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西门外有座赵家山,这山圆滚滚的像一个车轮。赵家山的东北面有座白牛山,东南面有座牯(gǔ)牛山。碧绿的阳江从北往南流过白牛山和赵家山的中间,再流过牯牛山西边的山脚,然后一直流入漓江。三山一水之间,是一片广阔的田地。老人家说,这一带地方叫做“二牛推车”,还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早先,这里的田地大半被地主赵剥皮霸占了,逼得农民只好替赵剥皮做长工,或者租赵剥皮的田地来种。即使有几家有一两块小土地的,也是胆战心惊地过日子,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给赵剥皮霸占了去。
不要以为这里有一条河,种田就不愁水了,这里的水比金子还贵呢!因为这里地高水低,要用水灌田非得用水车不可。农民哪里有钱买水车!倒是赵剥皮在阳江里堵了几个坝,在坝边装了几架大筒车(利用水力推动的竹制大水车,当地农民称为“筒车”),使阳江的水流到田里来。赵剥皮当然不会白白给农民用水,谁要用水,谁就得先交水钱。农民自己到河里去挑水,赵剥皮也不准。他说阳江这一路的水是他的,自己到河里去挑水也得给他钱!有一回,有个农民因为没有钱买水,眼看禾苗就要干死了,半夜到阳江挑水,不料给赵剥皮知道了,赵剥皮当时就把这个农民的水桶没收了,还狠狠地打了这个农民一顿,把他的腿都打断了。所以,当地的农民只好忍饥挨饿,筹钱买水。那些实在拿不出水钱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田干禾枯,颗粒无收。
赵剥皮家里有一个长工叫赵家。他心肠好,最肯帮助农民兄弟。他看见哪家人手少了,便悄悄地去帮着耕田、插秧、耘田、收割。赵剥皮不在的时候,他就悄悄地把赵剥皮的牛借给农民用。哪家没钱买水,他就悄悄地挖断田埂,让水流到那缺水的田里。赵家帮农民做事这样尽心,哪个穷苦人不喜欢他呀!
赵剥皮见来租牛、买水的人越来越少了,觉得有点奇怪,就派狗腿子去打听,才知道是赵家搞的鬼。赵剥皮气得眼睛冒出火来,把赵家吊起来,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并且不给一文工钱,将他撵了出去。
农民们见赵家被赵剥皮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心里就像是自己挨打那样痛。这个找药,那个敷伤,东家送来了茶水,西家送来了米粮,不到一个月,赵家的创伤就慢慢地好起来了。他才起得床,就要下田做活,怎样劝也劝不住。他仍像以往一样,帮了这家帮那家。
可是农民越来越穷了,没有钱租牛买水,哪能种田呀!大家都挺发愁。村里年纪最大的老爷爷忽然想起来,在白牛山脚下的塘里有一头大白石牛,牯牛山上的石栏里有一头石水牯牛。老辈人说,你们不要以为这两头牛是石头的,心肠好的人就能用得动它们。讲是这么讲,可从没有人试过呀!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也就试一试吧。找谁来用牛呢?不用说,当然是找赵家了。老爷爷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立刻赞成。
