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阅读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阅读题及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天时不如地利

  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本文作者孟子是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在初中阶段教材里还学过他的作品有《   》。(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3分)

天时不如地利阅读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阅读题及答案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作者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②和③段在论证观点时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突出了“得道”的重要。

  D.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战胜强者的治国方针和策略。

  参考答案:

  小题1:(1)儒家 《王顾左右而言他》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2:(守城的士兵)抛弃了并离开了城池,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更重要)(关键字:委去之)

  小题3:D

  小题1:试题分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委”(抛弃)、“去”(离开)、“之”(城池)、“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更重要))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首先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接着以“三里之城,……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论证了“不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 ,然后以“城非不高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了“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注: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爱华阅读题栏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54471/259712699.html

更多阅读

抱怨不如改变 阅读答案 抱怨不如改变

很多的时候人都是活在抱怨和后悔中,总想着如果重新来过一定会做好的一定可以有一个好结果的,事实会不会是这样呢?必竟抱怨和后悔是没有效果作用的什么也改变不了还只是白白浪费时间和自己的精力,还不如改变现在也能改变未来。柏明顿 

声明:《天时不如地利阅读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阅读题及答案》为网友超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