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看看那些80后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80后名人艰辛创业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80后名人艰辛创业故事一
80后大学生北京养殖梅花鹿致富的创业故事
2001年8月,刘伍权投资30多万元兴建繁殖鹿舍和采购种鹿,在家乡应吉林省磐石市创办了九鹿梅花鹿养殖场。养殖场占地2亩,当时仅有梅花鹿种鹿30头,其中母鹿25头,公鹿5头。目前年出栏的2000多头梅花鹿全部被江苏、上海、广东等地的客户买走,梅花鹿行情一路看好
2015年下半年,刘伍权再次投入600多万元,在有林、有水的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兴建大型梅花鹿养殖基地。新基地占地面积20亩,新建鹿舍18栋,目前存栏母鹿2500多头、公鹿200多头。不久他又牵头成立九鹿梅花鹿专业合作社,预计年可出栏梅花鹿5000头,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以下是央视经济频道《理财在线》报道的80后大学生刘伍权北京养殖梅花鹿创业的节目视频:
不可思议的选择
2001年刘伍权即将走出吉林师范大学校门。此时,他面临着人生一个重大的抉择:自己在广州早已联系好一份不错的工作,只要过去,就可以坐写字楼、拿高薪水,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白领;而另一边,家乡的贫穷落后历历在目,父老亲朋的贫穷深深刺痛着自己,回乡创业养殖梅花鹿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困境中的坚持
“心里那种苦,任何人体会不到。”“我是下了最后决心了。不成功,便成仁。”
刘伍权创办梅花鹿,不算是一时冲动的轻率举动。他不仅仔细考虑了自己在生态养殖技术上可资利用的自己大学学习管理学的优势,还亲自前往全国各地几十家大型梅花鹿考察调研。也算是认真做了一番“功课”的。但是真正到了躬身实践的关口,他还是傻了眼。梅花鹿的饲料从哪里买?冬天梅花鹿怎么保温?梅花鹿鹿茸如何割?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足以让毫无养殖经验的刘伍权焦头烂额。
生活的困难、技术的壁垒给刚刚大学毕业的刘伍权好好的上了一课。刚到养鹿场的时候,工房没有如约建成,他只能把把铺盖搬进鹿舍,和鹿同起同卧。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整整2个月。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刘伍权养殖的梅花鹿接二连三的出现死亡,到后来仅存了9头梅花鹿。后来请教专家才知道刘伍权购买的是大多数是老鹿和病鹿,因为鹿的年龄大小没有2-3年的养殖经验,外行人是根本区分不出来的。经历过这次失败刘伍权清楚意识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新的疾病也不断出现,仅凭固有的知识和传统的经验,是不能满足现代养殖梅花鹿的要求,必须要懂技术,高薪聘请了农科院专家传授调配饲料、防疫等知识,购买各种相关养鹿的资料等。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刘伍权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一部分钱购进了一些梅花鹿,第2年鹿终于开始产鹿茸了、生小鹿了。2年的苦心经营眼看就有了回报,刘伍权似乎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致命的打击不期而至。办场时明明已经和人购买鹿场的厂家订下了包销合同,可是,第一批鹿茸、仔鹿出来时,合作人却不认账了。那个曾让刘伍权喜不自胜的鹿茸转眼就成了足以压垮他的沉重负担。卖不出去的鹿茸、仔鹿越聚越多,遭逢突变的刘伍权一筹莫展!此前,刘伍权已经亏损了三十多万元,加上卖不出去的鹿茸贬值这十来万,他真是倾家荡产了。
眼瞅着卖不出去的鹿茸、仔鹿,我们可以想见刘伍权的忧心如焚。背负几十万元的债务,流着眼泪廉价处理掉自己千辛万苦劳作结出的宝贝疙瘩,并且一处理就是亏损十万计,刘伍权的这种心痛,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
从力排众议筹资创业经惨淡经营到最终一败涂地,亲朋好友事前的担忧预计变成了残酷的现实。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刘伍权应该及时回头了。父母更是希望他就此回心转意,全当花钱买了教训。他们知道儿子是个老实人,不善和人打交道,吃亏上当是必然的。他就该好好到企业上班,根本不适合自主创业。
但刘伍权却不甘心认输。在朋友的极力劝阻和家人的强烈反对声中,刘伍权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回家卖房筹资,再搏一次!他偷偷地拿着房产证跑出来,抵押换做办场资金。这个举动使得本就紧张的家庭关系雪上加霜。内外交困,四面楚歌声中,刘伍权暗下决心!
