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保险
论文摘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需要继续发挥传统养老保障体制的积极作用,弘扬传统茸老伦理精神,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多方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一、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与问题
目前,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概括起来说就是: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传统的家庭“养儿防老”功能弱化;“土地养老”的保障功能也呈弱化赶势;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试行,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保试点是党中央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农保值接明确了国家财政对农民养老的责任,对60岁以上的中国农民实行普惠式养老,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由此看到了制度性保障的曙光。
推行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但就目前我国农民养老需求和国家所能提供的财力等基本国情来看,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农保面临的现实窘境。据了解,1999年我国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短短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就增加了5 000万,超过了江西省的总人口。目前全国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 2010年,我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国家行列。令人尴尬的是,我国的老龄化速度超过了现代化,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老龄化社会来势迅猛,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现实挑战,因为无论是在物质财富的积累,还是福利配套设施的建设上,目前都没做好充分准备。我国农民基数较大,自身收入较低,在渐进式推进新农保过程中,国家只能提供55元的基础养老金。据统计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4761元,而按每月55元、每年660元计算,养老金替代率不到15%,与国际上公认比较合理的50%-60%替代率相差甚远。因此国家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只是缓解了农村家庭养老的部分压力,仅靠这个还远远不够。
二是新农保面临的战略难题。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跑步前进,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空巢”老人快速增多。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农秘空巢’堵年人口占40%左右,如果考虑到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农村“空巢,现象更加严重。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来了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在生活上的时空分离,长期以往,父母与子女的感情纽带可能会变得松弛,由此带来的是孝道的衰落,老年人物质需求难以满足,服务料理、情感慰藉更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