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媒体时代的今天,纪实摄影并没得到重视,没有很好的被摄影爱好者理解。本文从纪实摄影的形成、纪实摄影提供可靠文献、推动现实变革、揭示世界真谛、有利于社会研究四个方面来解读纪实摄影的社会作用,从而倡导在我国纪实摄影可以得以进一步推广,并为其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对纪实摄影的介绍,分享给你们!
人类真实记录现实的梦想,是催生摄影术的并促使其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纪实摄影诞生的基础。摄影术诞生后,它用自己与生俱来的记录性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并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讶和惊喜!摄影用它直指事物真实面貌的特征使很多人把摄影看作是眼睛的延伸和记忆的银行。当一个家庭团圆之时,乖巧的孩子拿出相册,凑到大人跟前细数着那会儿的种种,这是件何等温馨又极附有意义的事情!
社会中一个单位需要摄影,这个大的组织就需要摄影的存在,更需要摄影的贡献!而摄影也绝不离不开哺育它的社会环境。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摄影也随之而变。从记录到纪实,这个过程当中不仅有着一位位前辈们做出的突出贡献,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纪实摄影的介绍:凝固历史,提供可靠文献苏珊·桑塔纳的《论摄影》第二段中写道,收集照片便是收集世界。从上文所提到的西方工业主记录重大工程,到汤普森用相机穿越中国,再到到FSA计划和后来弗兰克的《美国人》、谢海龙的《希望工程》等纪实摄影作品。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历史上某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向我们揭示出当时那里的社会问题。不管是从客观记录的角度上来说,还是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讲,都为后人提供了极为宝贵,极具意义的文献资料!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人类记录历史的方法一是言传,二是绘画,三是用文字描述。摄影术的发明无疑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中记录历史的方法,并且是一种最具说服力的记录方法。纪实摄影的逐渐成熟,使得后人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到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民众,中国建国后的“崇拜者”等,这些宝贵影像资料从而成为我们阅读历史、认知历史的重要文献。
纪实摄影不仅给我们展示历史,而且还可把我们带到另一片遥远的土地山去。通过摄影师的作品,我们可多层面的了解到远方的亲人是否平安,那里的社会是否安详,异乡的人文习俗有多么有趣… …
纪实摄影帮助我们见人之所不能见,此等财富财富让黄金也黯然失色。
纪实摄影的介绍:目击社会,推动现实变革在纪实摄影的发展中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服务)悄然融入其中,使纪实摄影有了更为明确的理论指向。纪实摄影也逐渐发展成为目击社会,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
纪实摄影的介绍:最具社会意识的摄影家—刘易斯·海因在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不得不提到的是有社会学家和纪实摄影家双重身份的刘易斯·海因。他1898年在芝加哥大学学植物学和生物学,1905年在纽约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后有在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及纽约大学攻读社会学。这位文化素养很高、兴趣广泛的学者对于纪实摄影乃至整个社会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不是以摄影作为消遣品或是自我陶醉的工具,而是怀着崇高的社会目的,运用摄影来改造社会。他最广为认知的一句话是:“我要展示需要纠正的事情,我要展示值得赞美的事情。”这充分显示了他一照相机作为实现社会理想的工具。他在国家儿童劳动文员会但这专职摄影家多年,并承担了一个关于人民工作、生活状况的藏大61卷报告的“匹兹堡调查”的所有插图拍摄的工作。他的照片想民众展现矿山、渔船等等工作的劳工阶级的生存状态。而他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则是揭示了童工受剥削、欺压的悲惨生活。这些照片公布于众后立即获得强烈的社会影像,人们怜悯水深火热中的孩子们并痛斥企业主与政府,这直接促成了“禁止使用童工法”的通过。值得社会学家注意的是海因的观点:“如果我还能够用文字来讲述故事的话,我绝不会借助于相机快门。”,海因也被认为是当时最具自觉与社会意识的纪实摄影家。