大家跟赵家一起来到白牛山脚下。赵家开口说:“白牛,白牛,起来和我们耕田吧!”说也奇怪,那睡在烂泥塘里的白石牛忽然爬起来了。赵家牵了大白牛,和大家又爬到牯牛山上。赵家又开口说:“牯牛,牯牛,出来和我们耕田吧!”说也奇怪,那伏在石栏里的石水牯牛也爬起来了。赵家牵着两头石牛到了田里,安上犁,左边是大白牛,右边是水牯牛,就哗啦哗啦犁起田来。石牛力气大,赵家的力气也大;石牛跑得块,赵家跑得也快,不到两天工夫,农民的田就都犁好耙好了。石牛不但会耕田,还会背水呢,他们天天驮着大桶到河里去背水,阳江的水不能背,赵家便赶着他们到漓江去背水。这样,农民也用不着向赵剥皮租牛、买水了。赵剥皮因此更恨赵家,他起了恶心要对赵家下毒手。
有一天夜里,赵家赶牛背水回来,坐在山脚下休息,不提防背后一根闷棍向他打来,他顿时昏倒在地。接着,颈脖上、胸口上、肚子上又被戳了几刀,善良勤劳的赵家就这样被赵剥皮杀死了。
赵家被暗害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农民们又是悲痛又是愤恨。大家都知道这是赵剥皮下的毒手,但是上哪里去伸冤哪!县老爷和赵剥皮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大家噙着眼泪将赵家埋葬在白牛山和牯牛山中间那座小山的山顶上,为的是让他的坟对着他生前用过的那两头石牛,对着他生前帮大家耕种过的田地。往后,大家就把埋葬赵家的小山叫做赵家山。埋葬赵家的那天,天忽然变得阴暗起来。山上挤满了穷人,大家放声痛哭,哭声将山头都震动了,流出的眼泪使得阳江水都涨满了。
把赵家葬下去的第二天,就出了怪事。赵家的坟头上长出了一根苗,这根苗眼看着一会儿比一会儿长大起来,长得和一根葡萄藤一样。长呀长,这根藤由赵家山跨过了阳江;长呀长,这根藤就搭到了白牛山顶上;这根藤一下就开了一百朵黄花,朵朵花都有碗口一样大,香喷喷的。农民在田里闻到了花香,做起活来就不觉得劳累了。
到了晚上,就更奇怪了。这一百朵黄花变成一百盏灯,亮堂堂的,把周围几十里的田地都照亮了。这时,大白牛从烂泥塘里爬起来,水牯牛也从石栏里爬出来。它们走到赵家山前,围着山走了起来。看呀,赵家山团团转起来了,河水从阳江转到赵家山顶,又从赵家山顶流到农民的田里去了。
第二天清早,农民田里的水就是满满的了,两头石牛又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躺下了,赵家山也停止了转动,一百盏灯又变成一百朵黄花了。花儿还是那样香喷喷的,农民在田里闻到了,做起活来就更有劲了。
赵剥皮谋害了赵家以后,以为农民们没有赵家帮忙,一定要来求他的。哪知道过了几天,还不见有人来求他,他觉得非常奇怪,又派狗腿子出去打听。狗腿子回来照实一说,赵剥皮不相信。他出去一看,果然见赵家山和白牛山的山顶上架着一根开着大黄花的粗藤。他很恼火,走到赵家山上,听见停在黄花藤上的一只鸟在叫:“赵家不死,万万年!赵家不死,万万年!”赵剥皮更恼火了,叫人把赵家的坟挖开,并且灌进了铁水,又叫人把黄花藤砍断。黄花藤被砍断以后,流了三天三夜的血水,把绿莹莹的阳江染成红殷殷的了。
赵剥皮以为这下就可以放心了。哪知道赵家用过的两头石牛,照样给农民耕田背水,它们还把赵剥皮的筒车撞翻了。赵剥皮气得要命,带着狗腿子去整治石牛。石牛发起怒来,把赵剥皮和他的狗腿子通通撞到阳江里淹死了。
桂林民间故事 桂 林 自 古 出 美 人?“桂林自古出美人”是桂林民间四大悬案之一,也就是讲,桂林自古到底出没出过美人,出过使吗美人,出了几个美人,今天就这个话题,我来和各位扯点桂林板路啰。
传说讲广西出过四个美人,一个是绿珠,一个是红玉,一个是贵妃,一个是瑶妃。
我们先来讲绿珠,绿珠是晋朝玉林地区博白人,给富豪石崇娶做爱妾,她的笛子吹得很好,赵王伦专政的时候,伦党孙秀曾经指名道姓要向石崇索取绿珠,但是遭到石崇的拒绝,背后石崇受到孙秀的迫害,绿珠就跳楼自杀了,这就是所谓的“金谷坠楼人”的典故。
