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像这样能够励志大学生的大学生励志小短文都有哪些呢,赶紧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励志小短文吧。
大学生励志小短文:是谁扼杀了你的梦想
美国一群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天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去找天才,事先请学生通知家长到学校来,要测验小孩是不是天才。
实验当天,心理学家把考卷发下去,半个钟头后收卷,然后一起到旁边的老师休息室改考卷。结果这些教授并没有坐下来认真地改考卷,而只是坐在那儿抽烟喝茶聊天,好像忘了有考卷的存在。
半个钟头之后,他们从一大叠考卷当中随便抽出五份试卷,然后就煞有其事地走到十分紧张焦虑的家长及学生面前,宣布谁是天才。当宣布到第五位后,那些没有被宣布为天才的家长脸色凝重地看着自己的小孩,好像孩子犯了大错一样。
20年后,这群心理学家追踪了所有当初做过天才测试的学生,结果令人惊讶,那五个无缘无故被冠上“天才”的学生,20年后的表现明显强过那些被宣布不是天才的学生。而当初那只是一个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赞美。
是一句话改写了这五个人的命运,也改写了其他人的命运!
为这个实验做注解的,还有一个从小练习跳芭蕾舞的女孩。她想考取正规院校进行训练,很想搞清楚自己是否有这个天赋。于是,当一个芭蕾舞团来到女孩所居住的城市时,她跑去求见该团团长。
“你跳一段舞给我看看。”团长说。
五分钟后,团长打断了女孩摇了摇头说:“不,你没这个条件。”
女孩伤心地回到家,把舞鞋扔到箱底后再也没穿上。
后来,她结婚生子,当了超市的服务员。
几年后,她去看芭蕾舞演出,在剧院门口又碰到了那个团长。想起了当时的对话,聊起现在的生活。
她说:“有一点我始终不明白,您怎么那么快就知道我没有当舞蹈家的天分呢?”
“哦,你跳舞时我几乎没怎么看,我只是对你说了对其他所有人都会说的话。”
“这真是不可饶恕!”她叫道:“您的这句话毁掉了我的人生,我原本可能成为最出色的舞蹈演员的!”
“我不这么认为。”团长反驳说,“如果你真的渴望成为一名舞蹈家,你是不会在意我对你说的话的。”
每个人的降生,都是从亿万竞争对手中激烈拼杀、脱颖而出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人人都是佼佼者,人人面前都有宽广的道路和无限的可能。可为什么有的人路越走越宽,梦越做越大,而有的人却渐渐地走投无路、万念俱灰?其中固然有现实的种种限制,有数不清的打击、挫折与考验等原因,但当你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外部环境,而怨天尤人、感叹上天不公时,你可曾想过:自己为梦想做过怎样的坚守?又为此付出多少心力?
周国平说:“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是的,没有人能扼杀掉你的梦想,也没有什么力量能阻碍你前行的步伐,除非你自行放弃、甘愿屈服。
大学生励志小短文:唯有忘记不可能,才有可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敢去做别人认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成功了60%。总喜欢说“不可能”的人,必定是一个失败之人。
法国的一位小男孩在七岁时创办了一个专门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当时,没有一个人把他放在眼里,没有一家同类的公司与之为敌,也没有哪家行业公司会来找他签订行业约束条款。
他们认为,那个网站只是一个孩子的游戏,成不了什么气候。谁知结果却出人意料,这位小男孩不仅把网站做大了,而且在他十岁时,就通过广告收人,成了法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在孩子的眼里,没有可能与不可能,喜欢,便做了。若是换成大人,大概便要瞻前顾后,细心推敲,最后多半也是放弃。因为一个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在大人的眼里大概也是毫无前途可言的。
然而,我们认为的不可能,往往不是事情本身的不可能,而是因为思维的局限而变成了不可能。
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在1954年,罗杰·班尼斯特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创造这项佳绩,一来得归功于体能上的苦练,二来是得力于精神上的突破。
在此之前他曾经在脑海中多次模拟以四分钟时间跑完一英里,长久下来便形成极为强烈的信念。班尼斯特的破纪录,带给了其他的运动员巨大的影响,在随后的一年里有37个人进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达三百人之多。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所认为的“不可能”实际上是可能的的时候,其实便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不可能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敢去做别人认为不能做、不可能做的事,你就成功了60%。总喜欢说“不可能”的人,必定是一个失败之人。
因为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失败的后果,根本没有勇气去设想成功的喜悦。这样,他在做事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寻找各种困难作为放弃的理由,直至将本来有可能的事情,变得完全没有可能。
“不可能”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一个借口,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绊脚石,只有克服了“不可能”这种心理因素,才能将奋斗付诸行动,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大学生励志小短文:如何对待逐渐疏远的朋友
文/匡靖
放逐,听起来是很悲观的一个做法,却是最实际的做法。
曾经我以为友情和爱情一样,友情比爱情甚至更坚贞,友情像手里摩挲的盘珠,硬,越盘越通透,越摸搓越亮,时间,就是友情至美至硬的法宝。
以前,我以为好朋友放在真实生活里就应该像歌里传唱的,一定是一生一起走,一生情一杯酒,陈浩南狠狠地讲出兄弟是做一辈子的时候,我也不是没有过动容。
这样的朋友有吗,我是信的,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人,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年纪和友谊一起疯长,到了后来,即使是不同的人生轨迹,平日也互不联系,再聚时码上几盏薄酒,三言两语之后,依然觉得陈酒香,旧识好。
但有一种境况可能更接近像我这种平凡人的现实。
那就是一路走下来,有朋友还是会散,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明明从尿裤裆时玩到大的朋友,说不联系就不联系了,无论你怎么追昔当年,对方依旧毫无兴趣的样子。明明有过热血的校园回忆,毕业后也渐行渐远,再见也是偷看谁更鲜衣怒马,笑谁更膀大臀圆。
还有些相随了很久的人,结了婚,出了国,鲜有联系,再想起她,颇有着檀香木珠盘玩着,盘玩着,却突然断掉的意味,珠子没法一颗颗重遗,脑门里空留一些檀香味儿旋走了,是可惜。
残酷吗,不残酷,只是在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时,变得越来越理解这个社会,也应当越来越明白友谊长青很难,关系背后依附着很多东西。在我看来,两个人相好时就是出于同一个波段,有着共同的频率,如果频率出现不一致,将导致俩人无法感知彼此,而影响震动频率的,就是成长过程里的各自的追求、人生观,还有波折和际遇。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你来的信写的越来越客气,高晓松写地这一曲,我觉得真实地写照了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读书,毕业,再往后,你会发现朋友总是出现在不同的节点上,好的朋友走散了,又有新人进来,社交圈大了又小,明了又暗,友情的频率一直在变,渐渐地我懒散了,渐渐地我无话可说,渐渐地你结婚了我不便打扰,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你我他都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前行。
坚持和脱离了较远的朋友去联系去挽回,就好比我放着自己的车道不走,我侵占了下别人的车道,发现他朝着异处驶去了,而我原本也不是这个方向,别不别扭?
有许多个横截面组成了我们的一辈子,少不经事的时候,蠢的时候,懂事的时候,明白人情世故的时候,你是分阶段在成长,朋友也会分阶段相交,对于每一个阶段性的朋友,放行是对那一阵阶段性陪伴的岁月予以最大的感谢。
所以现在,友情还是当如手里摩挲的盘珠,硬,越盘越通透,越摸搓越亮,留到最后的人,我俩的关系,像盘珠一样至美又至硬,只是后来我还明白一点——哪天万一它断了,有几颗找不到了,我会想,算了,随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