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赏析论文 1 幼教音乐论文_幼教音乐赏析论文

幼教阶段是儿童的思想启蒙的阶段,幼儿如果能够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教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幼教音乐论文篇一

论音乐在幼教中的教学影响

幼教音乐论文摘要

摘要:本文是在世界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神经学家及音乐和早期教育专家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以音乐对幼儿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主线,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为例,简单阐述了音乐在幼儿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积极教学影响。

幼教音乐论文内容

关键词:幼儿教育重要意义;特点;最佳时期;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076-01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赏析论文 1 幼教音乐论文_幼教音乐赏析论文

幼儿教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着世界的未来。没有什么工作比教育0—6岁的婴幼儿更重要。这个时期的教育痕迹,将显现在幼儿成人后的每一段阶段的行为中。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脑神经纤维和突触的70%是在3岁以前形成的,到6岁已经形成90%。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维特认为:0—6岁是孩子教育的最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与以后完全不同。幼儿6岁之前是“直觉记忆阶段”,此时期特容易接受新事物,凭直觉就能全部吸收知识。这个时期的“强化记忆能力”最发达!6岁以前的幼儿教育,应该根据其特点进行模式教育,对幼儿一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幼儿教育的影响概述

音乐,被尊称为“直指人心”的艺术,“来自天堂的语言”,运用得当能帮助人创造奇迹。神经学家及音乐和早期教育专家一致认为:音乐在为12—24个月大的幼儿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换言之,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教学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音乐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影响巨大,它给人类带来了无数自然、直接的欢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幼儿早期接触音乐会带来积极的效果。大脑的一些区域(包括记忆区和视觉空间区)深受音乐的影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音乐经验能调节思维模式,丰富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方法。经过音乐训练的学龄儿童会显现出其优势,他们在一些主要课程(如教学和阅读)上明显取得了别的孩子所没有的进步。

三、如何科学的扩大音乐对幼儿的教学影响

1、错误的方法

只要给孩子听一些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孩子就能受益匪浅,这未免缺乏考究。或者家长强迫孩子每天弹多少小时钢琴,练多少小时舞蹈等等。孩子感觉音乐带给他的是酷刑。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学了也当不了音乐家,何必浪费时间,不如教孩子多识几个字,多背几篇文章……

2、专家建议的方法

比如德国著名牧师,优秀教育家卡尔·维特认为:“我们不能使每个人都成为音乐家,这没必要。然而,人生在世,完全不懂音乐绝对不会幸福。为了让孩子一生幸福,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做父母的要让音乐陪伴孩子一生!”他坚信歌德的一句话:“为了不失去神给予事物产生美的感觉,必须天天听点音乐,天天朗诵一点诗,天天画点画儿!”

3、事实证明的方法

卡尔·维特的儿子小卡尔·维特7岁时,吉他、钢琴、小提琴演奏水平已达到专业水平;9岁时,熟练翻译法语、意大利语、英语与希腊语的诗词和文章;10岁时,被杰罗姆·波罗马国王亲召入读哥廷根大学;14岁时,被授予全能博士的称号……看了小卡尔·维特的简介,有的人会认为他一定是上帝宠爱的孩子,天资聪明。有的人认为他肯定是个小书呆子。其实,小卡尔·维特是个活泼可爱,充满童趣的小绅士!所有接触过他的人都会不禁喜欢他!我们就来看看老卡尔·维特是怎样以音乐为主线,从音乐游戏中挖掘小卡尔·维特的潜能的:

3.1、摇篮曲是必不可少的。当孩子学会ABC读法后,便教他认乐谱、读乐谱,常和他做这方面的游戏。将音乐运用到游戏中来,让游戏变得更加充满欢乐色彩,最常见的“捉迷藏”是孩子乐此不疲的游戏。当孩子走进藏东西的地方时,不说危险,而是渐渐弹出紧张急促的低音;若走远了,就渐渐弹出欢快的高音,若孩子不注意声音高低和轻重缓急,很难找到藏起来的东西。这一方法对训练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是很有效的。