红玉呢,她只不过是清朝随主来桂做官的一个诗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首长的文书。这个妹仔长得又聪明又漂亮,诗写得好,画也画得好,好讨主人的欢喜,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主人家就把她埋在七星公园栖霞寺对脸的灵剑溪边,还砌了一座青罗阁来纪念她,古时候红玉墓周围是一片桃林,所以古诗讲:万树桃花绕墓门;卖饧天气香如海呢。可惜文革的时候,红玉墓挨给红旗红卫兵铲平了,如果保留到现在,也可以当成一处人文景观的辣。传说讲,红玉也是玉林妹仔来的。
再一个就是唐朝的杨贵妃,她是玉林地区的容县人。容县之所以把杨贵妃讲成是容县人,理由有三条: 一个是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广西盛产荔枝;第二,道教是唐朝的国教,容县有道教36洞天的第20洞天都峤山和中国四大名阁之一的真武阁;三是中国四大名菜之一的贵妃鸡,就是用容县特产霞烟鸡做出来的。但是这些理由呢,如果用桂林传统方言讲就是“辣椒酱伴稀饭,”有点海里糊涂。因为杨贵妃出生在四川,尾后移居到山西,这是有史考查的。她喜欢吃荔枝是吃四川合江的荔枝,合江是中国盛产荔枝的三大基地之一。四川与长安是两隔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从合江送荔枝到长安,诗里也讲得好清楚,“山顶千门次第开,”四川山多,为杨贵妃的一己之私,沿途关卡大开方便之门。
传说讲安禄山造反,叛军就是装扮成送荔枝的人骗开了关卡大门的。如果从玉林容县送荔枝到长安,中间隔倒湖南、湖北,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走水路从容县到长安日夜兼程起码也要条把月,天气又热了,荔枝一离开树枝,就一天色变,两天香变,三天味变,在没得冷气设备的古代,等你送得来,荔枝早不烂完克了。容县的著名水果是沙田柚子,也不是荔枝。再讲贵妃鸡的原创是由上海名厨独创的一道川味菜肴,原名喊“烩飞鸡”,它是根据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酒醉百花亭的故事而创制的,后人用谐音改成“贵妃鸡”了。
燕瘦环肥,贵妃鸡要用又肥又嫩的母鸡做主料,拿葡萄酒做调料,成菜后酒香浓郁、美味醉人,有贵妃醉酒之意。容县根据传说,搞了一个贵妃公园,桂林阔子就克笑话人家,其实,这号事情大哥莫讲二哥,总总差不多的啊。民间传说扯常是各取所需、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你比如桂林的不少传说,也往秦始皇、乾隆帝、颜真卿身上扯,他们几时来过桂林呢,还不是瞎子扯二弦瞎扯出来的。所以,你笑别个,别个还不是笑话你。因此,民间传说只能当饭后茶余的谈资消遣,千及莫当真,当真两分钱的糊辣就有得搞。
最后一个是瑶妃,明朝的一段往事,瑶妃是梧州地区贺县瑶族土官李福斌的女,因为瑶民起义挨镇压了,李福斌的女长得漂亮,挨捉到宫里头,后来入选妃子,和明宪宗生了个太子朱佑樘,就是背后的明孝宗。但是,瑶妃给没得生养的万妃害死了,实际上朱佑樘也没见过她的母亲,后头朱佑樘当了皇帝,听讲他老妈子入选进宫,路经桂林,在西门外下轿在路旁的一汪泉水边洗过脸,于是就下令把泉水凿成水井,就是现在东安街的圣母池。前得几年,桂林搞了个四美园,把洪媗娇也扯来凑数,洪媗娇是洪秀全的妹子,听讲媗娇还是个小说杜撰出来的人物呢。洪秀全是广东人,连广西人就不是,就更及莫讲是桂林人了。由此可见,传说中的广西四大美人,传说玉林占了三个,桂林半个就没得。连歌仙刘三姐也是柳州地区的宜山人。
