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这样一个以猪肉为主荤的地方,回族人王勇凭借着一道以羊肉为主食材的烧烤小吃,曾创下单店日营业额3万元、年收入500万元的传奇。他,是如何做到的?以下是小编的具体介绍,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烧烤店的创业故事:阿訇巧学烧烤手艺
年近40岁的王勇来自河南南阳,三兄妹中,他是老二。在他5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小小年纪的他便辗转于全国各地,开始了学经之路,因为学经有饭吃。
成年后的王勇,开始想着如何养活自己。当时,他正跟着一位维吾尔族长者学经。这位老者曾是西藏当地有名的烹饪大师,而他最擅长的便是烧烤。抱着多学点东西无害的想法,王勇一边跟着老者学经,一边用心跟着师傅学习烧烤。开始只是学着好玩,后来慢慢地对炭烧火烤的小吃生出兴趣,甚至还试着改变师傅的配方自己创新。
就这样,王勇同大师一起经历了6年。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门手艺改变了他的一生。
2000年,王勇成家后,和妻子来到武汉。当时,他作为阿訇(回族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在汉口二七路的清真寺里打点事务。虽然有收入,但要养活一家人还是有点捉襟见肘。他发现,这座清真寺里回族人居多,大家普遍说对武汉的饮食不太适应,很难找到合适的餐馆吃饭。
王勇突然动了心思:何不开个小吃店,让大家有个吃正宗清真食物的地方,就烤羊肉串吧。2000年初,他在二七路清真寺附近租了个小门面,和妻子一起开起了烧烤店,店名就叫“回民烧烤”,既亲切又好记。
烧烤店的创业故事:活羊现杀烤羊肉火了
店子开张后,起初做的多是回民的生意。不承想,这一年的头道街这一带夜市,最热闹的莫过于王勇的小吃店了。起初并不是因为他家生意有多好,而是他当街宰杀活羊的一幕吸引人。
当时店面狭小,要宰羊,只有把羊牵到街面上现杀。最开始,他也不会杀羊,常常是做完祷告后闭着眼睛就一阵乱杀。结果羊没杀死,反而还到处乱窜。于是,头戴白帽、一下巴髯须的王勇追羊的场景,成为头道街上最有趣的风景。
羊肉是新鲜的,加上掌握多年的烧烤技艺,很快,他的店火了。生意好起来了,王勇还是不敢马虎,在用料上丝毫不敢大意。除了羊肉保证品质,油也是关键一环。一壶5升的油,涨到80元一壶,他也没想过要换成散装的。就这样,口口相传中,王勇的回民烧烤店成了好吃佬争相推荐的消夜好去处。
14年前的一串羊肉串,卖5角钱。他一个晚上能卖2000串,营业额达1000元钱,差不多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烧烤店的创业故事:烧烤摊子被逼“品牌化”
羊肉串火了,“好吃佬”又给他提意见,品种太单一。
于是,王勇又打起了羊身上其他脏器的主意。烤羊排、羊腰子、羊筋、羊蛋、羊腿,所有想得到能做成食物的部位都利用上。冬天还增加了羊肉汤、羊骨原汤涮羊肉等品种。
回民烧烤店真的火了。每天下午四点多,店还没开门就一堆人排队等候。曾经有一位黄陂食客,经常打的过来,烤上一份羊排,再打的回去。连续半个月,天天如此。
2008年,小店已经不能满足食客需求了,王勇把店搬到了二七路家乐福对面的主街上,面积200多平米。后来又在台东路、南湖雅安街等处盘下6家门面,分店家家生意火爆。如今,他在三镇开了20多家烧烤店,最高日销售额3万元,年毛收入500万元。
2013年底,他注册了“宛清斋”回民烧烤商标,办起加盟。当“加盟、品牌化管理、公司化经营”等这些词语,不时从他嘴里迸出,王勇笑呵呵地说:“这都是逼出来的,我哪里懂什么管理,当初哪想到会发展得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