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既是中央实现对地方治理的执行者,又是党在地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执行者,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市委书记市委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市委书记市委工作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这次市委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传达贯彻省市有关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研究部署下阶段各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全力激发全市百万干群的创业热情,在推进全民创业中全面加快**跨越发展进程。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增强推进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能力大提升”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跨越,乘势而上勇争先,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素质不断增强,呈现“三个提升”。一是发展速度明显提升。1―6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97亿元,增长15.9%。工业经济高位攀升。截止6月底,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97.6亿元、销售收入47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3%、62.1%,连续49个月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5.02亿元、销售收入13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7%、40.1%,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农业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1-6月,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5.09亿元,同比增长8.1%。大棚设施栽培面积达4.27万亩。农副产品市外营销额6.05亿元,增长3.6%。建筑经济实现新突破。1―6月,全市实现建安产值57.4亿元,施工面积达2155万平方米,施工人数达12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0.1%、30.8%和12.7%。服务业繁荣兴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9亿元,同比增长16.8%,市场成交额突破93亿元,同比增长32.3%。二是运行质效明显提升。1―6月,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8亿元,同比翻了一番。自2001年以来,利润增幅连续五年保持在50%以上,并且呈现出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销售增幅高于产值增幅的良好态势。全市工业用电量达5.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8.5%。财政收入持续增长,1―6月,实现财政总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25.2%,仅6月份单月财政收入就突破了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15.1%。三是产业层次明显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产占比提高到55.68%。轻纺服装、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电子通信等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超过80%。产业集群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星火计划产业基地”的孵化效应不断放大,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项目群和高新技术企业群加速扩容,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项目投入势头强劲,呈现“三大态势”。一是总量规模不断扩大。1―6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58亿元,同比增长42%,占年计划的61%;其中工业技改投入量达48.62亿元,同比增长54.6%。形成工业性技改项目926个,总投资11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5倍。其中超千万元项目270个,比去年同期净增90个,超亿元项目12个,平均单体规模达到了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的项目总数、投入总量和最大单体规模均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二是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属于国家产业导向鼓励类的技术密集型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1/3以上,其中省以上高技术项目25只,总投资超过5亿元。已形成的270个超千万元项目,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进口或国内先进设备投入占比超过60%。三是投资领域不断拓宽。项目投资由原来的生产型领域向农业、社会服务领域拓展,农业产业化、商贸、旅游、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投资比重逐步扩大。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实现了外资、民资、股资、银资和企业自有资金“五资并进”,为全市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3、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利用外资创新高。全市利用外资继续保持“撑竿跳”态势。1―6月,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帐外资两翼齐飞,分别达4.1亿美元和1.3亿美元,均超过20xx全年引资总额,列苏中、苏北各县(市)第一,首次进入全省七强。二是节会招商超历史。以办好第十届金花节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招商推介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金花节期间共签约外资项目80多个,总投资超过8亿美元,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达20个,超亿美元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是历届金花节签约项目最多、项目平均单体规模最大的一届,为全市招商引资保持倍增态势提供了有效支撑。三是全民招商呈新貌。全市上下招商引资参与意识、首位意识不断增强,“人人想招商,个个促招商”的氛围不断浓化。各地、各部门都成为招商引资的有效主体。1―6月,3个乡镇和7个乡镇分别完成了合同利用外资年度加压目标和实际利用外资年度考核目标,10个部门完成了实际利用外资全年加压目标。开发区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继续显现,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到帐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7.3%和44%。