那为使吗桂林又有“自古出美人”的传说呢。原因有四个:
第一,在交通、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各个地方的美人也好、美酒也好、美景也好、美物也好,靠使吗来传播呢,主要靠文人墨客,写诗填词著文章来传播。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就是宋朝诗人王正功写的一句诗,文化人的名气越大,他的诗赋文章就传得越远,传得越广。比如滕王阁啊,岳阳楼啊,就是靠王勃、范仲淹这些大诗人写文章写出名的。清朝的时候,桂林出了俩个大才子,一个喊王鹏运,一个喊况周颐,他们俩个是临桂词派的领袖人物,名扬天下。其中,况周颐刻有一枚私章,高头刻的字喊做“绿珠红玉是故乡。”文化人和普通老百姓不同,老百姓你问她“你是哪垲人?”她就答“我是广西人。”直白得很。但文化人不同,他讲话带有文采、含蓄,你问他是哪垲人?他讲“绿珠红玉是故乡”;“我,来自美人的地方”。况周颐是桂林大才子,既然来自美人的家乡,那绿珠红玉不就成了桂林美人了。再加上红玉葬在桂林,瑶妃路过桂林,桂林的民间传说,不是歪嘴喝螺蛳以歪就歪,把她们扯到桂林美人的行列里头来了啰。
第二个原因呢,因为桂林地处桂北地区,桂北的日照,没得桂南紫外线强烈,所以桂北人的皮肤比较白净,桂南人的肤色来得黑一点,因此,桂林阔子拿起这一自然现象,时不时嘲笑我们桂南的壮族同胞,讲使吗 “邕州妹仔黑妈妈, 柳州妹仔凶巴巴, 梧州妹仔平平过,桂州妹仔一枝花”,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要不得。解放以后,通过政治学习,大家的觉悟提高了,这种不礼貌的话也就很少有人讲了。
第三呢,桂林有条五美路,没得美人,哪来美路呢。殊不知五美路是根据五美堂而修,传说清代桂林首富李宜民的仔大画家李秉绶云游天下,在苏杭结识了五位才貌双全的美人,因为那时候没得相机、录像之类留影纪念,李秉绶就把五个美人的倩影画了下来,带回桂林,挂在堂屋里头供人欣赏,那是画中美人,并非大活人。
第四,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桂林自古是广西省府,封建时代,达官贵人,巨富豪门从各地娶得三妻四妾,云集桂林,一个个出落得如花似玉,在一个南北一条肠子街,东西一座木浮桥的小城中,使人产生出桂林遍地是美人的假象。
桂林虽然没出过美人,但出过不少奇女子,你比如靳永芳啊、龙姑啊、小飞燕啊…… 在好多板路里头都讲过了,这垲就不多扯了。从前桂林凤凰街有一条金姬巷,就是为了纪念一个桂林烈女子取的名。孔有德来打桂林,把桂林守将瞿式耜和张同敞抓起,关在叠彩山考打,俩条好汉宁死不屈,瞿府有个喊金姬的丫环,就敢冒死克给主人送吃的、穿的。背后孔有德把二英烈杀害了,金姬也敢克祭主。清军占领桂林以后,金姬就在巷子里头宣传爱国道理,连妓女都受了感动,接客杀头也不接清兵。有个女子因生活没得着落,和一个清军将官相好,后头听了金姬的宣传,就把那个杀了好多桂林人的将官毒死了。尾后孔有德晓得了,就克抓金姬,金姬就撞墙自杀了。街坊为了纪念她,就把那条巷子取名金姬巷,你才晓得桂林女子的贞烈!
古往今来,广西出了十个状元,其中有八个是桂林人,七文一武,第一个状元赵观文是桂林人,最后一个状元刘福姚也是桂林人,全国十三个及弟三元的状元,桂林也占了一个陈继昌,所以讲广西文化,桂林占了半壁江山呢,这才是桂林人真正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这些地方文化人,就是桂林的大美人!
