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书里的故事

历史故事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名人故事书里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书里的故事1:毛泽东和徐特立的故事

徐特立,湖南长沙县五美乡人,字懋恂。1877年2月1日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比毛泽东长16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进步,景仰孙中山,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自1895年起,他在长沙等地从事教育工作。他虽然只有六年半学历,但是靠自学而精通古文、历史、地理和数学等知识。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徐特立是他的老师,毛泽东曾称徐老是他“最敬佩的老师”。

徐特立在43岁的时候,思想更加成熟。在这个年龄,一般中年人大多已对前途持消极态度,他却毅然决定远赴重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学成归来时,他已近知天命之年。当时,适逢中国革命处于前所未有的低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所制造的腥风血雨,徐特立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当红军开始长征时,徐特立已是57岁的老人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义无反顾地随红军主力离开江西,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向渺无人烟的雪山草地进发,从而成为红军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长征老兵。当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徐特立已是年近60的花甲老人了。

1937年1月,毛泽东在党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为从雪山草地跋涉过来的徐特立老人破例公开庆祝60岁大寿,他说并非出于他和徐特立的师生情谊,而是因为徐特立自1927年参加革命,特别是他以57岁高龄参加长征,以超人毅力克服难以想像的千难万险,胜利到达陕北的壮举,已成为红军队伍中让人振奋与感动的楷模,为他祝寿的目的在于鼓舞红军指战员的士气。党中央一致拥护和支持毛泽东的这一建议。

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给正在陕北保安的徐特立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愿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信写完的当天,毛泽东就派人骑马涉过潺潺延河,星夜驰往保安,将信专程送到在那里主持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教育部工作的徐特立的手中。

其实,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徐特立虽然和党中央的所在地延安近在咫尺,可是他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和毛泽东几乎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当徐特立收到毛泽东为自己祝寿的亲笔信时,激动不已。他在感动之余决定向党中央和毛泽东致函,坚决要求取消为他祝寿。然而,祝寿热潮已经掀起,不以徐特立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了。徐特立在这次祝寿结束之后,在延安的报纸上发表了《我的答词》。他说:“各位同志为我祝寿,我很高兴,用不着说客气话……我一生过着极不平常的生活,让我这老古董来推动伟大的革命,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需要。我将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并存,我为此而感到高兴。我愿继续站在抗日战争最前列,为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而奋斗!”

1947年2月1日,徐特立年届70。受中央委派,徐特立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曾奔波于第十八集团军和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之间,为党的统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回到延安以后,徐特立在边区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延安自然科学院,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出第一批科技人才。当徐特立70岁寿辰到来之际,党中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在全党再次为这位革命老人祝寿。

此时,全国范围的解放战争已经打响,胡宗南的部队正在向延安步步紧逼。尽管战事紧张,但党中央仍然决定在撤离延安之前为徐老祝寿,并公开发表为徐特立祝贺70大寿的贺信。1947年1月10日,这封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的贺信写道:

亲爱的特立同志:

党的中央委员会热烈庆祝你的七十大寿!

你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最优秀传统。你是热爱光明的,百折不挠,在五十岁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你对于民族和人民的事业抱有无限忠诚,在敌人面前,你坚持着不妥协不动摇的大无畏精神,你的充沛的热情,使懦夫为之低头,反动派为之失色。你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你的知识是和工农相结合、生产相结合的。你把群众当成先生,群众把你当作朋友。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而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你痛恨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你的朴素勤奋七十年如一日,这个品质使你成为全党自我牺牲和艰苦奋斗作风的模范。你的这一切优良品质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骄傲,把你的这一切优良品质发扬光大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革命任务。

祝你永远健康!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这时,胡宗南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已向延安包抄和逼近,毛泽东为了徐特立的安全,让他先撤离延安,他自己则率数万人马与20万敌军周旋。当徐特立离延时,毛泽东亲自去送行话别。当时,毛泽东检查徐特立的行李准备情况,发现没有热水瓶,立即命令工作人员从他仅有的两只热水瓶中拿来一只,送给了徐特立……祝寿声中,七旬老人正跋涉在吕梁山麓。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书里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尽管政务十分繁忙,仍忘不了他与徐特立之间的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来到徐特立的住地,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席上,还专备了几样家乡风味的菜肴招待老师———一碗湘笋,一盘青椒,这是两人都爱吃的。毛泽东抱歉地说:“徐老,请你来,没有好菜吃。”徐老笑着说:“人意好,水也甜嘛!”主席要让老师坐上席,徐老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让徐老坐了上席。毛泽东见老师穿着还像当年那样简朴,就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呢子大衣脱下来送给老师,说是以表学生心意。徐特立接衣在手,激动不已。

古代名人故事书里的故事2:终身奋斗不知老

20世纪50年代有一首歌曲家喻户晓,歌中唱道:“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这首歌可以说是老一辈革命家的真实写照。我国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即使人到中年、老年也都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热情,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徐特立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代表。

“意志坚强老英雄”

