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现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它的书法是很多书法爱好者的临摹贴。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隶书礼器碑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隶书礼器碑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礼器碑书法作品1
隶书礼器碑书法作品2
隶书礼器碑书法作品3
隶书礼器碑书法作品4
隶书礼器碑书法作品5
关于礼器碑此碑现立于山东曲阜孔庙,上次评一个书友临乙瑛碑时就说过,因为历朝历代重视“儒教(其实将宗教的外延对照儒家看,儒家俨然一大教派)”的缘故,立在孔庙的碑刻基本都有方正博大的内在气息。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历代金石学家评价甚高。此碑字迹清劲秀雅,金石味重,行笔犹如折钗股,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拿到一本字帖,我们除了欣赏范本给我们带来的美感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仔细分析一下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既要重点学习范本本身特有的艺术法度,更要重视对照自己当前笔下的缺失择要采撷,做足这样的功课我们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礼器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1.笔画刚健、痩劲如铁,笔力完全注入笔端,使得线条细而有力、飘而沉着,金石味之谓也。
2.笔画的对比处理得当,并非一味粗或一味细,亦没有一味方或一圆,而是细划(横竖)瘦劲、方正而粗划(捺)浑圆、蓄力十足。
3.结字方正却将单字处理得跌宕生姿、错落有致,配合线条的灵动,完全在平稳中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呆板,注入了生机,这使得全碑看上去纵横跌宕、飘逸秀美。
以上就是礼器大致要抓住的几个要点,如果大家希望有进一步的了解,不妨百度。对照这些特点,我们来说说这两张临作,从字形上看,作者对礼器的把握大致不差,而且临得很认真。字内的精神一定是依靠字形体现的,要想接近原碑的韵致,像作者这样的学习态度是必不可少的。笔画的对比作者把握得很到位,瘦劲与浑厚的笔画对比作者显然是注意到了(不仅粗细的对比,还有方圆的对比),而且写出了不少,这些都是应当肯定并继续保持的。
下一步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呢?
1.瘦劲瘦劲,作者当前显然还只是停留在“瘦”上,至于“劲”,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从行笔的细节上看,作者不少笔画都有颤抖,而且十分明显,这就是力度不够了。力不仅没有下到笔端,而且连控制笔尖平稳运行的力都还有欠缺,这个作者还需要长期不断地临习加以克服。建议作者在临的时候,进一步放慢(不是说你写快了),越慢越容易抖,但是坚持慢写,达到一定的训练量,就自然能克服这个问题。这是作者眼下最大的问题,也是写礼器最常见的共性问题。
2.字形的处理呆板缺乏生气。作者的临作显然属于窥一角而知全貌的作品,因为通篇的一致性十分明显。在写礼器、张迁这一路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的碑帖,如果事前没有分析到位基本都会落入这一窠臼,字匠与书家的区别也就在这里。绝大多数书友(包括作者)的学习还是太匆忙了,有些囫囵吞枣,这是大忌,谁愿意事倍功半呢?虽然作者的粗细、方圆对比把握得不错,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结字。作者的结字平稳、而且把字稍稍拉长了,礼器里面很多特有的字内姿态,如向背、摆动等等随字赋形的处理方法作者学得还很不够,究其原因,还是读帖不深入、思考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