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能只注重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及方法的培养,更应该打破思维定势,灵活地解决各类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拆掉思维的墙的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关于拆掉思维的墙的读后感篇1
近日来,办公室里好几个同事都买了房,有的买了婚房,有的便是条件好了换个大房子,对于我这个刚刚毕业的低薪工作者来说就只有羡慕的份了。大家的讨论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其实我们羡慕的人他们也是从无到有,想起近来看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里面第一章正是写的年轻人买房子成为房奴的问题,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吗?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急功近利,就想在现在这个年纪得到20年后该有的生活,于是有了没有房子就没有安全感,没办法结婚的想法。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一些耳熟能详的鸡汤故事,但是这种鸡汤喝多了也会让人消化不良,古典老师当年曾“稀里糊涂的”进入新东方,年轻有为,视角独特,这也许就是吸引我成为他的读者的原因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心思,升华一下就称之为“思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古典就强调了人的思维模式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随事物环境变化而变化,不要因为思维定式给我们认识事物和人造成一定的阻碍。客观事物的存在并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但是我们的想法和选择就会导致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成功的人为什么会成功?单单是因为”坚持“二字吗?其实不然。你会发现,其实这些成功人士往往比我们更有机会,或者更有想法。然后,他利用自己的这些优势,再加上自己的这些想法,在加上坚持......其实,你在读某些心灵鸡汤的时候,往往被那些故事的表面所蒙蔽了。那个故事只会告诉你,坚持,只要坚持了就一定能够像这些人一样。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很多想成功的人在自己的内心里给自己下一个信念“我要坚持,只要我坚持了,我一定能够像这些成功的人一样成功”。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成功的人士怎样的背景,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当你读了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这些年的思维都被局限了。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只要我们敢于打开禁锢思维的墙,真实面对掌控我们的生活,就能找到人生出路。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看自己能不能“打破思维的僵局,拆掉思维里的墙”走出来,学会规划和修正。拆墙固然很重要,重建更重要,因为破旧立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破有立才能继续,光破不立,还只是一团乱麻或者一堆废铁。书中是给出了重建的指导,但关键要靠自己去领悟。
我们要敢于拆掉思维的墙,要对各种思想多点质疑,要找到更多有效的工作方法。优秀的人总会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来观察事物,对同样的事情,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并会有不同的结论,然后再从整体来把握事物。而我们一般人在观察思考事物时,常会受制于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自动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过滤不想要的东西,得到的看法也可能不是客观的真实反映。我们要警惕和反思我们的思维模式,要拆掉思维里的墙,让眼界更宽更远。
读过这本书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消除自己的迷茫和焦虑。
首先,应摆正观念。每个人皆独一无二,每个人都不是能通过模仿他人的故事来达到他人的成功的,他背后流泪的、利用的、被利用的、卑微的时候都不知道,而且,说不定他出生时的天气,人情,温度都会影响他的头脑,怎么模仿….因为我们独一无二,所以所谓的成功也可以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那么大,我想换一种成功。
第二,知道自己要什么。别说什么我要幸福,我要众生脱离苦海什么的,太抽象,也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另外,书中的一些话让我颇受启发,“成功的本义,是越走越近”,在我看来,我的成功是不断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每天不断的进步,就是一种幸福,而又因为此成功不可能达成,所以每天对我来讲都是幸福的累积。
最后,知道如何实现目标。没必要做太长,太空的规划,要做短而落实到每天的计划,能够非常具体,明显地观察到目标的完成程度,同时,也需要完成目标后给自己奖励,我一般都是奖励自己一个牛奶巧克力或者邂逅一首好歌,嘿嘿。
以上,只是我的看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走的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拆掉成功学能复制的“墙”吧,自己走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关于拆掉思维的墙的读后感篇2
这本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现代人的想法与行为,对此进行了一些解析与建议,感觉受益匪浅。
比如,书里面提到的“心智模式”,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以前以为双赢总是对的,其实不然,这要看是在什么环境下。如果你想与对方有长远、持续的合作,这时毫无疑问是选择双赢win-win模式了;如果你想直接把对方击败,自己上位,那这个时候就要选择我赢他输win-lose了;如果你想以退为近,瞄准更长远的利益,确认这么做值得之后,那就要考虑我输他赢lose-win了。所以得知外界环境不同,你要做出的选择就不同,双赢不一定总是对的,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总是对的。呵呵!用高中的时候学到的哲学来讲就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点谈到“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多人内心可能都多多少少有这种想法,其实不是。大浪淘沙,“现在已经不是三顾茅庐的时代,诸葛亮需要博客需要微博需要影响力”呵呵,这是作者的原话。如果你是金子这还不够,你还要努力提高你的含金量,才会成为发光的金子。当你被发掘出来,你要经历很痛苦的碾磨、冲刷、浸泡,要让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污点被熔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最后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发光的金子!
