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农村创业青年致富故事

创业,年少者敢博,年长者善算,常胜者爱拼。看看那些农村青年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农村创业青年致富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创业青年致富故事一

大学生回乡创业种多肉植物年入百万

回乡创业的缙云大学生翁杰经历了重重困难后,最终在多肉植物上找到了突破口。如今他的多肉植物基地规模步步扩大。

微风吹来,三都村沿溪公路旁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阳光洒在地面上,也打在翁杰年轻的脸上。3年前翁杰从浙江师范大学毕业,他放弃杭州高薪、有前景的体面白领工作,选择回到缙云老家创业致富。

期间,他经历过工厂破产的无奈、前途渺茫的绝望,最后机缘巧合,在缙云县新碧街道三都村开创了“老翁家庭农场”。这不仅让他走出了困境,还带动了乡亲们就业创收。在前不久的省农博会上,翁杰作为浙江省十佳农创客之一参加了农创馆的展示,还得到省委书记的鼓励。

放弃都市白领工作回农村?创业之初大学生挫折连连

出生于1989年的翁杰是个地道的农家男孩,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我没有其他优势,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吃苦。”这是翁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翁杰的出生地是缙云县新建镇丹址村,这是缙云县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务农收入低,村民多外出谋生。乡亲们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情形,暗暗在翁杰心中种下了“为村民们做点什么”的种子。2012年6月,当时的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线路运输专业的翁杰伸出了橄榄枝。面对一份专业对口的高薪白领工作,翁杰心中纠结万分。回农村:四年的专业知识相当于白读;留在大城市:房子、车子重压下,最初的梦想何去何从?综合权衡下,翁杰还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到农村创业。

回到缙云老家后,翁杰先后经历了家族企业缙云县七彩照明材料有限公司破产,为还外债疯狂接单锁具抛光加工的落魄经历。

2013年底,五水共治浪潮袭来,由于锁具抛光加工产生粉尘污染,翁杰也不得不停下,那时他仍欠账20多万。

负债起家种植多肉植物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第二次创业又失败了,还要继续吗?

“工厂倒闭后,我负债30万元,虽然当时心里有点慌,但我不后悔,更加坚定了要创业,要翻身,证明给自己也给别人看。”翁杰说。

翁杰根据家乡多山、多竹林的特色,开始摆弄各种石制品、竹制品,并在淘宝网上开起了网店。各种新奇的根艺花盆、石头花盆、竹子花盆等手工花盆一挂到网上,很受爱花人士的喜欢,订单接二连三飞来。

在网店卖花盆、花瓶,翁杰常常会拿些花花草草当拍摄道具,多肉植物也在其中。翁杰发现,光顾网店生意的顾客除了购买花盆、花瓶外,还希望连带多肉植物一起购买。顾客购买花盆后,也大多用来种植多肉植物,而且搭配起来非常好看。2014年春,经过慎重考虑后,负债30万的翁杰,又向亲戚借款10万元,大胆建起了缙云县老翁家庭农场。“当时欠有外债,又摸不清整个行情,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进。”翁杰说。大棚里种植的多肉植物,搭配石头、竹制器具,再在植物根部铺上铺石、黄金草等,一个创意多肉盆栽跃然眼前,价格也比单买器具多了好几倍。

为了学习多肉植物的栽培与管理经验,翁杰花费2个多月时间走遍了山东、江苏、安徽、福建、上海、云南、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多肉种植基地,并且带了大量种苗回到了缙云,建起了2个种植大棚。

品种引进后,就是种植技术的问题了。因为不懂多肉的习性,去年冬天冻死了一批夏天品种的多肉,今年夏天又热死了一批冬天的多肉。“虽然代价有些惨烈,但通过自己的摸索,积累下来的就是实在的经验。”翁杰说。如今他已基本掌握了各个多肉品种的习性和种植方法。做出名堂后,他又向银行贷款8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现在翁杰的农场面积近30亩,种植大棚20多个,多肉品种600多个。

“小多肉”也可做成“大生意”

“多肉植物又称多浆植物,由于大多生长在沙漠,长时间吸收不到水分……”提到多肉植物,翁杰说得头头是道,并带着我们在大棚里逛开了。

虽说多肉植物比一般的植物易养活,但翁杰还是走了不少弯路。刚开始买的2000多株幼苗,由于对它们的习性不熟悉,很多还没长成就枯死了。翁杰便在网上遍访名家,向种植大户取经。比如,玉露等品种需要阴养,不能晒太阳,他就在大棚外面再加一层黑色的遮阳网;林赛、卡罗拉等品种对土壤透气性要求很高,他就在配土时多加一些颗粒物……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翁杰慢慢摸清了多肉植物的“个性”,有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经”。翁杰还专门开通了微信,和朋友们分享养“肉”心得,还不时地“晒”一下自己的“小新宠”。

