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一个低文化素质的公民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单纯的法制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下面是由小编給大家整理的法制初中黑板报,希望能够幫助你们:
法制初中黑板报内容:“常回家看看”要纳入法律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储涛律师表示,草案之所以把“常回家看看”纳入立法,正是考虑到老人在精神上被孤立的现状,作为最低准则的法律,有必要将“常回家看看”作为子女的法定义务明确下来,但这个规定确实笼统,其灵活度实际掌握在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手中。
法制初中黑板报图片
如果新老年法明确规定子女探望父母的义务,则老年人就获得法定的被探视权。如果子女不履行探望义务,老人就可以到法院起诉,并可获得胜诉,但这种义务的履行无法用其他方式取代或其他人替代,如果被告人不履行,判决也难以执行。
当然,法律除了其规范作用外,其更大的价值在于其道德宣传作用,通过法律规定树立公众的道德价值观。一旦这一草案付诸实施,它在推动子女“常回家看看”的道德宣传上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法制初中黑板报内容: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今天是处于向法治艰难转轧的中国别有意思的一天,两件举国关注的案件有了结果。药家鑫判死刑了,李庄案检方撤诉了。虽然这不意味着这两件事情尘埃落定,但按照一贯逻辑,最后的结果应该也是这样了吧。两个案件的结果不知有多少人全猜对了,我想大多数人可能得了50分。药家鑫毒杀无辜,手段残忍,罪当处死。虽然有些前沿法律人一直在倡导废除死刑,但在立法修改之前,特别是当全国人都盯上的时候,法官是没有勇气刀下留人的。而李庄案第二季的编剧没有按照大家都熟悉的套路写故事,在情节刚推向高潮时,突然剧终收场。没想到,实在没想到!有人认为这是法治中国的胜利,比如陈有西律师;有人认为这是法治中国的耻辱,比如杨金柱律师。而我认为这是法治中国的现实和悲哀。
在一个真正法治化的社会里,像李庄第二季的结局应该没有任何悬念。如果把这作为一道案例分析题考参加司法考试的学生,很多人都能写出标准答案:李庄无罪。那为什么我们这些律师在执业多年后,反而不能做出这道简单的考题呢?因为在书面的考卷中,我们是在做题,而在现实的执业环境里,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在做题,而只能是猜题。记得刚做律师时,对于当事人的法律问题我常常胸有成竹地为他们提供法律意见,“根据本案事实和我国……法第……条之规定,结论应该是……”。可是,最后真实的结果往往与我的分析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面对当事人的质问我常常面红耳赤。后来,我学乖了,再也不像刚出道时那样斩钉截铁了,而是这样给当事人分析:“根据本案事实和我国……法第……条之规定,结论应该是……,但是,鉴于各种复杂的因素,这不代表最后结果,上述意见仅供参考”。这样说虽然稳妥,但对当事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他们要的是可以预知的确定的结果,而不是要一个什么“仅供参考”的意见。后来我渐渐地学会脱离法律思考问题,而是按照现实逻辑“猜”问题,准确率反而大大提高了,当事人也满意了。我想,这次法律人之所以集体猜错,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早就不相信什么“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了而是习惯按照政治思维去把握变幻莫测的现实了。这能怪我们吗?李庄案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案件,而是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当这件事又突然回归到法律上来时,我们沿着既有的政治惯性重重地扑空了。李庄案第二季真实地反映了我们这个处于艰难法治转轧时期的国家的现实:你不能只按法律思考,你也不能只按政治思考,而什么时候该讲法律,什么时候该讲政治,你永远也不知道。这不得不说是今天法律人当然也是全体国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