桂林民间故事 靖江王的历史资料和民间故事尧山, 是桂林城东北十余里的一脉山系, 因先秦时山上有尧帝庙而得名。桂林多石山, 尧山却是不可多得的土山丘陵。因此, 明朝封地桂林的靖江藩国就将此地选为王室落葬的风水宝地。靖江王国前后二百六十余年, 逐渐在尧山一带形成了一个方圆百里的王室墓群。现在得到较好恢复的, 是第三代靖江庄简王的陵墓。其它的王陵, 基本上还保持在荒墓残垣的状态。
![桂林山水传说民间故事 桂林民间故事3个](http://img.aihuau.com/images/d/59799/0110051210015099064957.jpg)
在这些荒凉的王陵里, 就有第八代靖江恭惠王朱邦苎和他的滕王妃的合葬墓。陵墓已经被发掘过, 出土的几块石碑, 代替已沉默数百年的墓主人,向今天的人们讲述了一个凄凉的故事, 昭雪了一段深宫中湮灭久远的奇冤。
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 已是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去世的第三年了。守孝期满的少年朱邦苎, 已经十五岁了。
就在这年九月, 他接任了父亲的王位, 成为新一代的靖江郡王。
隆重的典礼过后, 穿着庄重繁复冠服的朱邦苎来到了后堂, 拜见自己的两位母亲。
看着面前风度翻翻的儿子, 嫡母太妃徐氏和生母次妃刘氏都是满心欢喜。作为皇族妇女, 在丈夫去世后的这一段日子里, 她们承担了许多力所不能及的责任。现在儿子长成, 这个重担终于放下了。眼下她们最关心的, 就是什么时候可以抱孙子了。
成婚, 才意味着成人。因此, 早在向朝廷请封郡王之前, 王府便已先向朝廷请旨, 为朱邦苎选妃了。
虽然在现代人眼里, 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未到恋爱的合适时候, 但在从前,这却已经是一个可以做父亲的年龄了。在王宫里面, 多得是年少的宫娥侍女,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小王爷的青睐。猜想朱邦苎和他的许多堂兄弟们一样, 不可避免的, 和其中的一些女孩子有过亲密的关系。然而即使真有这样的女孩子, 她们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正式的名份: 因为没有谁能够为朱邦苎生下孩子;更因为小王爷还没有正式娶妻, 按宗法制度他不能够先纳小妾。在这方面, 两位太妃对儿子是管得极严的。
选妃事宜就此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先在桂林本城寻找, 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女孩。于是寻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终于在清湘找到了一个几近完美的人选, 准备立为正式王妃。这就是本文的第一女主角: 滕王妃。
滕妃美丽善良, 品德才华均无懈可击, 唯一的不足之处, 只是她出身平民,要追溯到远祖才有做过小官的纪录, 祖父也只是因为高寿而得到过一个空衔。虽然她祖母的兄弟做到过户部尚书, 但是那毕竟与滕氏家族关系太远了。因此我们所知道的滕家, 只能算是一个还过得去的乡绅之家而已。
但是除此之外, 滕妃还有着不同一般的身世来历。她的父亲滕榆, 字德收。可是虽然名字好, 平日里又行善积德, 妻子张氏却老大年纪也生不出一男半女来。滕榆着了急, 便叩神求天, 请求老天降福。果然灵验, 张氏不久就有了身孕, 怀胎的时候, 张氏还做了一个奇异的梦, 在梦里, 自己虽然挺着大肚子,却能飞天乘云。
到了张氏孕满生产的时候, 更是有异样的祥瑞降临: 产房里彻夜光明耀眼,整个清湘城都降下了胭脂般的红雨。
生下的是一个漂亮的女孩。滕榆夫妇啧啧称奇, 都认为这个女孩子就是梦中的贵人, 应该郑重其事地养育。因此, 滕氏从小就象男孩一样接受正规的教育。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 女孩最大的富贵无非是成为后妃。为此, 在读书、针线、琴棋之类常规内容之外, 滕榆还特别要小小的滕氏学习封建社会的女性道德准则, 并要求她严格遵守。