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农村创业青年致富故事

对于自己的创业路,翁杰信心满满,“萌”感十足的多肉植物拥有大批粉丝。“我也在淘宝上‘试水’,市场反映很好。不到三个月,淘宝上的销量就做到了三颗皇冠!”翁杰对创业鱼(微信号:cyy2022)介绍说,现在虽是淡季,但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多肉”的销路完全不是问题,但是缺乏资金流转却让翁杰觉得很棘手。

缙云县就业管理服务处在了解到翁杰的的情况后,专门组织人员送政策上门,并且鼓励其创业。“现在大学生创业,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比如:一次性创业补贴、大棚的场地租金等,我们还提供不超过3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且给予全额的贴息。”就业管理服务处负责人介绍说。

有了政府的鼓励与支持,翁杰坦言,自己又多了一份信心。“现在创业虽然很苦,但我相信一定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

现在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翁杰的大棚内培育的多肉植物品种也已越来越多,达到了600多种,价格从几元钱到几百元、几千元不等。“老翁农场”也从起初月销售2000多元发展到现在日均销售3000多元,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万多元的日销售额,月销售额达到了10万元左右,年收入将达到100多万元。

“老翁家庭农场”除了种植、并在自家网店销售多肉植物外,在农场里也设置了大大的多肉展销厅。每天周边赶来购买、进货的散户也是络绎不绝。“老翁家庭农场”不仅成为其他网店的供货商,同时也成为了周围部分村民就业的基地。

在翁杰的农场里还有一个大大的陶瓷体验棚。来往的客户可在陶瓷体验棚里动手制作陶瓷花瓶。经过烧制后,翁杰按照顾客的要求,搭配好多肉的品种,将作品寄送给顾客。“将顾客体验与购物相结合,更能引起互动和增加趣味性。这也只是在初步尝试阶段,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再决定以后的发展方向吧。”翁杰说:“我现在的产品主要销售方式就是批发和零售,批发客户主要是浙中南地区的花店和批发市场,零售就遍布全国各地了。预计今年销售额有200多万元。”

记者在翁杰的微信里看到他同女友胡虹芳在多肉基地拍摄的婚纱照,才子佳人在簇簇多肉中幸福洋溢。照片通过微信朋友圈发送出去后,引起强烈反应。“也许可以利用多肉基地,搞一个婚纱摄影基地呢。还可以打造多肉墙室内装修基地,也可将多肉植物与其他植物一起综合种植……”翁杰对农场的发展有许多想法。根据市场需求,这个不服输肯吃苦的小伙子,创业道路将越走越宽。

农村创业青年致富故事二

种铁皮石斛致富一方百姓

在磐安县冷水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铁皮石斛基地。该基地面积达100多亩,组培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年组培苗生产能力4000多万株。作为磐安种植“仙草”铁皮石斛的第一人,磐安科普带头人郑方正用实际行动实现理想:种一片“仙草”富一方百姓。

转行尝试种植“植物黄金”

郑方正原来是一名药材商人,做了10多年药材生意。2004年,他发现铁皮石斛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冷水镇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种植这种稀缺药材,一直以来都有野生的铁皮石斛生长。

“据我所知,磐安之前还没有人种植铁皮石斛。这几年不是都在讲创新吗,我搞农业也要讲创新,要走在别人前面。”郑方正说干就干,当年下半年就开始培育铁皮石斛。

可是,培育铁皮石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创业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郑方正的首次尝试以全军覆没告终,损失惨重。

2004年下半年,郑方正高价购入10万株铁皮石斛种苗,搭起简易塑料大棚,由于自己在外做生意顾不上,雇工又不懂种植技术,霜冻时没能及时将塑料大棚压实保暖,一夜之间,大部分种苗都被冻死,几万元钱打了水漂。