1934年12月,徐特立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一起,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时他已58岁了,是长征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为了照顾他,上级专门给他配备了一匹马。但他总是把马让给体弱有病的同志骑,自己拄着一根自制的红缨枪,跟大伙儿一道,有说有笑,迈着坚定的步子,走在队伍前头。

红军从瑞金出发以后,国民党的飞机乌鸦似的天天在上空盯着红军的队伍转。为了甩掉敌人的跟踪,红军一般在夜间行军。上级领导要大家利用行军空隙,进行军事训练,学习夜间辨别方向和识别岔路等多项本领。同志们认为徐特立年纪大了,便没有通知他参加这项练兵活动。一天,大家正准备集合训练,只见一个人从树林里跑出来,迅速站到行列里。仔细一看,原来是徐特立!他头戴用树枝编的掩护圈,裹腿打得绷绷紧,乍一看,还真像是一个生气蓬勃的青年战士呢!教练员请他在一旁观摩,但徐特立坚决不肯,他风趣地向教练员提起意见来:“这可不对呀,教练员同志!不能光看表面,别看我头发白了,牙齿掉了,可我是人老心不老啊!难道年纪大了,就可以不执行上级的规定,取消当红军战士的资格吗?”说着,就跟着队伍做起动作来。

长征中,部队要通过一片沼泽地。徐特立一脚踏上去,烂泥就没过了膝盖,等站稳了,再向前跨一步,另一只脚又陷进去了。同志们见他每走一步都得耗很大力气,就把马牵过来,说:“徐老,全连都轮流骑过马了,您也该骑上马歇一歇了,不然,您的身体会被拖垮的!”徐特立笑笑说:“都骑过了,就让马驮行李嘛!你们放心,我们革命队伍拖不垮,我的身体也拖不垮的!不信,咱们比比看。”说完,便和大伙儿赛起来,一步又一步地走得更快更有力了。

后来,同志们编了一首顺口溜,赞颂徐特立:

意志坚强老英雄,

长征路上不停步。

遇到困难挺身出,

精神抖擞笑盈盈。

“人老宛如花正放”

在延安的时候,为了照顾年老体弱的同志,边区政府规定给他们发“老年津贴”。一天,一位女同志负责给徐特立送去“老年津贴”――几十个鸡蛋。徐特立问明情况后,诚恳地说:“组织上对我太关心了,我只有努力工作,来报答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不过,我身体很好,用不着这些东西。”他请这位女同志把鸡蛋拿去送给体弱多病的同志。

组织上知道这一情况后,又派这位女同志第二次送去,徐特立还是不肯收。这位女同志解释说:“我来的时候,组织上再三嘱咐,说您已是六十几岁的老年人了,跟年轻人不同,必须吃点有营养的食品,才能使身体健康……”不等她把话说完,徐特立就笑着说:“论年龄,也许我是你的三倍,说得上是个老年人了。但是,我的身体,不一定比你差。你看看,我穿多少?你穿多少?”

徐特立把打着补丁的灰布单裤往上卷了卷,对她说:“你看,我只穿单裤加粗布衬裤;你呢,穿棉裤还加绒衣裤哩!”

这位女同志一时被说得语塞,便向徐特立耍起小孩脾气来:“我不管您衣服穿得多,还是穿得少,反正您年纪大了,就应该得到照顾。这鸡蛋您得收下。”

徐特立以为她生气了,便笑着说:“好孩子,别生气,说我老了,我可不服气,我还要亲眼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哩!你说能吗?”

“当然能!”

“你说得对!我相信!我相信我能看见,因为中国有了共产党,有了毛主席,一切都有了希望。说实话,我就不服老。”

接着,徐特立给她讲述了一件事:

有一次,有位同志病了,思想悲观,徐特立去看他,他给徐特立背了两句唐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说自己就像花落去一样,是无可奈何了。徐特立笑着对他说:我们生长在革命时代,不应有这种悲观情绪。我也送你两句诗:人老宛如花正放,青春初去又归来。

那位同志听了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兴奋地说:“对!讲得好,讲得好!”

听了徐特立讲的故事,这位女同志很受感动,但想到组织上再三交代,还是把鸡蛋放下,转身跑了。但没想到,她刚回去不久,鸡蛋又被送回来了,上面还放着一封徐特立的亲笔信,说明不收的理由。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8961/21532700.html

更多阅读

五位企业家的读书故事 五位科学家的故事50字

我从书里学到什么五位企业家的读书故事据说,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甲骨文公司董事长拉里·埃里森,为耶鲁大学某级毕业生作演讲时曾激进地说:“你们没有希望了,因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退学生,我第二富,也是退学生,第三位的保罗·艾伦(微软创

读书的故事作文250字 读书故事作文200字

我的读书故事小时候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好没劲啊”!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800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500字

我的读书故事小时候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好没劲啊”!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350字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读书故事小时候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好没劲啊”!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800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篇一:我和书的故事我爱书,特别是好书,爱它那行云流水般的通畅,爱它那天高云淡的深邃。应该说,每一本出自不同作者的书,都自有它独特的风格,或深沉、或轻快、或悲伤、或欢愉。但无论怎样的好书,都能给你带来感观于心灵的愉

声明:《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书里的故事》为网友屬於我的偏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