如果你已经是金子,你要做的是找到自己发光的方法!
第三点讲到了职业规划的问题,“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做长远的职业规划,并且制定详细的计划”。书中对这观点是不太赞同的,如果这样,可能会使自己丧失很多机会。就企业的发展来讲,一般建议制定最多3年的业务规划。因为20年后的职业不一定现在有,就像你现在就业的职位,20年前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过。
对一生进行充分规划永远都是一个好想法,但一定要记得写下来的时候要用铅笔而且手边还要有块橡皮。
第四点是我一直以来犯的错误,尽管自己好像不是很承认,为了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现在要做深刻的改正,知错就改。呵呵!“我一旦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我就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吊儿郎当,我会全力以赴”你只有在确定自己有终身热情的时候才全力以赴吗?那么恭喜你,你要加入“不断换工作”和“永久焦虑”的俱乐部了。事实上,只有你全力以赴,你才能找到工作中的乐趣,找到了乐趣,才会使你爱上你的工作。吊儿郎当是你全力以赴,寻找乐趣和激情的最大障碍!
切记,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寻找乐趣,从而保持激情,热爱你的工作。
关于拆掉思维的墙的读后感篇3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这本书,是在大学生成长必备网上,还是在某个人的说说里?现在早已记不清楚。
当时买下它应该也是误打误撞,回想不起来为何要买,可是现在证明买下它是正确的,这本书值得我们所有人阅读。
古典老师的大学专业是建筑,但他却没有从事相关的行业,而是阴差阳错进了新东方,成了讲师,而后创办了新精英,帮助更多的人做职业生涯规划。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的最主要的信息就是自信,做自己,走自己的路,何必在乎别人的眼光,打破思维的局限性,换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你会豁然开朗。人们常说:“开心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为啥不开心呢?”总是觉得人们有开心,难过的选择,为何一定要选择开心呢?古典老师给了我答案,他说,要做掌握自己情绪的人,不要因为别人的态度而给自己造成情绪上的波动,这样就把掌控权交到了别人的手中,说的确实不错。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这是本书的一个观点。其实,我并没有仔细的想过,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事情都挺公平的,或许是我有点搞不清楚状况,但是我很同意古典老师的看法: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垂头丧气,而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这种不公平。Kaplan——美国教育之父,他是犹太人,在美国遭到歧视,他遭到了教育上的不公平待遇。面对这种不公平,他没有放弃,而是开始研究针对SAT的应试办法,提高分数,让很多没有特殊背景的人通过SAT考试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机会,是Kaplan引发了这场“考试革命”,被称为“教育民主运动”,不得不说Kaplan很厉害,对于公平,我们还需要思考很多东西。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活在其他人的眼中,真正清楚自己的目的。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的夙愿,为父母,为朋友眼中的你而活。要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不张扬,不炫耀,不针锋相对,不怨天尤人,在探索生命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为内心中的自己,每天多一些快乐,多拥有一些爱,直到这些爱溢出,触及那些世界上最阴暗的角落,要想让别人快乐,首先必须自己快乐。
做内心中的那个自己,不要等待,要行动,要尝试,因为”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只有深入的了解,才可以知道最适合自己的兴趣、职业是什,一味的等待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掌控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别人手中的提线木偶。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但这些却是最重要的,也是我自身最缺乏的。感谢古典老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