4、全民创业持续升温,呈现“三大特色”。一是扩张速度快。1―6月,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9907户,新增私营企业2668家,有限公司490家,平均每天新注册个体工商户超过100户、新诞生私营企业14家。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到了136亿元,从业人员接近20万人。二是专业特色明。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集聚化程度明显提高,各大特色板块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产配套、技术协作、销售联合的一体化体系,在同行业中的影响力、贡献度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继续保持全国专业市场首位,并跃升综合市场前八位。专业特色村建设成效显著,具有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的专业特色村超过40个,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崭新亮点。三是发展档次高。民营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升级。目前,全市项目投入中有70%来自于民营领域,80%的新增长点项目脱胎于民营企业,全市科技型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0%以上。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之所以保持健康、快速、高效运行,关键在于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创新的思路、扎实的措施和过硬的作风。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以下四条值得总结和发扬。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集中精力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全市上下着力强化“解放思想天地宽,更新观念发展快”的意识,以不等不靠、求新思变,大胆探索、勇闯新路的昂扬志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运筹经济工作和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我们制定了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办法并开展了存量土地专项调查,闲置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加强了银企协调合作,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加大了电力设施改造力度和用电计划的科学调度,进一步保证了生产生活的有序用电;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培训联动机制,用工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这些措施方法的创新,切实解决了经济快速发展与各类要素制约日益突出的矛盾,做到在被动中争主动,在不利中争有利,千方百计营造紧环境下的小气候,努力推进全市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二是坚持真抓实干不动摇,把争先进位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始终把争先干劲、发展热情与开拓创新、务实拼搏结合起来,在全市上下不断营造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浓烈氛围。特别是在经济工作“三项竞赛”中,各地、各部门瞄准更高的参照系,确立更高的新追求,比作为、赛进度、争贡献,有效地激发了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了一切发展力量,形成了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强大动力,在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热潮。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不动摇,全力推动“三个文明”同步发展。以协调发展为导向,在突出抓好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推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城区整治,加大机关作风建设力度,提升办事效能,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积极营造“安全高地”,使“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执政为民不动摇,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把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以富民惠民为宗旨,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统一起来,更加注重实现群众利益。全力抓好农村五件实事,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二次改水步伐加快,加大农村水利建设和水环境整治力度,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有效改善。深入推进五大援助工程,完善最低收入保障和贫困家庭保障制度,使发展的实际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今年上半年我们顺利实现了“双过半”,多项经济指标列苏中第一,全市综合实力始终处于“苏中第一方阵”,可以说,我市经济已迈上一个健康发展的新平台。但是,今天的优势不一定是明天的优势,对此,大家都要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应当看到,在发展上我们的优势还不显著,即使在部分领域的领先态势也还不稳定和牢靠,对照先进地区,我们的差距很大,对照全年任务,我们的压力很大。从外部看,宏观发展环境继续趋紧,资源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周边县市发展加速赶超,区域经济竞争异常激烈。今年上半年,虽然我市继续保持了高平台上快发展,但在**市工业经济竞赛中综合评比列第五位,发展的态势丝毫不容乐观。从内部看,乡镇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仍很突出。到6月底,有7个乡镇实际利用外资提前完成了全年考核目标,但仍有部分乡镇为空白;工业投入有3个乡镇增幅超过90%,但还有两个乡镇增幅不到10%。同时,我市的经济结构层次还不高,工业基础还不够厚实,企业单体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经济高速增长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企业支撑;引进和开发大项目还明显偏少,特别是带动性大、增长性强的产业链项目还不多,使得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足;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加快发展的思路不宽,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不多,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研究解决。我们一定要把上半年实现“双过半”作为新的起点,咬定目标,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奋力开拓,努力巩固和提升已经形成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力把**跨越发展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突出重点,鼓足干劲,再掀全民创业新高潮
