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创业成功经历故事 大学创业成功名人经历

鼓励和促进创业,不仅有利于拓宽劳动者就业门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有利于劳动者实现个人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快速发展。在这个创业社会里,有很多大学生也选择走向创业之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大学创业成功名人经历,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大学创业成功名人经历一

90后大学生卖手抓饼 坚持手工制作 年收入250万

7月24日,禹化普制作的金黄的台湾手抓饼。

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2年来连锁加盟店已开遍大学城

你曾经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过台湾手抓饼吗?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板竟是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250万元。

每天下午4点,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门口,已经有五六个白领在排队。放面团、煎鸡蛋、配作料……三分钟后,两个手抓饼新鲜出炉递给了前面的顾客。和传统烙饼不太一样,这个饼千层百叠,面丝千连,外层是淡淡的金黄色,内层柔软白嫩。

每天能卖400个饼

这么多人包围着店,为什么还有顾客加入呢?“这五六个客人是活招牌。顾客也许不知道我们,但看着这人气,就会吸引他们来尝鲜。”禹化普说,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气旺,排队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们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个饼。”禹化普说,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时这个快捷的方式并没有赢来顾客青睐。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发现类似的小吃店老板总是保持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即便店外已经排起长龙,也不慌。而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等待着他们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庆,开始要求师傅一次只做2个饼,甚至有时候做一个饼。这个营销方式反响很好,饼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队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卖400个饼。

真实创业成功经历故事 大学创业成功名人经历

加盟店4个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两个月前开的,虽然租金掏了1.3万元,但是却成了店里的活招牌。北城店现在每月能卖1.5万个饼,凭借这样的人气,禹老板在月初迎来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说,从去年的5个加盟商情况来看,基本4个月就能盈利。加盟费收1万元,门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价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电煤及人工费用,按每家店最差卖300个饼算,一个月的纯利润平均为8000元。

一开始,禹化普想做连锁直营模式,但当他们拥有第三家直营店时,开始打磨品牌。想要与大品牌竞争打开这个细分市场领域,必须吸引加盟商。

“每卖一个面团给加盟商,他们赚8毛,我们只赚五毛,薄利多销。”禹化普说,按10个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购买2500个面团,一年仅靠卖面团营业额能达到100万元。

连锁店坚持手工制作

2011年10月,仍在电子校攻读信息管理的大三学生禹化普认识了在大学城西街做手抓饼的许少波。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连锁经营,许少波专注于技术改良,而他负责开店营销。

随着2012年大学城西街两家分店步入正轨后,禹化普开始扩张脚步。去年他新增了一家直营店和5家加盟店,杀入了大学城。“大学城八所院校差不多15万人,70%都吃过我们的手抓饼。”如果说4成靠营销,那么口感占六成。油酥面团是手抓饼口感的关键,禹化普一直坚持在自建的加工厂里手工制作,拒绝机器加工。

禹化普计划最近2-3年在西南片区打开手抓饼市场。现在他的困惑是,随着市场不断扩大,管理、资金、人员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

创业导师点评>

私人投资者徐扬:

小吃店要做大,产品要有特色

不被复制

小吃店要做大,加盟方向是正确的,但它的核心还是产品。你需要不断研发、丰富产品系列,避免在扩张建立品牌之前被人复制淘汰掉。比如说台湾的手抓饼适合搭配怎样的饮品或是糖水,或是再加些小吃种类。第二,就是管理问题,可以报名学习管理,或是直接请职业经理人,麦当劳、KFC培养了一批具有连锁管理经验的人才。第三,做加盟,要一套成熟的人员培训制度,最好能发展为配送店长、员工的模式。

大学创业成功名人经历二

赵起:任性“起哥虾”开武汉首家互联网体验小龙虾店

游戏公司的执行总裁、“起哥虾”的创始人兼头号大厨,看似毫不搭界的两种角色,却被70后赵起“玩”得游刃有余。

拥有十多年网页游戏公司资历的他,在去年5月玩票推出“起哥虾”,在没有实体店、没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3个月销售额就达80万元。

这让赵起决定进军O2O“玩个痛快”。今年,他和互联网圈的朋友开起了武汉首家互联网体验小龙虾店,最大胆的“玩法”,当属整个一楼不摆桌子只摆电脑。

比海底捞还奢侈的等位服务

一楼有电脑无餐桌

7月初,赵起位于沙湖路美食街上的线下实体店就要开业了。尽管满街都是虾店,但他没有丝毫压力,“我开的并不是传统餐馆,3层楼的店子总共400多平米,一般店家都是见缝插针摆满餐桌,但我把整个一楼100多平米的位置全部空出来,放上电脑,安上百兆光纤,引入一些新奇特的产品,让等位的消费者玩玩游戏或者网购。互联网创业最注重用户体验,这么热的天,如果让顾客在店外忍着高温和蚊虫叮咬,百无聊赖地等位,他们还愿意来几次?可如果让顾客觉得等位是件有趣的事情,自然就增强了用户黏性。”

为此,赵起还特意研发了几款和“撮虾子”有关的网络游戏,顾客等位时可以玩游戏,如果得分高还能赢得免费吃虾、得优惠券的机会。

众所周知,海底捞让人惊叹的服务细节中,就包括无微不至的等位服务。而赵起的做法,可谓比海底捞还奢侈。

不过,在黄金商圈,房租是餐饮行业较大的成本。赵起如此任性地“浪费”宝贵的场地,合伙人没意见吗?面对记者的疑问,赵起笑了:“我如果决定做一件事,绝对不会半途而废。不过,前提必须是好玩,而且要按预设的方向玩尽兴,否则不如不玩。我的合伙人们都很了解我,放手让我玩个痛快。”

