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3集观后感1000字3篇

《鉴史问廉》第3集《清浊之辨》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廉问史第3集观后感,字数在1000字左右,共3篇。

鉴史问廉第3集观后感1000字1

《鉴史问廉》第三集《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了在历史转折点上以屈原、文天祥为代表的清官能臣和以贾似道、魏忠贤等为代表的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告诉人们什么是清,什么是浊,在清与浊、正与邪之间到底该作出什么样的抉择?告诉人们天下的兴亡不仅仅是这些伟人,这些民族英雄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只有英雄能够力挽狂澜,能够名垂千古,每个普通人也能够做到。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3集观后感1000字3篇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海晏河清是人们亘古不变的对生活的寄托和期盼。清者,就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发展是有利的,推动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那么浊者,就是阻碍了这个发展。它同时告诉人们,清和浊的判断者是谁,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老百姓是一杆秤。而如何能做到在浊浊红尘中独守清廉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方面是告诫为官者应时时刻刻以国家责任和为民务实为己任,另一方面则是告诉我们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屈原不惜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维护了自己清白之身,使之不致蒙受世俗之尘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令后人万事敬仰;张养浩的《为政忠告》字字珠玑,即使到现在仍不失为一篇为官做事的范本。正义可以迟到,却不会缺席。与这些清如水的君子相比,历史也曾显现过一些浊如尘的小人:南宋奸相贾似道,即使他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本《促织经》又如何?终究还是因为自己的贪腐奢靡走上了末路。明朝的魏忠贤把持朝政六年,训练出一大批“东厂”高手,依然未能挽回自己穷途末路的潦倒命运。千百年来,清浊之辩,皎如日月。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清浊从来就是区分正与邪、廉与贪、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尺。激浊扬清,追求公平与正义,不仅仅是执政者的一己之任,更应该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责任。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去清除附在权利大树下的污垢。纪检监察人员更是要经得起全体人民的监督,以踏石留印、铸铁有痕的精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治的清明、政府的清廉!

鉴史问廉第3集观后感1000字2

海晏河清是人们亘古不变的对生活的寄托和期盼。如何能做到在浊浊红尘中独守清廉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方面是告诫为官者应时时刻刻以国家责任和为民务实为己任,我理解为另一方面的意思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中首发而又由梁启超先生提炼出来的最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

屈原为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不惜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维护了自己清白之身,使之不致蒙受世俗之尘埃。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散尽家财、起兵勤王之举更是成全了他舍身取义的壮举,另后人万事敬仰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张养浩的《为政忠告》字字珠玑,即使到现在仍不失为一篇为官做事的范本。正义可以迟到,却不会缺席。与这些清如水的君子相比,历史也曾显现过一些浊如尘的小人:南宋奸相贾似道,即使他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本《促织经》又如何?终究还是因为自己的贪腐奢靡走上了末路。明朝的魏忠贤把持朝政六年,训练出一大批“东厂”高手,依然未能挽回自己穷途末路的潦倒命运。千百年来,清浊之辩,皎如日月。

诸葛亮在南阳武侯祠的《出师表》中,充分说明了汉朝兴衰的原因只在于是亲贤臣还是亲小人,。他还提出了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值得当世所有人为鉴!

清朝孙嘉淦的《居官八约》内容不长,仅有短短的42个字,但却概括了事君、共人、避争、藏功、止事、要言、守独、清廉等非常丰富的内容,被后人看成是为官做人的八项基本原则,其地位相当于清朝的“八项规定”。而他的另一篇《三习一弊疏》也曾经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他所说的“ 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仁政多则民身受而感。”应该是谏言统治者要清廉、为民。他的“君子退而小人进”之说应为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提醒,个人认为很值得一看。

清浊从来就是区分正与邪、廉与贪、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尺。激浊扬清,追求公平与正义,不仅仅是执政者的一己之任,更应该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责任。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去清除附在权利大树下的污垢。纪检监察人员更是要经得起全体人民的监督,以踏石留印、铸铁有痕的精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治的清明、政府的清廉!

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鉴史问廉第3集观后感1000字3

近日,观看了《鉴史问廉》第三集《清浊之辨》,感触颇深。

在看完这集影片之后,沉思良久,清浊之辨的标准是什么?孟子说“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我觉得这应该是明辨清与浊的标准。君,古时候应该理解为国君,但是拿到今天来理解,应该解释为为官之人;民,古代指下层的百姓,今天应该解释为人民大众吧。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就清楚的指出了为官之道是要看轻自己,把人民大众看得很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官清廉。由此,我又想起了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其实这就是诗人总结的清与浊的结果。也告诉了我们,对清与浊的评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一个人,决定于人民大众。人民大众的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是最公平的。为官者必须认识这杆秤,知道这杆秤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对为官者清廉的写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对为官者提出的要求。文天祥,于谦这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也是他们本人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社会的认可。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正,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李隆基对清廉的正确的认识,才出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对清正廉洁的正确的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分明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无论你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是权倾朝野的将相。就算你是统领天下的帝王,他们也会给你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明的魏忠贤,满清帝国的和珅,尤其是和珅,其财富恐怕拥有了大清的半壁江山。但是史册上留下的是什么?是骂名,是臭名。还有陈后主,一曲《后庭花》唱出了家破国亡的悲剧。“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句道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根本。尽管他们是将相,他们是帝王,但是他们都无法来改变人民对他们的评判。

细观《鉴史问廉》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我们要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廉如幽兰,其形虽然朴实无华,其馨久而不灭。腐败之风若罂栗之花,虽艳丽无比,仅是一时之艳。

《鉴史问廉》的主题应该是:人廉品馨,世廉永恒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3761/203472503.html

更多阅读

我是史波克——第三章瓦肯人的诞生_LaserCat 瓦肯人的心脏

我是史波克[美]伦纳德•尼莫伊第三章 瓦肯人的诞生史波克:我生于2230年的瓦肯星,父亲沙瑞克是瓦肯人,母亲阿曼达是地球人。尼莫伊:又错了!你是1966年出生的,在加州好莱坞的德西路摄影棚... 史波克:我建议你再检查一下你的数据。 尼莫

untracedevidence鉴证实录UE第三部记忆终点 鉴证实录2国语

作者言:总觉得第二部的结局让人意犹未尽,但提笔之时,发现若要继续,一时还真找不到适合的方向。思考了很久,始终感觉言与原的爱情已经达到了饱和,从两人的经历,感情和性格等各方面来说,要两个人移情别恋简直是在乱弹,除非------有什么特别的

《孙武练兵》观后感 孙武练兵是第几集

130511 叙事要有条理《孙武练兵》观后感创作时间:乐耘斋2013年春季班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四(7)班姜欣言今天,我在乐耘斋作文班里看到了一段《孙武练兵》的视频,这给了我很大启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孙武因为很会练兵,所以被吴

声明:《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第3集观后感1000字3篇》为网友不美不萌傲过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