当前,我们正处在负重奋进、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要把**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必须把增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摆上突出位置。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个率先”为目标,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方略,强势推进工业经济持续领先发展,同时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新型服务业的建设步伐,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层次,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争先意识,确保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在苏中的领先地位。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在新起点上落实新举措,坚定不移地把全民创业作为发展之基、强市之本和富民之源。先进地区和我市的实践都反复证明:地区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取决于全民创业的氛围和规模,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民间资本的集聚,富民强市的实现越来越取决于民智民力的发挥。近年来,我市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这既得益于我市外源型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借力促发展、借梯上高楼、借船出大海,更得益于我们强力推进全民创业,内生型经济得以跨越发展。20xx年以来,我市民营经济以超过60%的递增率高速增长,增幅高出同期全市经济发展速度的2倍以上。据税务部门统计,20xx年民营经济上缴税金8.68亿元,占全市入库税金的83.6 %,其中国税有84.3%来源于民营经济,地税有82.9%来源于民营经济;据统计部门测算,20xx年,我市民营经济对全市GDP(同口径)的贡献率达到90%。与先进地区相比,可以说我们的差距在民营经济,潜力在民营经济,希望也在民营经济。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国家宏观调控逐步完善、民间资本加速流动的情况下,必须在更加有效地开展招商选资,聚合各种外来发展要素的同时,大力兴起全民创业热潮,进一步发掘本市潜在优势,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内在发展能量,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举措,让全社会的财富涌流、活力迸发,把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之势,转化为赶超奋进、领跑苏中的发展之力。
1、升温造势,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
所谓全民创业,就是要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各类创业主体激活起来,使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发挥出来,在全市上下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浙江平均不到26人中就有1个老板,其中温州、台州等地平均4个家庭就有1家投资办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纯农户已经很少。而我市平均近50人中才有一个私营个体老板,纯农户还有14%。因此,民众中蕴藏的创业潜力和创业空间还很大。全市上下要克服小农思想的束缚,着力培育创业文化。要以弘扬新时代的创业文化作为突破口和重要内容。把解放思想与培育商业文化结合起来,把创业文化建设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业有功、合法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念,大力培育“吃苦耐劳、诚信至上、尊重规则”的商业精神,大力营造“尊重创业、尊重创造、成就创业有功、阻碍创业有过”的创业氛围。不管是谁,不论什么身份,都可以成为投资者、创业者;无论资金多少、财产多少,都可以投资创业。只要对**发展有利,我们就提倡;只要能增加群众收入,我们都鼓励;只要通过合法劳动富起来,我们都保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广泛宣传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意义。通过培植和树立典型,用典型的事迹感召人,用典型的经验启迪人,用典型的精神激励人,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创业链,形成滚雪球式的叠加效应,最大限度地扩大创业队伍。各机关、各单位要充分宣传发动,把有创业能力和潜力的人员引向民营经济主战场,鼓励机关和乡镇干部扶持创办民营企业,鼓励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提前退休或辞职创办民营企业,对创业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广大村干部担负着带头创业和组织创业的双重责任,不仅要成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领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领路人、发展民营经济的带头人。群众讲,干部自已富不算富,能带领群众一起富才是真正的好干部。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双带”活动,大力倡导和支持村干部创办自己的经济实体,同时通过带领群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树立和提升镇村干部的良好形象。要深入开展民营经济竞赛、小康户竞赛、创建亿元村和亿元企业、争创最佳服务单位等活动,把争先创优、创业奉献的氛围造得更浓,全面形成镇与镇比位次、村与村比实力、户与户比财富、部门与部门比服务、企业与企业比贡献的生动局面。不仅要在全市范围内争高下,而且要到**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争地位,敢于与强的比、跟勇的搏、向高的攀,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赛出更大的动力。要对鼓励全民创业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来一次回头看,看看哪些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哪些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哪些政策需要修订和完善。有关部门要积极应对新形势,着眼于放开搞活,放水养鱼,在拓宽创业空间、培育创业载体、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创业就业互动等方面,在完善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出台新政策、新办法,为全民创业提供最大便利、开辟最大空间、创造最大舞台。
2、创新思路,进一步拓宽创业路子。
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植根于人民群众。推动全民创业,就是要让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成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经济细胞,汇集成一支百万创业大军,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增长潜能,进一步聚集民资,依靠民力,发挥民智,实现民富。
