造企业或者建筑企业,它们在使用各种钢铁产品时往往会有某些特殊要求,而钢铁企业由于其大规模生产的特点不可能照顾到各种用户的多样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最终用户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钢铁产品进行若干次再加工,其中相当部分在用户端的再加工并不属于用户的核心价值组成部分,因而常常是成本高效率低。这在客观上要求某种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新型企业的产生。加工配送服务正是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钢材贸易商通过建立完备的、现代的加工配送服务体系, 把钢材源头与消费终端之间的流通环节连接起来。一般规模的钢铁贸易商会与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仓库或者钢材所在仓库进行合作,当客户提出加工需求的时候,则委托仓库进行加工,之后将加工完成的钢材配送至客户处。而大型贸易商,则根据自己客户群的特征,建立自己的加工服务中心,与供应链管理结合,形成一定规模的供应链网络配送体系。
社会库存采购-市场信息服务这种方式一般存在于中小型的钢铁贸易商,本身资金实力有限,但是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对钢铁流通市场相对熟悉,也能够提供优良的服务给终端用户。贸易公司的业务员通常是深入挖掘终端用户的用钢需求,当客户提出采购意愿的时候,业务员立即在流通市场上找相应牌号与规格的钢材,在客户打入货款之后,再支付给上家提货配送给客户。这种方式在行业内称之为“搬砖头”。随着IT信息技术的普及,流通市场的库存信息一般都是比较直接和透明,所以相应速度比较快,这也是一些钢材单次用量较小的终端用户找此类贸易商的原因。这种方式操作对于钢贸商来讲,风险很小,但是因为市场价格信息越来越趋于透明,毛利较低。
代理采购-资金融通服务包括国内贸易代理和进口贸易代理。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钢贸公司多采用这种经营模式,行业内称之为“托盘”业务。国内贸易代理业务,即某公司或加工厂或最终用户,委托钢贸公司到钢厂订货并支付一定比例的货款定金(一般在10~20%,钢贸公司根据市场行情灵活控制),钢贸公司货款全额打入钢厂后提货,而客户则要在我司向生产厂家付货款之日起一定期限内(一般在45~60天),一次或几次提货完毕,钢贸公司收取一定的代理手续费。也就是钢贸公司在采购前已找好了销售下家,并签订了销售合同,锁定了价格。这种方法收益很低,但风险很小,因为市场价格上涨则客户享受利润;市场价格下跌则客户承担风险。钢贸公司不享受超额利润也不承担市场风险。进口贸易代理和国内贸易代理类似,只是支付方式一般为国际贸易常用的信用证,货物到港之后,钢贸公司根据收到的提单等单据对开证行付款,之后客户在一定期限内提货完毕。如果钢贸公司开出的是远期信用证,则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小钢贸公司的现金支付压力。
因为我国金融体制不够完善且金融业发展未完全适应和匹配我国实体经济的需求,所以这种以贸易为形式,资金融通为目的代理业务,给客户缓解了流动资金的压力,同时,因为贸易商对钢铁市场的熟悉和渠道的把握,这种方式对于贸易商来讲也是较为安全和可控的。
自营方式-市场操作增值钢贸公司直接向钢厂或钢材销售单位付货款采购钢村,放在仓库、码头、车站或钢材交易市场进行销售。采购前没有确定销售下家,价格随行入市。也叫零售。这种方法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巨大,市场价格上涨则利润丰厚:反之,市场价格下滑,则无人问津,造成亏损,如果不出货则资金压力沉重,无法掌握销售速度。
在国内现货市场的中小型贸易商采用此种经营方式居多,因为对于钢铁市场的走势判断有经验基础,所以只要一年中把握住几次钢市上涨的机会,就有盈利的可能。当然这种经营方式本身风险控制的手段是比较弱的,且具有一定的赌性。
中国钢铁业流通领域大洗牌即将来临
行业增速放缓、供需矛盾或有所缓解
产能过剩、供需矛盾尖锐一直是中国钢铁行业痼疾之一,而2010年钢铁行业产量增幅明显放缓、厂家去库存力度明显加快。
2010年前10个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1.65亿吨,较去年增加17.5%;其中欧洲为29%,日韩28%,相比之下,中国的粗钢产量出现负增长。6月份以来,投放到市场上的资源量呈现同比下降态势,供需矛盾有所缓解,这种情况只有2008年四季度出现过。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和大规模节能减排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两个重要原因。从4月上旬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而国内生产的近50%的建筑钢材,都用于房地产市场,这些调控措施直接影响了对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的需求。4月份是今年钢铁产量的第一个转折点,产量增速急速放缓。
