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图书分类编目是图书馆业务的基础工作,是图书加工处理的中心,近年我国分类图书编目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编目工作的现状,讨论分类编目领域中存在的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分类编目 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分类编目工作是图书馆编目工作的一个分支,是学生、教师及时、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书目的重要渠道。它是采购与典藏流通工作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分类编目质量的优劣与编目数量多少,直接影响到馆藏数据库建设及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学校图书馆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图书类型逐渐多样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分类图书编目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严重阻碍高校图书馆编目发展的突出难题。
一、高校图书馆分类编目的现状
(一)分类编目数据的共享性差
由于目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还没有作为强制标准在各个图书馆使用,除中图法外,《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均为国内一些图书馆使用。就是不同的图书馆使用的同是中图法来进行图书分编,也存在馆藏使用本问题,那就是不同的图书馆会根据机构的特点和保持分编连续性而制定中图法使用时的一些具体细则,这些细则允许分类时可以自行确定一些对该馆而言比较重要的图书的分类类目,如一些医学院校图书馆把法医学DF795方面的图书直接分类至R89,即将R医药卫生类目中的交替类目[R89]法医学启用为正式类目,这可能也是按照图书分类时的最大使用原则而规定的。因此,分类编目数据一致性比较差,很难直接为不同的图书馆共同使用。
(二)分类编目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分类图书常常按照编目者的个人习惯和兴趣编目,脱离了读者心理;分类图书编目工作较为复杂,图书编目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编目分类图书的速度有待提高;宣传力度不够,新书完成分类编目工作之后,往往就安静地放在书架上,没有新书通报,也没有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图书分类编目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分编部门改革创新的要求,也是图书分类编目工作者研究的一项新课题。但我国高校图书馆分类编目工作的质量较差,效率较低,这种状况显然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工作要求,更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
(三)网络环境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速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变,这种转变给图书馆分类编目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传统的图书馆是封闭型的,尤其是在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分类编目工作范围有严格的界限,分工也很细。而在网络环境下,对馆藏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就不再是在一个封闭环境里对文献的一般加工,而是处在开放动态的网络环境中对纷繁的信息进行组织分类。由于知识信息急剧增长,高校图书馆逐步向社会开放,因而信息的组织和加工必须扩大,分类编目工作的范围也相应扩大,要对网上全文信息、数据库信息以及网页信息等非文献型信息进行编目,增加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储存量、检索量。
(四)图书馆自身力量不足,编目工作大量增加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各高校纷纷合并重组,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成倍增加,学生与图书馆藏书之比按教育部评估标准远远不够。为了解决图书数量不够的问题,各高校均投入大量经费,突击购买图书资料,造成图书馆编目业务工作量增加,大批新购图书积压,影响了上架流通。
(五)分类编目不规范
随着计算机这种现代化的设备兴起,读者利用计算机检索查询所需阅读的文献资料,这样既方便,又节省时间。但是,一些分类编目人员在编目过程中出现编目标准不科学、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出现了一书相类似内容的书被分为二种分类号,流通部门放置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造成错查、漏查等后果,给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