第一次种植铁皮石斛就遭遇惨败,郑方正并没有气馁。他多方讨教,认真学习铁皮石斛的种植技术。很快,他再次买来一批铁皮石斛种苗重新种植。

郑方正成功了,不但种活了铁皮石斛,而且存活率高达80%,让农业专家都为之惊叹。被称为“植物黄金”的铁皮石斛,在郑方正的手里成了真正的黄金。

带头走科技创新、共同富裕之路

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郑方正主动带领和支持当地农户走科技创新、共同富裕之路。

2010年,郑方正牵头组建了月塘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既解决了基地的资金短缺问题,又为更多农户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同时还带动了磐安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基地的过程中,郑方正始终坚持研发新技术,不断推广新技术、培育新品种。2010年,该基地组培室攻克重重技术难关,经过反复实验,批量培养出6万瓶铁皮石斛试管苗,这些试管苗大田成活率达95%以上,可种植面积达10亩,市场价值30万元。2011年,郑方正又联合当地11位村民共同投资200多万元,建成无菌恒温的铁皮石斛种苗基地,成功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种苗。

不断创新和完善种植技术,以科技实现石斛产业效益的最大化,是郑方正一直以来的追求。不久前,郑方正与他人合作,在福建省泰宁县承包数千亩崖壁作为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目前该基地已种植铁皮石斛300多亩。

把铁皮石斛种在崖壁上,是仿野生栽培的重要方法。据郑方正介绍,福建泰宁为我国五大丹霞地貌所在地之一,生态环境优良,空气湿度适中,特别适合铁皮石斛生长。公司请来16名攀崖高手,组成专业种植团队,在山崖上进行种植。公司承包的山崖中,适宜种植铁皮石斛的面积可达2000亩。

“尽管种植成本很高,但后期管理成本低。崖壁种植完全利用了自然优势,回归了铁皮石斛自然的生长状态,与野生铁皮石斛在质量上保持一致。目前,崖壁种植的铁皮石斛鲜品市场价格达每公斤4000~5000元 ,为同类地面栽种铁皮石斛的10倍。随着今后崖壁种植的发展,价格会有所下跌,但高品质的特点决定了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除了发展崖壁种植,郑方正还在福建建宁县利用黄花梨果树基地发展林下栽培,把铁皮石斛种植在有20多年树龄的黄花梨树干上。目前已在500株黄花梨上种植了铁皮石斛,同时通过跟当地果农合作,准备把林下栽培面积发展到100~200亩。

如今,郑方正又在石斛抗冻性方面动起了脑筋。他以一亩多基地作为试验,去除了大棚外侧用于保温的薄膜层,让棚内的石斛在完全自然的环境下生长。目前,大棚内石斛经受住了第一波的冰冻考验,长势良好。前几天,气温降到零下,大棚内的石斛苗上结出了冰棱,郑方正拍了张照片放到微信上,许多人看见后纷纷咨询,想购买这类抗冻苗。

郑方正介绍说,石斛抗冻性研究成功之后,在室外的板栗树、梨树、松树等落叶树种上都可以种植,能够节省大量的耕地资源。此外,移栽室外树上的石斛比在室内种在地上的虫害会少很多,不必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只要保证有干净的水源即可,所以品质也相对较好。

由于郑方正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带动农户共同致富,2010年,他被磐安县科技局特聘为创业型农村科技特派员,成为该县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的首位农民科技特派员,也是该县农民科技协会副理事之一。2011年,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行动中,郑方正被评为磐安县级科技示范户,他牵头的铁皮石斛培育基地被选为磐安县级科普示范基地。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农村创业青年致富故事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7161/555537557.html

更多阅读

农村青年创业项目 农村青年创业要怎么进行,怎么找突破口?

农村青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国家在鼓励农村青年积极创业方面,颁布实施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实际作中,农村青年创业仍举步维艰。制约广大农村青年创业的“瓶颈”究竟是什么,农村青年创业突破口又在哪里? 农村青年创业感觉迷

青年农村创业 农村青年创业突破口在哪里?

农村青年创业突破口  农村青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国家在鼓励农村青年积极创业方面,颁布实施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是,实际作中,农村青年创业仍举步维艰。制约广大农村青年创业的“瓶颈”究竟是什么,农村青年创业突破口又在哪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 农村青年创业信贷模式---创新的思考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待就业人口大幅上升,尤以返乡农民工青年和大中专毕业生为多。广大农村青年面临着就业缺岗位、创业无启动资金的困惑。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并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农村

农村青年创业贷款 浙江农村青年创业调查

  在被调查的农村青年中,有创业意愿的为44.44%,正在创业的有28.80%,曾经创业的为6.35%.这是12月12日在湖州举行的浙江省小额贷款扶持农村青年创业现场推进会上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的结果。  调查由团浙江省委、省农办、省农村信用联

声明:《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农村创业青年致富故事》为网友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