一是要突出“小商品、大市场”,发动千家万户创业。城乡群众创业可以不拘形式,不拘类型,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找事做,千方百计找钱赚。许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和优越的基础条件,完全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靠辛勤劳动、艰苦创业打拼出“第一桶金”,然后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高峰。我们也可以走这样的路子,通过发展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带动千家万户创业,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一分一厘积累财富。据初步统计,我市目前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业相对集中,且分工程度或市场占有率较高,地域特色明显,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份的螺丝村、红木村、装潢村等专业特色村40多个,从业户数5000多户,从业人员近2万人。这些特色村突破了农村传统单一的种养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立足自身优势,面向和对接市场,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为基本特征的一方经济隆起带。要引导其由“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村一业”向“一村多业”方向发展,推动民营经济从点状到块状、从散状到集群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群众创业致富的有效抓手。
二是要突出“小规模、大群体”,围绕特色板块创业。我市民营经济已初步形成沿江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家纺服装、中部皮鞋红木、北部不锈钢和小五金加工、东部缝纫机针以及东北部电动工具等六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板块。我们要进一步显化块状经济特色,放大区域经济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三星等地家纺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广大干部群众完全可以靠船插篙,根据本地的产业特色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在模仿性创业中完成原始积累,在群体性竞争中推动产业集聚,在滚动式发展中放大块状经济特色。要以板块经济的骨干企业为龙头,增强在生产、销售、研发、信息等方面的牵动功能,通过订单分解等手段,带动一批中小企业,通过区域内的产业协作,推动千家万户的家庭作坊由分散、无序竞争走向联合、健康发展,形成一批补充型、配套型生产企业群体。充分发挥沿江、沿河、沿路的资源优势,统筹好“三沿”地区生态布局、产业布局、社会发展区域布局和乡镇发展重点布局,提升板块经济的产业和资本承载能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整体素质,把特色板块做精、做专、做强。
三是要突出“龙头带、农户跟”,依托农业产业化创业。鼓励更多的人员围绕农业产业化,从事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种养、储运和营销,努力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要突破过去的单纯买卖关系,通过发放生产资金、提供生产服务、返还加工、销售利润等多种途径,尽可能拉长产业链,向深度加工要效益,调动农民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四是要突出“凤还巢、企回迁”,加快能人回乡创业。“好男儿志在四方,根在家乡”。我市有20多万人在外打工、创业,他们走南闯北,有相当一部分人既积累了资金,又解放了思想,既了解了市场行情,也掌握了有关技术。这些人中,不乏有门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有的已在外面成为名企富商。各地要认真组织排队疏理,摸清外出经商人员情况,建立相关台帐,明确专人定点跟踪联系。要了解本地哪些在外能人有投资意向,主动找上门去,加大亲情、乡情的沟通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反哺家乡。特别对有资金、有技术、有信息、有订单的在外能人要重点扶持,帮助解决其回乡创业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使更多的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创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五是要突出“大招商、请进来”,吸引市外资金创业。充分发挥外力与内力的双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最大限度地吸纳市外和境外资本来海投资兴业,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坚定不移催生内力,迅速扩张民营经济总量。在招引外资上,要创新思路求实效。外资的进入,特别是世界知名企业的落户,对提升区域民营经济发展质态,带动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推进全民创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调整招商策略。当前,要根据国家土地、产业等政策的调整和我市招商引资的现状,坚持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变注重总量扩张为注重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效益提升,努力改变过去招商工作靠随机式引进项目、被动式接受产业形成的状态,做到主动出击,招引具有孵化性、带动性的大项目,有规划地培育和引导优势产业的形成。要进一步强化招商攻势。认真研究宏观调控形势下项目流动的新特点,主动呼应、接纳发达地区产业、资本、项目转移,深入要素紧缺、承载力趋于饱和的项目密集区开展集中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命中率”和“成功率”。进一步打造好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专业招商、节会招商、网上招商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紧盯紧逼攻势。客商投资总是多处比较、多家选择,招商引资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对已有意向的项目和客商,要采取“盯人”战术,贴身紧逼,看紧盯牢,把握主动,紧抓在手,努力引进和储备一批前瞻性、带动性强的好项目、大项目。要进一步强化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任务如何艰巨,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要以考核经济工作重点突出招商、考察干部实绩重点突出项目为导向,以利用外资季度竞赛为抓手,切实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强化目标意识,坚持队伍再充实、力度再加大,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在引进内资上,要一着不让求突破。对于内资,我们的态度是:进了**门,就是**人;只要来投资,我们就支持。在引资体量上,无论是大老板,还是小老板,都一样看待;在招商项目上,无论是出资金、出技术,还是出人才、出商路,都一样欢迎;在引资领域上,无论是一二三产业,还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只要投资者感兴趣,都可洽谈;在投入方式上,无论是独资、合股,还是其他方式,只要真心诚意就行。要进一步强化“市外即外”观念,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内开放,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开展招引内资工作。重点从浙江吸引产业拓展型民资,从广东吸引市场拉动型民资,从西部吸引资源加工型民资,从资本市场吸引重组兼并型民资,从在外**籍人士中吸引回乡反哺型民资,加快形成各类民资汇聚之势,力争利用民资实现“撑竿跳”。重点吸引国内上市公司、大型民营企业投资**,全力突破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和经济拉动力强的大项目。对引进市外境内资金的有功人员,也要给予相应奖励。要顺应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牢固树立抢抓先机、快人一拍的争先意识,协同共赢、甘当配角的协作观念,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主动服务中接受辐射,在错位发展中抢抓机遇,在合作互补中形成特色。当前,特别要抓住上海申博成功和浦江两岸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承接,联手合作,吸引更多的沪上企业和资金落户**。