我们知道,能不能合理的、有效的分配注意力,无论从学术、事业或管理,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和能力,都是非常有用的。音乐在无形中帮助了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小孩子都喜欢节奏,卡尔·维特先生从儿子不会说话时就用拍手的方式打拍子让他看,不就买来了小鼓,教他按拍子敲打。再后来买来木琴让他敲打,开始了弹琴游戏:用手指墙上的乐谱,让他按乐谱拨响琴弦,不久以后,已经能用吉他弹奏简单的曲调了!于是鼓励他练下去,从单音开始,没多久,就能流畅演奏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领悟创造能力总是令大人吃惊。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得到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推崇,影响着之后的世人。

四、个人实践验证的结论

开学初期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一个适应期,苦恼的现象时有发生。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一个最大原因。如果幼儿到一个新的环境,其注意力能够被环境所吸引,那么他就很容易适应这个环境,反之他就会选择拒绝、不停的哭闹并企图逃避。

在这个时候,音乐是缓解幼儿哭闹情绪的一大法宝。当好几个小朋友都在大声哭喊时,只要老师弹起小朋友们熟悉的音乐,他们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老师弹奏的音乐当中。随着音乐做游戏,更是孩子们最热爱的活动。

1、列举三种主要方法

1.1、自填自唱:老师提供一段歌词,并用边唱边做动作的表演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帮助幼儿创造性地提出其它新形象,由教师将其提出的新形象填入歌词,替换原歌词中的相应部分并演唱出来,逐步让幼儿自填自唱。

1.2、情景概述:老师提供某种情境,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述这种情景,将幼儿说出的语言组织成歌词并演唱出来。

1.3、表演:老师提供一段音乐,邀请幼儿根据音乐来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表演。

五、总结

这类游戏营造了愉快的倾听氛围,培养了儿童积极的倾听习惯;发展了敏锐的倾听能力;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了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倾向和探索创造音乐的意识与技能;培养了儿童分工、组织的协调合作能力;满足儿童认识音乐的需求;使儿童感受到自我表达以及人际交流的乐趣等等。音乐对幼儿这些不可忽视的教学影响,越来越引起家长及学校的重视。

幼教音乐论文篇二

让音乐艺术在幼教中绽放

幼教音乐论文摘要

摘要:音乐艺术教学是一个有趣而艰难的过程。美妙的音乐能让幼儿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自娱自乐,使幼儿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我乐意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提高音乐艺术教学水平而不懈努力。

幼教音乐论文内容

关键词:音乐艺术;幼教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41-01

幼儿期是右脑功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艺术活动创新意识培养的黄金时期。音乐艺术对幼儿的影响是在幼儿从事音乐实际活动,进行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音乐以自己特有的音乐语言影响着幼儿在旋律优美、节委明快的乐曲中让幼儿体验美、感受美,达到艺术共鸣的效果。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品德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幼儿期的音乐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的发展呢?我在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教学中的舞蹈魅力

1、有情境的故事是音乐艺本教学的兴奋剂。幼儿着装表演音乐一般都比数长,如果只是简单地教给孩子动作,那会使孩子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热情。为此我利用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巧妙地把舞蹈的全过程编编成富有情境的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来理解舞蹈的内涵。音乐舞蹈可以是一个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境舞,在学习前,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导人;例如“在清朝年间,有一群扎着长辫,戴者西瓜皮帽子的少年公子哥手�e着书扇,一群可爱的小女孩,手拿着红手帕。他们一起来到黄河边,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创造了一群活泼可爱的中国娃。一天,一个小女孩打算打破传统,开始看书识字,这时,一个小男孩手拎着一盏灯笼,偷偷地来到小女孩的身后,给这个小女孩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孩子们听得特别感兴趣,当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情去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时就十分投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形象的口令为孩子学习舞蹈开辟捷径。口令,是舞蹈、律动教学中常用的指导方式。由于低幼孩子的直观思维强,在音乐中听到“一、二、三、四”的口令会不知所措,无法从口令中联想起动作,为了更好掌握,我便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能够概括要领的动作做口令,如:小班音乐教学《兔跳》中,我就将口令编为「跳「跳「扭「扭「跳「跳「扭「扭「,在这种形象的口令的帮助下,孩子们对于旋律模糊的都分会做得更好。

