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历来已久,早在汉朝时就以律令的方式规定了食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尤其到了饮食市场空前繁荣的宋代,率先提出食品安全的第三方监管问题,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食品安全黑板报花边,大家可作为参考,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幫助:
食品安全黑板报花边:“舌尖上的安全”需治本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除了在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制品、食用油等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外,这份工作安排在监管能力建设和长效机制建立上也着墨颇多,可谓把准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强调了食品安全“标本”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惩重处,促进了食品安全形势好转,但公众深恶痛绝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屡禁不止。5月初发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火锅底料中违法添加罂粟壳、在辣椒及其制品中违法添加苏丹红和罗丹明B等非食用物质的现象依然存在。
食品安全黑板报图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面对每日接触和摄取的各种食物以及大大小小的餐饮场所,食品安全必须标本兼治、尤重治本。以数量众多的小餐馆为例,执法检查确实能发现诸多问题,但检查过后隐患整改如何、卫生条件改善怎样、违法添加和违章操作会不会重现,都让公众忧虑。
食品安全监管是个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应当加快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者电子化管理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和制成品的全面监测。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抓紧制修订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特别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加快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
针对目前食品领域违法犯罪链条隐蔽等特点,应推动建立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征信系统,通过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者“红黑名单”制度促进企业诚信自律,提升违法成本。还应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此次工作安排再次提到要将食品安全纳入民生工程和地方政绩考核。这既彰显了政府推动食品安全的决心,也表明唯有在政府强力主导下推动社会共治,对食品安全问题治本攻坚,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
食品安全黑板报花边:食品检测标准与时俱进从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到牛肉膏、羊肉精,非法食品添加事件是当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日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前往浦东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研时,部分来自基层的代表反映,目前卫生部门公布的非法食品添加剂目录中,近半缺乏检测标准。
近几年,食品安全的“亡羊”不少,我们的“牢”虽然也不断地补了起来,比如,加强了监管力量,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修正了刑法,食品安全犯罪最低将被判处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等。但是,我们的食品检测标准,依然没有与时俱进。卫生部门发布的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公告中,对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种类有了明确规定,但禁止添加的物质中近一半没有相关检测标准,令人担忧。
正因为食品没有检测标准,导致食品难以监管,执法缺乏依据。近日,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检查中发现某市场销售的水产品甲醛含量较高,因缺乏标准,无法认定该物质是否为人为添加,对甲醛含量较高食品如何处理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导致至今还难以定性处罚。
食品检测标准,应当与时俱进。首先,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权,必须归到权威部门。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工作,严格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从源头上根治“标准”问题。
其次,建立严密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机制。食品检测标准,应当随时更新。规定禁用的添加剂,体现出对公众食品安全的应有担当,而且要随时查实风险,修订检测标准,出台禁用规定。
再次,改事后监管为主动检测。这要加强检测能力,比如,日本能对四百种农药残留物进行检测,而我国只有检测数十种农残的设备能力,这种现象应该改变。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已经付出了不少代价,今后,必须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首当其冲的是,要尽快制定更完善的食品检测标准,从传统的偏重事后监管变为事前预防,从临时检测变为注重日常检测。若能落实,当可缓解老百姓当下的食品安全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