六是要突出“走出去、赚回来”,促进群众外出创业。外出创业是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相对于短期打工式、劳务合作式的就业方式更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要进一步发挥我市在上海、云南、新疆等地群体创业的基础优势,通过“跟、帮、带”,输出更多的创业者,为群众致富拓宽渠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跨市、跨省经营来做大做强,从主要依靠本地资源和本地市场向充分利用市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积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品牌优势,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联合。一些有条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加快拓展发展领域和市场空间。
3、狠抓关键,进一步提升创业层次。
在全民创业的大潮中,广大企业面临着“二次创业”的新阶段,我们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走集约化发展、内涵式增长之路,不断提升创业层次。
一要强势推进抓投入。这几年我市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主要靠源源不断的有效投入。可以说投入是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牛鼻子”,是民营经济快速扩张的“助推器”。现在,一些企业存在一种“项目恐慌”,没有项目,就没有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增长点,从而导致“发展恐慌”,最终导致企业的“生存恐慌”。现在是一个“融资为本、项目为王”的新时代,企业要大发展,就必须上大项目、促大投入,这是一个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因此,必须继续高强度推进项目建设,走“大投入,大产出”之路,鼓励民营企业增加投量,提高投效,加快实施一批对我市民营经济优化升级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的产业支撑力、规模竞争力和后续发展力。要科学把握投向,紧紧围绕新产品开发搞投入,不断扩大新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围绕产品内联外延搞投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围绕市场需求搞投入,对发展前景广、市场销售好的产品,尽可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围绕发挥优势搞投入,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围绕企业规模扩张搞投入,通过资本注入、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手段,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控股、参股等,实现企业裂变式发展。要不断拓宽投入领域,在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注重对工业等传统领域投入的同时,加大向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力度,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增加项目储备,认真搞好项目洽谈、调度和建设服务,形成衔接紧、不断档、后劲足的项目建设新态势,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00亿元。
二要内强素质增优势。民营企业要强身固体,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生产方式要向规模化转变。企业的规模是实力的象征、竞争的基石、贡献的源泉。我们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它们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很重要的内容是看它有些什么企业、企业规模有多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多高,特别是有多少大企业、大集团。因为大企业、大集团不仅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巨大的市场占有率,还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体现,称得上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名片”。因此,在全民创业中,必须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帮促,以现有重量级、超规模、高水平民营企业的扩张发展来提升全市民营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要围绕树立一批“领跑型”企业、提升一批“优势型”企业、抓好一批“支撑型”企业、培育一批“后劲型”企业的发展要求,排队帮促,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经营策略。做到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三年之内要做到什么水平,五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当前最富含金量、最有爆发力、最具赶超现实性的发展时期,不断强化追求卓越的超越意识、勇于攀高的目标意识,大规模扩张,大力度发展,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伟业。增长方式要向科技化转变。各地、各部门要顺应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明确发展定位,研究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使民营经济效益由依靠投入的外延扩张型向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科技部门要想方设法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引导其参与科技孵化器建设,尽快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牵引作用大的重点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大力实施创建名牌工程。各地、各部门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加快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名牌产品激励机制,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重奖。管理方式要向科学化转变。要在完善产权模式上求突破。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由单一化、个人化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组织形式由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发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采取联合重组、相互参股等办法,做大做强。要在创新民企制度上求突破。引导民营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创新管理理念,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快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要在提高企业家素质上求突破。民营企业家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小富即满、小胜即安的思想,进一步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开阔胸襟,使更多的企业家成为勇创大业,不断攀登新高,心系**,乐于奉献社会和民众的实干家。要积极创新企业家培养模式,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教授为企业家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授课,增强适应现代竞争的能力。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功能,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发挥行业优势,为民营企业家之间加强联系、沟通信息、相互学习搭建平台、提供条件。