当梦想照进现实
“我要养别人养不到的,达到一种生态循环养殖的目的。”
苦心人,天不负。刘伍权颇有几分悲壮的坚持为他的养鹿事业带来了转机。,刘伍权养殖的梅花鹿已经初见成果,育成(一周岁)公鹿单产鲜茸均达2斤以上,六锯以上公鹿单产鲜茸均在十斤以上,上述指标均超全国同行业普通鹿场。
“莫看价格高,买的人很多,供不应求。”刘伍权介绍说,因为现在广大养殖户、农民都认识到要想在梅花鹿养殖行业长期发展必须要有好的鹿种,这样经济效益才有保证。
吸取第一次失败的惨痛教训,刘伍权不再只顾闭门生产,开始重视起宣传营销了。他为自己的梅花鹿产品注册了商标:“九鹿王”“九鹿”两个品牌。刘伍权梅花鹿产品渐渐打开了销路,他的养鹿场重获生机。刘伍权也得以继续潜心钻研养鹿技术,不断改进饲料配方,他的生态养殖高产梅花鹿技术日臻成熟。经过多家新闻媒体的先后报道,刘伍权梅花鹿和鹿产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目前刘伍权鹿茸售价已经达到5元/克,但逢年过节,仍供不应求。不少养殖户也慕名前来学习养殖技术。如今的刘伍权在专心经营养鹿场之余,还常常被聘为讲师登台授课,为众多有志于生态养殖的专业户传道解惑。
说起自己的生态养殖技术、营销和养鹿场的效益,刘伍权一贯平静的语调略带铿锵,“我到农村来”他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如今开发的九鹿王和九鹿品牌的鹿茸酒、鹿鞭酒、鹿血酒、五香鹿肉、鹿茸胶囊等产品市场火爆,供不应求,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产品销往江苏、江西、上海、福建、广东等地,已有50多个不同形式的代理商和加盟商
作为一个孤注一掷、一往无前的创业者,刘伍权的致富之梦毫无疑问获得了成功:他的研究成果——九鹿王、九鹿系列鹿产品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认可,并打开了市场。刘伍权致富不忘本,开始发展公司加农户养殖,带领农民致富,在北京走遍了各大梅花鹿养殖基地,扶持了怀柔、燕郊、通州、房山、平谷、密云、延庆等100多家梅花鹿养殖基地,并把梅花鹿的饲养管理技术,梅花鹿鹿茸的采割与烘干技术,梅花鹿仔鹿的饲养管理等技术传授给他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伍权采用科技和资金扶持等方式,为了让养殖户尽快掌握养鹿新技术,他不仅多次自费聘请专家进行科技养殖培训讲座,还常年组织技术人员到养殖户家中登门指导,平时哪个养殖户遇到养殖难题,只需打个电话他便随叫随到。他先后花费5万余元购买养殖技术手册1000本和光盘,无偿赠阅给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仅2009年就举办养殖培训班68期,受培训人员达2800多人次。为让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开阔视野,他先后拿出10万元经费组织养殖户到北京种鹿场养殖基地参观考察。对缺乏资金的养殖户,他采取供给资金,赊给鹿种苗、饲料、跟踪服务等办法给予大力支持。
刘伍权的产业化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中央2套《理财在线》、7套《科技苑》、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现代营销》杂志等多家极具影响力的媒体先后多次对我司进行采访报道,企业连年获得“重合同守信用”、“畜产品诚信单位”、“中国鹿业十强企业”“中国鹿业协会的常任理事”等多项荣誉。刘伍权讲下一步他将继续扩大规模,发展鹿产品深加工,发展更多的农户联合养殖,让农民兄弟一起致富奔小康。
80后名人艰辛创业故事二
李一航电子垃圾创业: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到年赚400万
他的父亲在深圳街头卖甘蔗,母亲沿街乞讨。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他却偏偏不去,后来流落街头,靠捡垃圾为生。从捡垃圾到收破烂,最后他竟年赚40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
讲述李一航电子垃圾废品收购的励志创业故事: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为生到年赚400万!
