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美发行业的竞争也是都越来越大。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美发行业的经营模式,希望对你有用!
美发企业经营现状1) 上游企业现状
根据国家工商局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在册的美容美发用品生产制造型企业共为4000余家,而以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品牌企业则有6000余家,冠以外资之名进入中国市场经营的化妆品企业则有1000余家。在目前的中国美容美发专业线中,以OEM方式经营品牌的企业约占50%,以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约占30%,以专业生产为主导的企业仅占20%。
以销售额而论,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一线品牌,约占行业规模总数的5%;年销售额3000-5000万元的企业为二线品牌,约占行业规模总数的10%,年销售额1000-3000万元的企业为三线品牌,约占行业规模总数的30%,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内的企业约占行业规模总数的55%;而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内的企业90%以上均为OEM模式经营自有品牌。
以经营规模而论,一线品牌已形成较具规模的营销体系,内部管理大部分引入了ISO9002-2000国际质量标准,产品研发体系、生产体系与营销管理体系较为成熟,企业员工总数达100人左右,企业品牌有较强的知名度,品牌形成时间在五年左右。相当一部分一线品牌已达六、七年甚至十年左右,如广东琪雅;在二线品牌中,大部分企业正在形成一定规模的营销体系,内部管理逐步引入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已具备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与较强的营销管理能力,企业员工总数在50人以内,企业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形成时间在五年以内,大部分品牌形成时间在三、四年左右,如白大夫。而三线品牌中,80%以上的企业以夫妻型企业为主,即丈夫负责销售管理,妻子负责内部管理及财务管理,企业员工构成在20人以内,中高层管理干部较少,企业无成熟的营销管理体系、产品研发体系、生产管理体系,企业品牌的发展与销售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一类品牌大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部分区域市场具有知名度,品牌形成时间一般在一至二年以内,年销售额在500-800万元这一区间的约占80%左右。
以资本构成型态而论,一线品牌大都以民营内资为主,如柔婷、琪雅等;二线品牌大都以民营内资、港资与台资为主,如植丽素、白大夫等;而三线品牌中则基本以民营内资为主,约占总比例的60%,港资台资占比约为30%左右,其他地区外资占比约为10%左右。
以上游企业结构模块而论,按经营模式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为直接生产经销型;第二种为直接(间接)生产特许加盟经销型;第三种为直接生产直营连锁销售型。
2) 下游企业现状
如果要按数量规模而论,广东地区的美容、美发、浴足店达10余万家,雄踞全国之首。河南地区的专业美容美发店数量则达1.5万余家,从美容美发专业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通过对全国近30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调查,美容、美发、浴足及美容保健店基本集中在华南、西南、华中、华东、东北、华北地区,而数量规模最少的要数西北地区,如新彊、西藏、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由于地广人稀,这部分地区的消费尚欠发达,美容美发业的生存基础稍欠薄弱。
从目前美容院、美发店、浴足店这三者的经营来看,美容院以产品销售与美容项目服务为主,美发店以专业美发为主,浴足店则是以保健、按摩与足道为主。而在这三者的业态中,相当一部分美容院又包含了这三者的项目经营,成为一家美容、美发、浴足综合店。2004年,男士美容刚刚兴起,有近20%的美容院或美容美发浴足综合店又开起了男士美容项目。 通过调查,50%以上的美容美发店经营者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缺乏专业的美容美发知识与技术培训。50%以上的美容美发师及相关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的技能教育,这部分从业者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或高中以下。持有初级美容美发师证上岗的从业人员约占行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0%左右,持有中级美容美发师证上岗的为15%左右,持有高级美容美发师证上岗的仅为5%左右。
3) 中游企业现状