三要整合要素强载体。要坚持“三个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园区建设。开发区要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打造国际资本的密集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高新技术的示范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高起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使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向园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凡新上民营企业原则上都要落户园区,老企业扩建也要尽量选择到园区,为民营经济的成片发展、特色产业的相对聚集、产业优势的逐步构筑打造起飞平台。二是更加注重标准厂房建设。在当前宏观调控形势下,各地要将标准厂房建设作为破解用地瓶颈、孵化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载体,鼓励民资投入标准厂房建设。在“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下,加强领导,广泛发动,加大标准厂房建设的组织力度,确保全年开工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市委、市政府最近已出台有关政策,对新建标准厂房一律享受“五优先”政策,即优先审批、优先供地、优先规划、优先设计、优先施工,并对照建设规模和档次,在规费优惠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出售、出租补贴。在切实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的同时,要通过挖潜、清理、置换等途径,全力盘活存量资产。三是更加注重专业特色市场建设。要把市场建设特别是培育专业特色市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崛起的强力引擎。继续加大18个超亿元市场的改造提升,进一步发挥特色市场的孵化带动效应,扩大辐射半径。重点加快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二期、北上海国际装饰城二期、中国**国际车城、香港圣罗莱服饰城等一批新兴市场的建设步伐,做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品位,以大市场引领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三、强化领导,精心运筹,为推进全民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营造优良环境,是推动民营经济大跨越的重要保障。全市上下必须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进一步提高组织程度,为推进全民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振奋精神,进一步保持发展加速度。
推进全民创业,加快跨越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干部群众创业的热情十分高涨,全市上下昂扬着一股敢闯新路的气势、竞相发展的气势、团结奋进的气势。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最近,从有关部门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有三个苗头值得重视:一是少数干部在推进全民创业上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精神有所减弱,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守摊子的思想有所抬头;二是少数干部没有把精神集中到谋发展、抓落实上来,忙于私事琐事,自由散漫,形式主义有所抬头;三是少数干部心态没有摆正,自己不干事,又看不得别人干事,冷嘲热讽,挑刺找毛病,甚至恶意中伤的歪风邪气有所抬头。这些精神涣散、不求发展的现象如果任其蔓延,必将会影响我市的跨越发展大业。当前正处于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工作头绪多,发展任务重,稳定压力大,各地、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选调精兵强将,加强经济工作第一线的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要排除各种干扰,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推进全民创业上来,凝聚到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上来,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环节,抓关键措施。要坚决克服歇一歇、停一停、松一松的思想,坚决克服消极、懈怠、松弛情绪,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大力弘扬不甘人后、负重拼搏的优良作风,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强烈意识,始终保持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做好各项工作。
2、优化环境,进一步增强发展竞争力。
创造财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营造环境的主体是党委、政府。实践证明,好的环境对外是竞争力,对内是亲和力;差的环境对外是排斥力,对内是破坏力。近年来,我们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环境是最大竞争力”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对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对照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要求,对照基层群众和企业创新创业的愿望,对照先进地区的政务水平,我们的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当前,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政务环境是提升整个发展环境的关键。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大局,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整改,政务形象有了明显改观,政务环境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政务环境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近一个时期,有基层和企业反映,一些机关部门的服务精神有所滑坡,支持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所淡化,办事难、办事繁、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有所抬头。比如,有的以加强宏观调控为由,对企业和基层的检查过多,使下面难以承受;有的在利益关系调整上,考虑部门利益多,思考促进发展少,应放的不放、应办的不办、应给的不给;有的强调控制审批,办事程序繁杂,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工作怕担风险,遇到矛盾和问题绕道走,缺乏破解难题的进取精神;有的自认清高,明哲保身,因怕受人议论,而不敢和民营企业主交朋友,服务和关心不够。这些情况说明加强政务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千万不可松懈。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天职,以促进全民创业为己任,切实做到注重创业,主动服务,真正把创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做到创业的困难优先解决、创业的需求优先满足、创业的利益优先保护。