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典故 关于白居易进长安的历史典故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白居易进长安的历史典故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着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音guī)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白居易典故 关于白居易进长安的历史典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4561/516171206.html

更多阅读

明月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诗、歌、曲欣赏 长相思 白居易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注释1、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

长平之战坑杀40万降卒是白起谎报战功 长平之战谎报战功

长平之战是个传奇。尚武之人盛赞白起战神,一仗杀敌45万空前绝后,寰宇鲜有举世无双;悲悯之士怒斥白起人屠,南京大屠杀机枪大炮连带平民妇孺不过30余万,长平成中国历史悲苦记忆,挥之不去伤心地。然而且慢,无论是崇拜抑或是鄙视之前,我们应该

白居易《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白居易ppt

【古典诗词欣赏(八十七)】白居易《长相思》赏析窦凤才【原作】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用《古诗·盂冬寒气至》:“上言长相

关于仙五一贫道长与李逍遥的吐槽 一贫道长 李逍遥

关于仙五一贫道长与李逍遥之间的吐槽我想仙迷都知道一贫道长大概是李逍遥了,我也以此为吐槽一下。网上很多都开始坑爹这人设,认为毁了李逍遥。而且,这次竟然是姚壮宪自己当监督,亲手毁了李逍遥,我别的不说,仙五的剧情在仙一的30年后而言,

白居易长相思赏析 相思无涯――白居易《长相思》赏析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

声明:《白居易典故 关于白居易进长安的历史典故》为网友最好有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