果然, 这年的七月二十日, 在朱邦苎受封为靖江郡王之前两个月, 品貌出众的滕氏被作为靖江王妃的唯一候选人, 被送进了王宫。这消息立刻就轰动了清湘城, 人们奔走相告, 滕氏降生时的奇景更是被说得神乎其神。
正当滕家沉浸在一片欢欣之中的时候, 他们并不知道, 桂林城中却有另一家人, 正在因为滕氏的入选而一片愁云惨雾。
王府常常要从民间挑选侍女入宫, 以替换入宫时间已久、要放出嫁人的年长宫女。因为朱邦苎与滕氏缔姻的原因, 王府这年又特地增选了一批侍女, 并将其中出色的几个拔做侍候滕氏的贴身婢女。在这些婢女中有一个郑氏, 她的父亲是王府的护卫军士, 对靖江王府一向忠心耿耿, 而郑氏本人也聪明温驯, 颇得朱邦苎和滕氏的好感。
嘉靖己丑年秋天的一个清晨, 滕妃按礼节送朱邦苎出门, 无意间一回头, 却发现侍立一旁的宫女中, 有一双忽闪的大眼睛正在偷偷的凝视朱邦苎的背影。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郑氏。当一时忘情的郑氏发现滕妃微笑的目光投向自己时,心中一跳, 脸一下子红了。
这天傍晚, 朱邦苎回到后宫, 邀滕妃共赏菊花。漫天红霞、满园花香, 滕妃见朱邦苎心情极佳, 便主动向丈夫提起纳侍女郑氏为妾的事情。
朱邦苎没有料到滕妃居然会如此大度, 主动劝自己纳妾。其实郑氏脉脉含情的眼神他早已经看在了眼里, 只是与滕妃情投意合, 又尚在新婚, 他不想招惹得小妻子伤心而已。现在滕氏主动将郑氏送进自己怀里, 朱邦苎只觉得心花怒放,哪有拒绝的道理?
这年的十一月初九日, 是一个吉利的日子, 朱邦苎郑重其事地向自己的两位母亲提出纳郑氏为妾的请求, 没想到, 立刻就得到了应允。
徐、刘两位太妃其实早就想要朱邦苎纳妾了, 因为在王府中, 不知何时开始有一种流言在悄悄传散, 说是滕妃的母亲老大年纪才生了这么一个女儿, 只怕滕妃和她的母亲一样, 是难以产育的。两位抱孙心切的太妃早被这些流言搅得心神不宁。现在滕氏如此表现, 真是大合她们的心意。于是两位太妃趁机向朱邦苎提出: 既然要纳妾, 自然是多多益善, 也好多生几个子女。
从小在这方面对自己管得颇为严格的母亲们居然会要自己多纳妾室? 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变, 令少年朱邦苎措手不及。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表示不必如此。这倒不是他不愿意享齐人之福, 而是觉得自己不过十八岁, 有了一妻一妾也就够了, 再要纳妾也得过几年再说。
母亲们却是不会依的, 而且说做就做, 立即就把王府中的管事秦得叫了来,商量为小王爷选妾的事宜。
秦得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所谓滕氏可能有不育之症的谣言, 正是他有心散布出去的。
秦得的外甥就是桂林右卫指挥使刘经。刘经那个漂亮非凡的女儿虽然当年失意于王府选妃, 但是由于目高于顶, 虽然三年来求亲的人不少, 却至今还没有找到合意的婆家。而滕氏入宫已两年有余, 可不知道为什么, 册封她为靖江王妃的圣旨却迟迟没有下来(这件事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后面将会讨论)。秦得与刘经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 并且一厢情愿地认为, 定是朝廷觉得滕氏不符要求。因此早已经心痒难熬, 想趁这个机会赌上一把, 想法子把滕氏挤走, 好将自己家的女孩推上靖江王妃的宝座。
于是秦得装模做样地在桂林城里城外选了一通, 然后向徐、刘两位太妃禀报说:“省城里待嫁的女孩不少, 但是查找之后并没有很出色的。只有右卫指挥刘经的女儿长得貌若天仙, 求婚的人络绎不绝。太妃们宜速速求娶, 迟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两位太妃听后, 因为秦得与刘家有亲的原因, 对刘氏貌美的说法仍有些将信将疑, 还是要求秦得再多挑几个女子以供自己选择。