未做推广3个月卖80万

利用打车软件来配送

的确,和赵起交谈,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好玩”。生于1977年的他,内心深处却“住”着一个90后。他不爱说什么惊心动魄的商战内幕,也不回顾创业路上的辛酸创业故事,只享受一切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够“好玩”。

他的书虽然读得不算多,经历却很丰富:当过期货交易手,是国内较早的操盘手;在媒体干过广告和营销策划;其后,一次饭局让他的人生又转了个弯,“当时我和一个做游戏行业的朋友吃饭,他邀请我加盟他的公司,当时我不爱打游戏,也根本不懂游戏。不过,转念一想,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去历练,也是件蛮好玩的事情,于是就去了。结果,进公司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会打游戏……”

赵起就这样踏进网页游戏的圈子,一干就是10多年。如今,他已是国内网页游戏门户网站265G湖北公司的执行总裁。

虽然拥有一手好厨艺,赵起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做餐饮这个陌生行当。“我老家是四川的,厨艺还不错。平时,站长们都喜欢到我家‘蹭饭’,尤其爱吃我做的麻辣小龙虾,他们怂恿我,干脆自己开家虾店得了。”

说干就干。去年5月,赵起在沙湖附近租了一栋别墅做起了“起哥虾”。“大家都叫我起哥,而且起哥虾用武汉话讲就是‘吃个虾’,琅琅上口,好记易传播。”

刚开始,赵起只是小打小闹,在微信朋友圈里“吆喝”送外卖。在没有实体店、没有自建物流、没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起哥虾”3个月就卖出了80万元。

没有外卖队伍,武汉的市场怎么配送?赵起的做法可谓出人意料,他利用打车软件叫来车辆,让司机直接将小龙虾送到顾客地址,这种做法与多家打车软件今年推出的“一键呼叫小龙虾”的营销相映成趣。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起哥”在互联网圈里的名气,“起哥虾”还通过顺丰卖到了北上广,“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外地的销量超过了武汉”。

商业模式未定婉拒3000万风投

“好吃”才是餐饮O2O本质

对于创业者而言,验证一个项目是否可行,市场反应和风投评判是极具意义的参考标准。去年7月,赵起和小伙伴带着“起哥虾”参加在光谷举行的一场创业创新大赛,会后,深圳有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找到他,想投资3000万。

面对从天而降的“馅饼”,赵起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我没做过餐饮,说实话,‘起哥虾’该采取怎样的商业模式,当时连我自己心里都没谱。我不知道,如果拿了那么大一笔钱该怎么花。”

夏天过去,龙虾渐渐少了,赵起又琢磨着做起了螃蟹。“我觉得光做小龙虾有局限性,应该定位于四季厨房。于是在后来的实践中,我根据不同时令摸索出了几道单品,而且结合热点起名。比如,‘串串小鲜肉’就是牙签肉,‘脆爽的回忆’就是酸辣藕带……互联网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是眼球经济,必须要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才能吸引到粉丝。”

不过,深谙互联网玩法的赵起也很务实:“互联网+餐饮,还应回归到餐饮的本质,就是一定要好吃。我们的‘起哥虾’从虾源到配料,都讲究取于原产地,务求原汁原味。”

7月初,第一家互联网体验小龙虾开起来后,赵起还将在北京和深圳也各开出一家实体店。“我正在着手筹建中央厨房,解决中餐的标准化问题。未来,希望能开出更多档口店,推出几款外卖的单品,这些店也能当配送点。”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大学创业成功名人经历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9261/447393808.html

更多阅读

真实创业成功经历故事 高中毕业生的创业成功故事

系列专题: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个高中毕业生,一个从来没有想过当老板的人,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自我创业,结果竟出乎意料的好。请看一个高中毕业生的创业成功故事!      郭大宝是安徽芜湖的农家子弟,曾当过兵,1995年来深在一家信息公司

真实创业成功经历故事 服装道路总结 我创业100天真实记录(2)

第二天 批发商最怕的是什么?     认识几个做服装批发的老板。他们以前做的是零售,后了赚了点钱也就做批发了。     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谈起他们的辛酸经历。老黄(我对一个姓黄的老板的称呼。30岁左右的大哥哥吧)。他说,他以

真实创业成功经历故事 一个服装创业失败者的真实故事

成功充斥了很多人的头脑,让我们也关注一下失败吧,也许,会给你不同的创业体验。    2006年初,外地小伙子小吴,怀揣父母给的18万元创业金,同时也怀揣着希望来到成都创业,他打算开一家“韩式风格”的服装店。在读大学的时候,小吴就坚信“

真实创业成功经历故事 绿盛老总创业的成功故事

“不要急于东寻西找发财机会,其实真正能让你发财的就在你的身边,在那些不怎么起眼,平时你又不     大注意的事物上。”经历了十多年创业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年轻的牛肉干大亨林东对记者道出了他创业以来的人生感悟。林东,温州瑞安

声明:《真实创业成功经历故事 大学创业成功名人经历》为网友茹此的夨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