纪实摄影的介绍:谢海龙与《希望工程》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社会在文化上的解禁促使摄影,特别是纪实摄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纪实摄影也用其实际行动,回报了社会,解决了当时中国社会中的显著问题。最为世人熟之的便是谢海龙的《希望工程》。
(作者:解海龙)
据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全世界有8.9亿文盲中,中国有2.2亿,这2.2亿文盲中,1/3左右只能读到小学。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经费原因上不起学,越来越多的教师由于经费问题放弃从教。在此等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也发出了号召:“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的问题解决好。”由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开始调查青少年的教育状况,并打算想国内外宣传发动捐款。在这是机遇让谢海龙来到了“青基会”
虽是政府促使,但摆在谢海龙面前的问题层出不穷,资金问题和地方政府的故意遮掩成为拍摄过程中的最大难题。1991年4月4日,谢海龙正式上路,凭着一股毅力在一年内跑遍大别山、沂蒙山、黄土高原等偏远山区,用生动、感人的纪实摄影画面把中国教育的困境展现在了世人眼前。从1992年4月,谢海龙从第一批拍出的照片中选出了一套40张,与青基会在北京开了新闻发布会,到全国巡展,再到把展览办出国门,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收到上亿元捐款。从那时起,谢海龙的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名片,长期以来发挥着显著的社会作用。首先,谢海龙的《希望工程》让人们认知了当时的中国中小学教育状况。其次,出现在照片上的人物、场所成为直接受益对象。很多人在看过照片后先入为主,对它们做出点对点捐助。
《希望工程》的影响并非一时,据有关调查机会在2004年对全国29个省会城市的16岁以上居民随机抽样调查,93.9%的居民知道“希望工程”;63.5%的居民为“希望工程”捐过款;61.6%的居民所在单位组织过“希望工程”劝募活动。2003年的这张跨20个省市的调查报告表和2004年的这份调查告诉我们,“希望工程”的影响力在持续。你可能没有时间读报,没有时间看电视,但在大街上一瞥看到某张图片便足以让你记住某些东西,这就是图像的魅力,纪实摄影的魅力。
据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全世界有8.9亿文盲中,中国有2.2亿,这2.2亿文盲中,1/3左右只能读到小学。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经费原因上不起学,越来越多的教师由于经费问题放弃从教。在此等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也发出了号召:“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的问题解决好。”由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开始调查青少年的教育状况,并打算想国内外宣传发动捐款。在这是机遇让谢海龙来到了“青基会”
虽是政府促使,但摆在谢海龙面前的问题层出不穷,资金问题和地方政府的故意遮掩成为拍摄过程中的最大难题。1991年4月4日,谢海龙正式上路,凭着一股毅力在一年内跑遍大别山、沂蒙山、黄土高原等偏远山区,用生动、感人的纪实摄影画面把中国教育的困境展现在了世人眼前。从1992年4月,谢海龙从第一批拍出的照片中选出了一套40张,与青基会在北京开了新闻发布会,到全国巡展,再到把展览办出国门,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收到上亿元捐款。从那时起,谢海龙的照片成了“希望工程”的名片,长期以来发挥着显著的社会作用。首先,谢海龙的《希望工程》让人们认知了当时的中国中小学教育状况。其次,出现在照片上的人物、场所成为直接受益对象。很多人在看过照片后先入为主,对它们做出点对点捐助。
《希望工程》的影响并非一时,据有关调查机会在2004年对全国29个省会城市的16岁以上居民随机抽样调查,93.9%的居民知道“希望工程”;63.5%的居民为“希望工程”捐过款;61.6%的居民所在单位组织过“希望工程”劝募活动。2003年的这张跨20个省市的调查报告表和2004年的这份调查告诉我们,“希望工程”的影响力在持续。你可能没有时间读报,没有时间看电视,但在大街上一瞥看到某张图片便足以让你记住某些东西,这就是图像的魅力,纪实摄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