从最早的代理经销制到现在的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模型,代理经销仍是中国美容美发业最主要的经营型态。以省为单位计算,如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地区,终端供货规模在100家美容美发店以上的代理经销商每省约占20家左右;而终端供货规模在100家美容美发店以内的代理经销商约在100家左右;据调查,60%以上的代理经销商是从本身成功经营美容美发店的过程中发展而来,对于美容美发店的经营有较为成熟的营销与管理经验,对终端美容美发店的维护力较强;40%左右的代理经销商是从陌生领域中介入本行业,缺乏对美容美发店的经营管理经验,对终端美容院的维护力较弱,主要操作手段以直接供货为主。 通过调查,90%以上的代理商是从个体户夫妻店发展而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其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处于初级阶段,经营素质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企业生存周期从90年代的3-5年已缩短为0.5-1年。
从各省的代理商经营情况来看,90%以上的大中型代理商均至少代理经销商着3个以上的品牌,相当一部分代理商手头代理品牌甚至达10个以上。这一状况一方面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代理商经营管理水平的低劣与商业心态的浮躁。
连锁经营模式分析(一) 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
我国的连锁经营真正进入规模性的发展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从发展现状来说整个势头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经营规模化
已经在全国形成了一些较大规模的连锁型企业,如上海华联、联华、农工商超市公司等。这些连锁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效益明显,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地位日益突显。这些公司的成功除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之外,在业态上选择了超级市场这一新形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2. 人才匮乏化
由于连锁商业在我国发展时间短,处于摸索阶段,不少管理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不太熟悉国际连锁店通行的管理方式。经验丰富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严重缺乏影响了我国连锁店的管理水平。高等教育在相关专业设置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至今仍然没有连锁经营管理类专业开设,专业化人才极度匮乏。
经过几年的实践,许多连锁企业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营运体系,在店铺发展、配送中心运作、采购系统有效控制、统一的销售体制推行,都积累了许多适合中国特点的经验,并培养和造就了一些连锁经营方面的管理人才。但是对于整个连锁经营对连锁管理人才的需求来说,这些人才还只是杯水车薪。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连锁经营的发展,成为连锁发展的瓶颈。
3. 行业多样化(受政策导向的影响)
连锁经营方式的内涵和运作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效益已日益为中国商业所认识。作为对这种方式的认同,已经开始把连锁经营的方式从超市连锁拓展和运用到其他领域和业态中。
4. 业态丰富化
连锁经营将从零售领域向批发领域、生产领域和服务行业中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现有连锁企业150多家,各种类型的连锁门店2500多个,年销售额约30亿元。按业态分类,目前连锁店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是超市连锁店,主要经营蔬菜、食品、副食品、日用小百货、冷热饮;
二是便民连锁店,店铺多设在居民住宅区,营业时间较长,主要经营粮油制品、副食品、冷热饮;
三是精品专卖连锁店,主要经营国内外名品,如服装、钟表、黄金饰品等;
四是大型百货连锁店,主要经营百货类,营业面积均在万平方米以上;
五是生产资料连锁店,主要经营汽车及配件、建材、五金工具等;
六是快餐连锁店,主要提供标准化、系列化、大众化的餐饮服务;
七是服务连锁店,包括旅馆、彩扩、洗染、家庭服务等行业。
5. 扩张跨区化
一些连锁经营方式导入早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的沿海城市,从1998年起开始规模化开拓国内市场,发展连锁组织。将主要以在各地成立连锁分公司、建立配送中心的形式,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发展连锁店。连锁店的业态也主要选择超级市场,以实现这些连锁企业在业态上的向周边地区和内地的梯度转移,在新市场上取得追加效益。连锁企业实行跨区域发展是中国连锁经营向纵深发展的一个良好开端。
6. 资本多元化
在我国由于连锁经营是由政府推动的,因此会在短期内形成连锁企业的激烈竞争。在一些沿海大城市和主要城市中,超市连锁企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这种竞争随着这些连锁企业跨区域的经营,将把这种竞争引向周边地区和内地,直至全国市场。而连锁经营这种企业组织方式的新形式,从它展示无限生命力的那一天起,就成为各种资本追捧的对象。这块市场的大蛋糕如此诱人,想从此分一块的资本自然会很多。它跨越了行业的界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7. 地区差异化
我国连锁经营从发展上来看,存在着地域上的不平衡,沿海比内地发展快、成功率高、成熟度强。这也表明中国沿海地区的连锁企业在地域的拓展上存在着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由此可见,中国的大型连锁企业也将产生于沿海已经发展起来的连锁企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