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白手创业发家故事

有志不在年高,成才不问出处,创业的路径又岂有高低贵贱之别?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白手创业发家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白手创业发家故事1:东莞富豪郑耀南的创业成功之路:从保安身家39亿

他叫郑耀南,广东都市丽人实业有限公司老板。十几年,他跟很多人一样营营碌碌一事无成。多年之后,郑耀南却从社会底层,变成了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屌丝逆袭记。

1、看门也要看得跟别人不一样

1995年,郑耀南20岁,那时正是改革春风吹满地的时候。郑耀南从福建古田老家带了500块钱,跑到深圳。只有中专毕业的他,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沃尔玛中国总部做保安,看门。

即使看门,他也要做看门人里面最优秀的。他会留心记住每一个进出的人的名字,见面时能直接叫出来。由于他的聪明,几个月后,他从总部大门的保安调到卖场做保安。对别人来说,这不过是换个地方看门。对郑耀南来说,却是他人生一个很大的转变。

在卖场做保安的时候,他用心观察学习,研究消费者买东西的心理,研究销售员是怎样把东西推销出去的,研究超市是怎么管理商品的。当他知道一瓶小小的化妆品可以卖到300块的时候,他内心受到巨大的冲击,坚决改行做了销售。两年后,他辞职创业,凭借自己手头的2万多元,开了第一家化妆品店。一年后就开到了8家。

日子似乎过得不错。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卖文胸的小摊,一件10元的内衣,一小时营业额竟然卖了差不多1000元!他又坐不住了,创办了都市丽人风内衣公司,也就是现在都市丽人的前身。

郑耀南的成功,与他身上这股钻研劲分不开。如今郑耀南每年至少上课40天,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每天晚上写日记。他身上随时带着一个本子,跟别人聊天时发现有用的点子就记下来。见过郑耀南的人都说,他说话非常有水平,谁能想到他竟然只有中专毕业呢!这都是不断学习的结果。

郑耀南一直相信四个字:天道酬勤。这也是他给创业者的最大经验。

2、他的扩张策略:逆势抄底

郑耀南做事颇有李嘉诚的风范,他的扩张策略就是逆势抄底。到2013年底,都市丽人终端销售额接近60亿,门店数量超过5800家。其实,他最重要的扩张时机就是两次。

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间。那时铺位成本低,郑耀南借机从十几家门店扩张到50家。

第二次是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郑耀南发现国内市场并没有真的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收购成本却低了很多。那一年,他只用原来一半的价钱就买了厂房,还收购了几家企业。

3、他的开店策略:抓四个要点

开店本来就不容易,把店开成功更难。郑耀南总结了开店成功的四个要点:一是选址,二是货品管理,三是店长和员工管理,四是有效的开店指导。

选址,郑耀南的秘诀是开到社区、商业街、大学城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他很少打广告,每个店本身就是广告。

货品管理上,他会针对不同地区的市场做调研,制定相应的货品供应计划和营销计划。这也源于他一次失败的经历,当年他将广东的经验直接复制到湖南,却发现当地消费者并不买账,原来两个地方顾客对货品的选择和购买习惯很不一样。现在,通过联网系统,他在总部已经可以掌握全国每个店的销售情况,从而判断出不同地方消费者的偏好。

郑耀南还有一整套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比如一个店到底配几个员工,可以利润最大化。

4、他的发展策略:轻资产重设计

都市丽人原来是一家产销一体的企业,现在,郑耀南已经向“轻资产”的方向转型了。他逐步剥离制造环节,把工厂逐步卖掉了,将资源投入到研发设计等领域。目前东莞公司生产的产品,都是用在研发上的。

每一年,郑耀南的公司都要研发1000多款新品。在郑耀南看来,好的设计和好的品牌才能卖钱。他的目标,是将都市丽人打造成内衣界的耐克,蝶变成品牌运营商和中国商业零售领导企业。

5、他的创新绝招:好创意奖100万

郑耀南在创新上很有一套。除了充分用好自己的设计师,他还很重视来自一线的意见。都市丽人在2008年就成立了创新委员会,拿出30万到100万,奖励员工的一个创意。

有一次郑耀南巡店,有员工向他建议,能不能在店铺卖男士用品,因为很多女顾客到店里来都会问起。郑耀南一听,当即就找了部门调研,确实有90%的男士内裤内衣袜子都是女士购买。最终敲定,每个都市丽人的门店都有10%的男性用品。这个创新的作法为公司增加了10%的利润,当初提建议的员工也得到了重奖。

白手创业发家故事2:安徽岳西农村养鸡创业者的致富之路,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这位农村创业者叫祝传银,是岳西县白帽镇大山里的创业养殖能手。15年来,他从昔日一个养殖业的门外汉到如今的行家里手,从原来市场无销路到现在的供不应求,从往日“单枪匹马”到目前带动周边农户……每一点进步,凝聚了他15年的心血、汗水与坚持;他是一位农民,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我们“用心做事,感恩做人”。2015年他被评为“岳西县最美农民”。