尤其要创造性地做好部门工作,进一步鼓励基层自主创新,支持各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要把执行文件的规范性与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凡是其它地方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就可以干;凡是过去规定不能干但现在已不合乎实际情况的,我们也应当试着干。任何事物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往往并不那么规范和完善;基层的创造性实践,也往往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在部门工作的同志要给予理解、帮助、指导。对基层的合理要求,要不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你的“理”,我的“理”,都必须服从富民兴市的硬道理;你的“权”,我的“权”,为人民谋利才称得上真正用好了权。只要方向正确,就要积极支持,帮助完善,敢于为事业承担责任和风险,把条条块块的积极性统一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事业中,形成上下互动、各方配合、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局面。要敢于出于公心,主动同企业主交心、交朋友,经常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要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适应全民创业的需要,着眼于放开搞活,放水养鱼,积极主动地深化服务内涵,拓宽服务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审批、减少收费,避免多头检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各类创业主体。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健全的法治环境,既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各个执法部门,尽管业务各有不同,但看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都必须有全局观念。现在有的执法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有利的争着干,无利的相互推;有的自由裁量权随意性大,执法不严肃;有的多头执法,缺乏统一协调;有的事前防范不到位,事后又兴师动众、反应过度;有的执法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等。这些都容易扭曲执法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发展的大环境。因此,要着力解决趋利执法问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提醒在先、处罚在后的制度,不得“以罚代教、不教而罚”,禁止下达罚没和收费指标,更不准把执法变为谋取非法利益的手段。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既要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犯罪,依法打击犯罪分子,又要依法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教育失误者,严惩腐败者,追究诬告者,为和谐创业创造宽松的环境。
3、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
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当前,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努力锤炼过硬作风,提升工作质效。要加强学习,提高实践发展的能力。要把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既要从书本上学习一切对我们加快发展有用的东西,又要注重在发展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以开拓的眼界、思路和胸襟,不断深化对形势的判断,深化对问题的思考,深化对规律的认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切实增强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按照客观规律管理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要严肃学风,坚决禁止以各种学习班、培训班为名,进行公款旅游。要正确处理好开展教育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学习与工作互促共进,通过学习来提高工作水平,通过工作来检验学习成效,努力提升各级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要统筹兼顾,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当前,我市人均GDP已接近25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现时期。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坚持“十指弹琴”,做到“两手过硬”,切实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要正确认识三个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同并进,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要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既要抓紧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未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注重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更快更好地推进**发展上来。要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今年初,中央下发了《关于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市委在六月中旬专门召开了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推进工作会议。各地、各部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学习,着力改进完善教育防范机制、权力运作机制、选人用人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查办惩戒机制等防范责任机制,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落实《实施纲要》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认真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强化督查考评。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纳入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价值观,慎微慎欲慎独慎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提高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自觉性,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各种诱惑面前始终保持一身正气、廉洁从政,永葆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同志们,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全民创业,努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