二、在音乐艺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对美的情趣是使幼儿进人美的境界,接受熏陶的先决条件。萌发审美情趣需要后天的培养,并需要有一定措施启发,引导幼儿在艺术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在一次大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掌握踏1踮步、进退步等基本舞步,如果单靠反复机械的练习,幼儿不仅没有兴趣,甚至会产生逆返心理。为此我在教律动?拍皮球?时,采取事先让幼儿拍球,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拍球方法进行活动,并将拍球动作融人音乐中,使幼儿不仅创编了许多拍球动作,而且学会了听音乐进行踏路步、进退步等基本舞步的技能练习,很好地在音乐中表现了拍皮球的欢快场面,从而萌发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反之,在生活中如果不善于让幼儿去感知、去理解、去体验、去表现、去创造,那么美是不存在的。因为幼儿与艺术的美有者某种天然的联系,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留心培养的。只有给幼儿所有必备的工具,才能发挥其创造能力。教师要带领幼儿积累优美的韵律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细细观察,便能发现许多现象是舞蹈动作的来源,如树木摇曳、火花四溅等。引导幼儿发现周国生活中美的动作,进而经过创编为韵律活动所用,如带幼儿多观索:小动物,引导幼儿学鸡走、兔跳、鸟飞;季节变化时用动作表现大风、微风、树叶飞舞等。此外,还要培养幼儿的l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等。

三、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创造来源于对表象进行加工想象,创造过程本身也包括想象。幼儿期被人称为想象活跃的高峰期,幼儿一旦进人想象世界就无拘无束,展开成人不敢想象的想象。因此在音乐艺术教学中要想让幼儿把握好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情境,首先就要求幼儿对音乐要有想象,因此在教学中可选择幼儿热悉的自然和社会的音响组成音乐片断,加上画面提示进行教学。其次在音乐艺术教学中可以通过个性突出、夸张的形象��比,丰富激发想象。如:欢快跳跃的乐曲可表现为轻巧敏捷的小动物,而沉重级别的音乐则可为一些动作幅度较大的动物(大象、老虎等),在力度、速的对比反差方面也帮助幼儿进入想境界,使幼儿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

四、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教师应以新的理念与幼儿互动

德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教授特弗里德・海纳特说过:“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教师应利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幼儿,当幼儿人云亦云地一味赞同别人的时候,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提出自已的不同创意吸引着幼儿,在幼儿有了与众不同的主意时,教师要帮助理解,鼓励,认同这一主意,让每位幼儿充分地去创造、去表现,使他们能围绕活动:“各做各的事,各唱各的调,各走各的路,各做各的动作。”要激励与启发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形象的实物为幼儿提供了模仿、想象、创新的机会,让幼儿与音乐产生积极互动。这种自由的创作氛围,使幼儿的创作思维更活跃了。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接纳每一位幼儿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自由度的创意。

音乐艺术教学是一个有趣而艰难的过程。美妙的音乐能让幼儿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自娱自乐,使幼儿在音乐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我乐意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提高音乐艺术教学水平而不懈努力。

有关幼教音乐论文推荐:

1.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浅谈少儿音乐教育论文

3.在音乐游戏中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论文

4.浅谈如何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5.民间音乐幼儿艺术培养论文

6.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

7.有关幼儿教育论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6361/665552537.html

更多阅读

国宝級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论文

作品简述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朝代:五代——南唐 作者:顾闳中横卷,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工笔重彩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代背景五代十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显著,各画派人才辈出。如山水画以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董源、巨然四

电影音乐赏析——大学第一篇纯原创论文 论文原创代写

音乐中的轮回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这一世,做个好人——《无间道

现代艺术赏析论文我与艺术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我从小就对艺术怀着崇敬的心情,由于没有客观的经济条件,因此,从未走进过艺术的任何殿堂,但是对艺术的崇敬之情始终勃勃不息。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起着陶冶和净化的作用。

中小学音乐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_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育的新发展,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一小议对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索中小学音乐

声明:《音乐赏析论文 1 幼教音乐论文_幼教音乐赏析论文》为网友岁月成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