白手起家,从“一”开始

祝传银是岳西县白帽镇朱铺村人祝祠组人,瘦瘦的身材中等个子,浑身上下透着精明干练。1991年初中毕业,仅16岁的祝传银便前往福建省漳州市,在一家瓷砖厂务工。1999年,他了解到家乡可以发展养殖,果断回到岳西,在书店买了本养殖书,便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

祝传银是从一个鸡蛋开始的养殖路,几乎是零成本投入。“创业初期,我一无场所、二无资金,靠自己看书学点养殖知识,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力求走稳每一步。”祝传银感慨地说。为了尝试多种养殖,他还曾经种过大棚蔬菜,养过山羊、兔子、鸽子、七彩山鸡以及林地放养土鸡及鸡苗孵化工作,最终,他选择了养殖土鸡。

然而,创业初期的养殖路并不是很顺利,刚刚摸索点门道就遇上了2003年的“非典”,接着又碰到了2004年的“禽流感”。“那两年对于养殖人来说打击很大,养的鸡不仅卖不出去,而且感染了瘟疫,鸡成批死亡。”祝传银回忆道。

创业没有一蹴而就,关键还是要用心去坚持。“我做生意从来不看钱的多少,只看每天销售与支出的比例,如果是正增长,那么就还在进步,就能给我信心。”祝传银用这种乐观创业的心态,用每天坚持的毅力,一门心思的放在养鸡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创造了从1999年年饲养300只土鸡到现年饲养成年鸡1万多只的养殖规模。

如今,他有山场50亩,土鸡近万只,不仅在县城设立了养鸡专卖店,更与武汉、合肥等商家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年总出栏量10万只左右,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

以一带十,带动就业

因地处羊角尖山下,祝传银一开始就以“白帽羊角尖土鸡”为名销售绿色无公害的土鸡和鸡蛋,并注册了羊角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近几年,‘羊角尖土鸡’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了,因为我平时注重产品的品质,即使市场卖断货了,那就没有货,我绝不会拿别人家的鸡蛋来冒充是‘羊角尖土鸡’。”祝传银介绍。

在祝传银的养殖基地,成群的土鸡一应具来,他肩挑一担玉米粒,亲切地唤鸡为“鸡儿”。羊角尖地处偏僻,加上父辈忠厚老实,父亲兄弟三人留下两个叔叔未婚未育,大叔叔65岁,二叔叔57岁,还有个42岁的哥哥至今未娶,都由祝传银照顾生活起居。十几年来,一家八口靠着养鸡产业,按照按需分配、各尽所能的家庭管理模式,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真正做到一人创业、全家就业。

祝传银的舅舅原来在外务工,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舅舅自2011年回乡后,饲养土鸡4000多只,每年平均有七八万元的收入。“这几年养鸡不仅能赚钱,还可以照顾家里八十岁的老母亲,比外面打工要好很多。”舅舅笑着说。

2012年,祝传银成立岳西竹林湾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羊角尖”商标,事业正式步入正轨。“我没有师傅教,全靠自己自学。失败了一次,就积累了一次经验。15年来,我就是在这样的摸爬滚打中摸索出的养殖经验。”祝传银说。

“我跟祝传银后面学养鸡技术有一年多了,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任何事,先把人做好,这是最基本的为商之道,让我深受启发。”跟随祝传银学习养鸡技术的古坊小伙刘建焱说。如今,他利用自己的创业经验,带动县内及周边养殖户30余家,大到几千只,小到几百只,以身作则,做到带动一家,扶持一家,成功一家。

白手创业发家故事3:进城打工穷小伙收酒瓶起家创业,从2块钱到2个亿

精干、不善言谈、低调、勤奋……虽然是1970年代的创业人,但刘玉栋身上充满了1960年代人的气质和精神。初中毕业的他,当年闯济南时身上只有2块钱,如今他旗下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2个亿。

闯省城先修自行车

刘玉栋的家,和其它农村家庭一样:贫穷、兄弟姐妹多。与许多农村孩子不同的是,他虽然是家庭中的老幺,但从小独立性强。1987年,只有16岁的刘玉栋,念完初中带着两块钱来济南“打天下”。

那时他没什么手艺,找个工作异常难,最后只能跟着一个师傅学修理自行车。当时,他的想法很淳朴:“艺不压人,学点手艺,以后能混口饭吃。”

2年多的学徒,挣了2万元,“当时白天除了在店里修自行车,晚上还要到自行车厂去装自行车,工作虽然辛苦,但收获大。”这个“成绩”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有2万元,那个时候很少见。

