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能带给教师更多的启发,对课堂教学也更有帮助。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必修三地理第五章特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三地理第五章特色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
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开展一次模拟活动,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2.课程标准解读对上述课标的阐述
1)这条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2)发生产业转移有多种原因。
第一种情况:因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产业转移。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这种转移可以增加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第三种情况: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广东省政府提出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并期望通过这次产业转移,在山区建立若干专业性强的地区性工业园,逐步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3)本条标准的重点不是讲产业如何转移的,必须抓住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4)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按课标建议,组织、指导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一次模拟对话活动。
3.教学内容评解
人教版教材是以东亚地区为例讲述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按教材编排体例,共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二是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三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最后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的重点并不是讲产业是如何转移及为什么要转移等,其核心内容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要从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来阐述。
人教版教材借助大量的“思考”、“活动”、“阅读”等形式来阐述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必须要很好的利用这些内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利用这些案例、思考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点。教师在利用这些内容时可以灵活处理,根据需要调整顺序,调整思考角度。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移的基本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表达、交流、反思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法
5.教学重难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知识结构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教师引课,提出学习目标:
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程度空前紧密,产业的空间移动日益突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会日益广泛和活跃。本节课将探讨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这部分知识也将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结合珠江三角洲、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大量具体资料,逐一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及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生活动:阅读图5.7“我国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思考、讨论如下内容:
1)分析青岛纺织厂、北京汽车厂、深圳服装厂的区位优势,并进一步分析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这些地方投资办厂的主要原因?
(2)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这样布局的原因是为什么?
3.要求达到的目标
1)复习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并能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分析得出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这些地方投资办厂的主要原因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庞大的消费市场等,为后面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打下伏笔。
3)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布局的原因:为了选择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最佳区位,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佳效益。为后面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打下伏笔。
4)引出产业转移的概念
4.教师归纳、讲解
1)产业的概念、一般分类方法
2)产业转移的概念
3)产业转移的类型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1.教师给出案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选取此案例的原因:
1)珠江三角洲是大家熟悉的家乡,既能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又能给学生以亲切感;
2)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在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容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进一步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案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
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2.教师提出需要分析的目标要求
1)分析珠三角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2)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制造业大量向珠三角转移,其原因是什么?这种转移对香港、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分析:珠三角地区经历的第二次产业转移表现为哪几个方面的变化?在这次产业转移中,台湾以资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大规模在珠三角投资,为什么?吸引台商投资的区位因素是什么?这次产业转移对台湾当地、珠三角地区和广东边远山区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4)通过两次产业转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的分布有了哪些变化?
5)根据以上材料尝试概括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提示:从地域分布、产业类型来概括)
6)尝试概括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师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案例
4.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表达看法,并将有价值的观点在黑板板书。
5.学生模拟活动设计
学生模拟产业移出地和产业移入地的居民,讨论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地”和“产业移入地”的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完成下表。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略
高中必修三地理第五章知识点: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原因)
⑴ 自然资源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结论: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二、西气东输工程概括
1.基础:
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3.组成部分:
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
4. 两条线路: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线路示意
三、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产”“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