另一方面,2010年是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年。2010年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上升0.09,而本年度的减排目标是要实现全年降5.2。钢铁行业占我国能源消费的1/6~1/5,在这次减排风暴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从8月底、9月初开始,河北、江苏、浙江等地相继对地区内高耗能钢铁企业进行限电限产,并逐步向全国推开。在钢产量最高的河北省,唐山地区9月限电力度曾一度达到限电70%,因此,下半年钢产量一度出现负增长。
行业风险加剧铁矿石金融化趋势明显
2010年之前,中国铁矿石存在两种定价机制。一种是铁矿石需求方与供应方每年通过协议谈判,达成年度协议价。还有一种是在年度协议价格的基础上的现货进口价格。而2010年4月,国际三大矿商强硬地改变了“游戏规则”,年度协议价机制被季度协议价机制取代,新的季度价格依据最近3个月的现货平均价格,新的定价规则越来越向现货定价机制靠拢,甚至希望使用指数定价。
这样实际上就把铁矿石变成了一个金融产品。它的定价已经变得遵循一些金融产品的规律,而不像过去那样是商品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真正影响价格的因素已经发了决定性的变化。背后的国际炒家,把铁矿石、钢铁作为金融产品进行短期的炒作,作为套利、保值的金融工具,这是钢铁行业上游很明显的一个变化。
钢铁产品本身也出现了类似的金融化趋势。钢铁产品目前有金融期货和电子盘,电子盘也被称为现货远期,属于准期货。期货的特点就是产品可以完全买空卖空,而现货远期是以订单为基础的,产品还没有生产,可能在3个月后才从生产线出来,但产品是有生产能力保证的,介于现货和期货之间。无论如何,这些期货和电子盘都已经越来越加速了金融属性的体现。而且,这些期货、电子盘的价格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真正的现货价格。
期货、电子盘实际上都是金融产品,它们的定价很少取决于供需关系,和期货及股票没有本质区别,易受到流动性的影响。
原料和产品本身的金融化已经给钢铁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加剧了行业风险。钢企将不仅面临价格波动的风险,在采购数量、采购周期、库存及生产计划等环节也都存在着风险隐患。
大规模并购整合
钢企集中度偏低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中的另一个突出难题,据中钢协统计,我国粗钢生产企业排名前五的钢企只占全国钢产量的不到30%。2010年,钢企并购重组进一步深化,特点有二:
一是跨区域整合的兴起。原来的钢铁行业并购整合主要集中在省内,如鞍本重组,跨区域整合是2010年钢铁行业的一大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鞍钢和攀钢重组,新成立鞍钢集团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大钢企。
二是跨所有制的整合。有代表性的就是河北钢铁并购河北敬业、唐山松汀、邢台龙海、永洋钢铁、吉泰特钢等5家民企的项目,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也是跨所有制的。但是,跨所有制并购在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上风险很大,建龙钢铁并购通钢就是典型整合失败的案例。
总体来说,整合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随着《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的出台,钢铁行业的重组并购有望在规模上进一步扩大,速度上进一步提高。
钢铁流通企业也在进行积极的转型
流通领域正从单纯的贸易逐渐转变为按服务展开:原来的钢铁流通是低买高卖,依靠价差赢取利润,这是做贸易的方式;而在未来,流通企业已经不是单纯卖产品,而是依托钢材,通过加工、切割等附加服务来赚取利润,企业由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型。
流通方式由实体贸易向虚拟电子贸易转变,很多企业已经不再向钢材企业要货,而是直接在电子盘上订货,然后再按线上的流程来按部就班地完成订货。
服务化、金融化、电子化,所有这些服务模式有集成化趋势。以物理园区作为载体,让贸易流通更加集约、规模化。过去钢铁流通领域低效、分散、附加值低的情形正趋于好转。这也是上游钢企并购整合对下游的流通领域的必然要求。
一些大的流通商,如五矿、浙江物产、中铁物资、中钢等,都在积极转型。未来的几年,很有可能成为钢铁流通领域大洗牌的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