回家盖房子结婚,还是继续在那里做?当时,他困惑,在农村,男孩子一般20岁就要结婚了,父母也劝他回去。但他最终还是“违背”了家人的意愿,在济南大厦附近花300元/月租了一个门头,专门修理自行车。

当时来修理自行车的人大多喜欢吸烟和喝酒,细心的刘玉栋,专门从别处进来一些烟酒放在店铺里辅助经营。这成了他做酒类代理的原始起点,时间长了他感觉从别人那里进货成本高,头脑灵活的他把眼光盯到代理上。

生意从收酒瓶开始

做代理何尝容易,谁也不会把大批量的货放给这个只有19岁的年轻人,而且,当时许多酒厂都有专门的代理,酒厂对一车两车的货也不在乎,再说他没有多少资金,实力不行。

胆大的刘玉栋带着1万多块钱,来到当年旺销的兰陵白酒的酒厂。厂长毫无商量地把他拒绝了。刘玉栋并没有气馁,“他不卖酒给我,我就不走。”刘玉栋回忆说在厂长的点拨下,他跑遍了整个济南,包括商河、济阳等地方收酒瓶。

厂长没有失信,最终把酒卖给了他。“想做的事,就要不惜代价去做,应该把困难当作机遇,当作锻炼的机会。”现在,刘玉栋还庆幸自己的坚持,“这与我在农村生活养成的勤奋、努力分不开。”

1992年,在得知美国两家洋行开始从事可口可乐、德芙等产品中国代理贸易后,21岁的刘玉栋跑到北京与这两家洋行谈判,要求在济南代理经销“洋牌子”。精明加上努力,刘玉栋如愿以偿。

后来,他又陆续代理了费县老白干、景芝白干、泰山特曲等山东的白酒。到了1994年,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上百万。刘玉栋完成了原始积累。

打造自己的品牌

更大的动作还在后面。2002年10月,刘玉栋联手泸州老窖,开发了泸州老窖“古酿”、“窖藏”两个系列共二十多个新产品,并取得其全国独家代理权,在全国各主要省市设立分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物流配送网络,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依托山东、辐射全国的市场布局。

至今已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50多个著名品牌、2000多个单品的济南代理商。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满足,“我们还要做外国名酒的中国区总代理,让中国老百姓与洋酒真正的亲密接触。”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白手创业发家故事

目前,刘玉栋代理的产品不仅在酒水,还涉及副食调料、熟肉制品、保健食品、日用百货等领域。“我们除了做流通环节,现在还进入了生产环节,并打造了自己的食品品牌‘达达’牌,这标志着我们正式进入生产环节,具有标志价值。”2003年,刘玉栋仅在济南地区的销售就达到1.5亿元,全国销售超过2亿元。

“只有专业化才能取胜,”刘玉栋有着自己一套特殊的经营思路。虽然目前,刘玉栋经营的这个企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专业酒类网络,但他们仍在强化、延展自己的网络,“现在我们的网络已覆盖了山东70%的县级城市,不过还在建设更深层次的营销网络,对于流通行业,网络是最有价值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3661/541061154.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创业白手起家 白手创业秘籍

相信现在绝大多数的人创业都是没有资金的,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九招白手创业秘籍:   第一招 立即动手     加入一些与你将来公司有关的行业组织,订阅所有与你公司业务有关的刊物。在这里你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从业建议和最新的行业

财富故事:白手当富翁——超级业务员的发达之路

在台湾能达到年薪新台币200万元的上班族,有7成都是业务出身,更有6成的成功人士曾有业务经验。台湾的《今周刊》刊出的文章说,虽然业务工作向来给人“低门坎”的观感,但却有超乎其它职务的价值。该刊最新一期就专访了10位业务达人,分析他

重生之白手起家 白手就能起家,请你不要误导大家

   做一个企业,做一个什么规模的企业,有人说,可以凭借着勇气和坚持就可以做成一个企业,那么,今天我说,如果就凭借那些美化自我经历的文字,而掩去了文字背后那些种种不可言说的手段,就可以让读的人血脉沸腾而不顾一切的都去创业,不说是这是

如何创业白手起家 白手创业发家的几个必须知道的关键点

 所谓白手起家,是创业者运用自己有限的资源,自发性地利用市场机遇,所面对的一场硬碰硬的战争与我们的父辈相比,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充满机会的时代,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走过了西方50年甚至100年所经历的工业化进程,也为许多人创造了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白手创业好办法!协商嫁接1+1!

 如果你想开个小店,一时资金不足,或在一个自己看中的地段很难找到门面或只是想试业等,可以考虑1+1模式经营店铺。   1+1模式就是在别人已开张的店铺中,与该老板协商,插入自己的经营项目。  比如最传统的模式是一个商店附带一部公

声明:《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白手创业发家故事》为网友狗友你宣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