秦得为了能让自己的外甥孙女顺利入宫, 冥思苦想了一夜, 终于想出了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
到了太妃亲自为朱邦苎选妾的这一天, 秦得请人将刘氏精心打扮了一番, 和百户陈镛、军士伍用琦两家的女儿一起送进王宫去候选。陈镛和伍用琦的女儿都是相貌平平、品性粗浅的女子, 和盛装打扮的刘氏站在一起, 更显得黯淡无光。越发衬托得刘氏光彩照人。两位太妃一眼就相中了美貌非凡的刘氏。所谓“娶妻取德, 选妾选色”,刘氏既美如天仙, 装扮之后看上去又纯真淑惠, 再加上出身官宦名门, 在两位太妃的眼中简直是十全十美。她们甚至觉得, 就算与滕氏比起来, 刘氏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于是两人都决定选刘氏入宫。
秦得的第一步成功了。现在他又趁机向两位太妃提出: 刘家门第颇高, 因此刘家人并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去做妾室。如果王府一定要纳聘刘氏的话, 需要王府纡尊降贵, 按民间习俗赐槟榔给刘家求聘。这么做虽然不是很合适, 但也算安慰了刘氏的父母。
送槟榔给女方这一习俗, 虽然并没有列入皇家的礼制之中, 但却是民间迎娶正妻的风俗。太妃们认为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了, 刚开始并不肯答应。但是秦得多年侍奉王族, 对太妃们的心思看得极准。在他的千般哄劝下, 太妃们终于被诱得点了头, 同意秦得将一对槟榔荷包送到刘家去。
秦得有了太妃们的首肯, 自然趁机将这个送槟榔的仪式搞得热火朝天、路人皆知, 为刘氏入宫后的身份能够更进一步而预先大造舆论。随后他回报太妃, 说是刘家已经服从王室的意思, 同意送女入宫了。(了解这件事来龙去脉的人, 都讥笑秦得与刘家不顾廉耻的做法。可是闭处深宫、不谙世事的太妃们对此却一无所知, 压根儿不知道自己上了大当, 为日后多事的后宫种下了祸根。)
这年(嘉靖庚寅年, 也就是纳郑氏为妾的第二年), 十月十四日, 与滕妃同龄的刘氏被郑重其事地迎进了靖江王府, 成为朱邦苎的第三位妻妾。
这年(嘉靖庚寅年, 也就是纳郑氏为妾的第二年), 十月十四日, 与滕妃同龄的刘氏被郑重其事地迎进了靖江王府, 成为朱邦苎的第三位妻妾。
虽然她是妾室, 但由于家世背景在三个女人中最为显赫, 所受的聘礼又超乎礼制, 又或者是因为纳娶刘氏的过程颇为曲折, 所付出的努力也较多的原因, 太妃们对刘氏明显是另眼相看的。所以, 刘氏在王府中的地位颇为特殊, 享受了与滕氏相同的待遇。太妃们甚至还要求滕氏, 应该与刘氏姐妹相称,以完全平等的态度礼遇刘氏。
而朱邦苎呢, 早已经从身边人的形容中对刘氏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那样的年代, 又身为皇族, 朱邦苎虽然爱着妻子, 却做梦也没想过什么专一。因此我们可以说,秦得不但成功地利用了少年王爷风流多情的天性, 而且还巧妙地吊高了他的胃口。
果然, 刚入王宫, 有备而来的刘氏就立即将十九岁的朱邦苎迷得神魂颠倒。
秦得与刘经对刘氏的信心倒也不是凭空得来的, 新婚燕尔的朱邦苎, 不但看到了一个比自己想象中还要美貌的女子, 更从任性娇媚的刘氏身上感受到了与端庄的滕氏、温驯的郑氏完全不同的万种风情。
善解人意的滕氏宽容地迁就了丈夫,甚至有意给他制造机会。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 朱邦苎几乎寸步不离地呆在刘氏的身边。
所有这些非同寻常的事情, 在秦得的导演下, 在王府中形成汹涌的暗流。对于尚未得到朝廷正式册封的滕氏来说, 身边充满了各种极其危险的信号。甚至于有些势利的奴婢, 都在对这位出身寒微的少女白眼相向。然而滕氏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 只能听天由命。她所有的目的只是让丈夫愉悦, 却从没想过怎么才能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