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书笔记800字

《哈姆雷特》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悲剧杰作,成于1601年,那时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圈地运动”正在进行中,社会中充满矛盾。这本书也表现出了这一点。

哈姆雷特因为父亲的死亡放弃了一切,包括他的尊严、爱情甚至于生命。然而这样有没有意义呢?为什么要为死亡而生出怨恨呢?哈姆雷特并不清楚,他甚至连死亡是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之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要做些什么梦”。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书笔记800字

但他不得不报仇,他受到一股巨大的使命感的驱使。这使命感从何而来?是因为正义吗?消灭代表邪恶与丑陋的叔父克劳狄斯,恢复王国的秩序。这似乎是一个理由。但正义的伸张又必将伴随着流血和新的仇恨。哈姆雷特为了避免这些迟迟没有动手,他选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这个使命。但在那时剧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死了,只留下一个霍拉旭。或许这也是最好的结局,涉及这段仇恨的人都不在了,仇恨也就消失了。

哈姆雷特临死时对霍拉旭说:“啊,上帝!霍拉旭,我死之后,要是世人不明白这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誉将要蒙受极大的损伤!你如果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这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哈姆雷特的故事吧!”这很奇怪,哈姆雷特为什么留下这样的遗嘱?为了他的名誉吗?可哈姆雷特为了复仇已经什么都不顾了,为何还要在乎名誉?我想他当然不是为了名誉,传播这个故事是为了给世人以警醒,让世人替他继续思考仇恨、生命、死亡、人。遗嘱中还提到了天堂,连死亡为何物尚且不清楚又何来天堂呢?我实在不明白,或许哈姆雷特仍对死亡怀有恐惧,想给自己一个精神安慰罢了。

哈姆雷特的迷茫也反映了作者迷茫。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者,但当时各个阶级为了利益而不停斗争,使英国社会现状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差距越来越大。莎士比亚能怎么办呢?踌躇满志的他却无法“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于是他陷入了无尽的思考与矛盾中,《哈姆雷特》正是这思考与矛盾画出的省略号。他想借这个省略号引发世人同他一起思考,希望得到一个最终的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3461/993076844.html

更多阅读

哈姆雷特忧郁性格的解剖 哈姆雷特性格

哈姆雷特忧郁性格的解剖文/徐燕辉提要: 作为莎士比亚的不朽经典,《哈姆雷特》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而其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常常是人们谈论这一悲剧的重要话题之一。迄今为止,很多评论家对哈姆雷特的忧郁

《哈姆雷特》简介 丹麦哈姆雷特城堡简介

《哈姆雷特》简介作者:莎士比亚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 1564-1616),伟大的英国文学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00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故事梗概这是一个剖析了人物纠结痛苦的内心的非典型复仇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从父亲的幽灵口中得知娶了母后的新国王克劳狄斯正是将父亲毒害的篡位者。想要复仇的哈姆雷特却因为多虑而犹豫的性格无法直接向克劳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 中小企业的“哈姆雷特问题”

生与死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循环往复中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轮回。"TO BE OR NOT TO BE?"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喃喃低语,已经成为一句经典,“活着还是死亡,这是问题!”本身也是中小企业要面对着的问题。

简要哈姆雷特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人物分析

哈姆雷特人物分析《哈姆雷特》讲述了青年王子哈姆雷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这部剧作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它把西方对于不可抗拒的命运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推向了极至,可以说是达到了文艺复兴文学创作的最高峰,同

声明:《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书笔记800字》为网友雪夜圣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