1、母亲寄来学费,他却放弃读大学
1984年6月1日,李一航出身在河南一个农村家庭。父亲以苦力养家,母亲早年残废不能行走。
2003年的一天,父母托堂叔捎来了学费。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全部是新旧不一的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堂叔告诉他父母在深圳乞讨赚钱,他一听就哭了。
高考发榜,李一航被河南一所高校录取。但想到辛苦赚钱的父母,他决定,不读大学,到深圳赚钱。
2、3元闯深圳,连吃面都不够
还完学校同学的302元债务,加上160元的车票钱,李一航将仅有的3元积蓄藏在了底裤里,就这样出发了。
初到深圳,川流不息的人群、奔驰而过的车子、生硬难懂的粤语,让他感到窒息,路在何方?
好不容易凭口音找到一家老乡的面馆,叫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地吃完。才发现自己吃了人生中最贵的一碗面:5元钱。吃完面后,他等了很久,主动帮老板收碗。老板看他提着一个袋子,应该是刚从农村出来,就没有收钱。倔强的李一航把3元钱压在碗底,说声谢谢后离开了。
走出面馆的李一航,身无分文,反而让他释然了。于是,他开始睡大街,宝安区的流塘天桥成了他第一个“正式”住所。
3、捡垃圾为生,碰到母亲在乞讨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白天捡垃圾,晚上在天桥上的修表摊成为他的第一个职业,一天2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饭票的问题,却因交不起管理费又被城管赶跑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此时的母亲跪在地上,向路人乞讨。父亲在削甘蔗,旁边摆着一个菠萝罐。他大脑一片空白,泪水模糊了双眼!
虽然近在咫尺,但他没有勇气上前相认。他发誓要赚大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一次,他拾到一个摔成两半的手机。他狠下心花了几块钱去网吧查到华强北有回收手机的,于是他便步行20多公里来到华强北,没想到这个坏手机竟然卖了300多元钱,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于是回收坏手机也成为了李一航的第二个职业、第一个创业项目。
2004年1月,他把租了一间房,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拼了命的干活。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就搬6吨货。
4、90万买了一堆电子垃圾,净赚40多万
2007年一天,他听到一家电子厂倒闭的消息,这家电子厂正在拍卖一批废旧手机物料,这让他大为兴奋。在外面他听到里面已经叫到90万了,他一推开门就说:90万,我要了,我们公司要了!
那时的他别说90万,连9万都没见过。那么他哪里来的钱买这批货呢?他想到了以前收购电子垃圾的一个名叫潘云贵的人,之前说过一句“以后遇到大生意,可以给我打电话”,于是他就给拍卖的人说,我给我们老板打电话。
90万买一堆垃圾,潘云贵接到电话很忐忑,心里很没底。李一航拍着胸脯对潘说:“如果要亏钱,我给你打工,这一辈子我都不收费用。我把合同给你签好字。”
这个承诺给了潘一个定心丸,他决定拿出90万买下这批货。短短3天,李一航就给了潘一个惊喜,他把所有的货全卖出去了,卖成130多万,净赚40多万,他怎么做到的呢?
他知道这批货是全新的待料,而不是废品,是完全可以使用。于是他3天内找对应的相同厂家,生产同类产品的对口厂家进行对口销售。
潘给了他10万元钱,然而他却没有要,他让潘帮他注册一个电子产品回收公司,这让潘很意外。潘云贵觉得这个小伙很不错,除了帮他注册公司,还给了他5000元。
拿着5000元钱,他开了个宾馆。他把钱撒得满床满地都是。他没冲过淋浴,便开着淋浴在宾馆冲了2个小时,一直到睡着。
5、反向思维,赚得人生中的400万
在潘的帮助下,他的电子产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2007年底,他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他的父母前后双双去世!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主心骨,李一航的世界塌下了一片天,仿佛被抽空了灵魂。他流着泪说:“也许,我应该(初中)毕了业就出去打工,哪怕干苦力赚钱,都应该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创业时间太久,父母也等不到那个时候”。
父母去世后,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然而,他却干了一件所有人都不理解的事——砸手机,拆开卖钱,还录成视频,发给卖旧手机的电子厂。原来,整体手机卖得更贵,而拆开后更便宜。
但是李一航有自己的想法:市场上,很多废旧的手机往往被翻新后重新流入市场。然而,电子厂最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方面翻新后的手机占领了低端市场,会影响他们的销售量。同时,对电子厂的手机品牌也会有损害。
抓住这个特点,李一航把砸废旧手机拍成视频,虽然回收价较低,但他却赢得了电子厂的信任,拿到很多废旧手机。
2014年,李一航的电子回收公司净利润达到400万,他也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奥迪Q5。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80后名人艰辛创业故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