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黄河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黄河说课稿(一)(一)说教材
《黄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内容。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时是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西部大开发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黄河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地思想。黄河的水患,断流缺水问题又是关系着中华民族发展“热点问题”。而对黄河的治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
极强的发散思维价值。
本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
①利用好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基础。
②分析“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
③搞好黄河的综合治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对学生进
行国情教育,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重点:黄河存在的问题及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是:“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而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我是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的方法,按照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去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过程、教法、学法
第一步: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VCD,展示黄河的景观,通过动态景观能生动地、真实准确地感受到黄河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教师寻找切入点,
自然导入新课。
第二步:学习新课
(一)黄河的概况:这部分内容是这节课的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找出下列内容:
①发源地、入海、干流流经的省区。
②上、中、下游界线及所在的省区。
③主要支流。然后发给学生一张无注记的黄河干支流图,要学生把以上的内容填写出来。并让学生分析:黄河为什么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呢?通过学生的读图、填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这是“地理教学活动化”模式的第一步,既注重给学生提供过量的
知识,又重视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
(二)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曾多次决口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的灾难。我们今天怎么来看待它的功与过呢?以“黄河——母亲河?害河?”为题,开设一个简单黄河知识的讲座。学生各持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后找两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补充,母亲河的奉献表现在:
①塑造了肥沃平源;
②提供了灌溉水源;③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教师再次设置情景播放《黄河的水利工程》,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电站要建立在这些地方?
教师又紧接“黄河——害河?”提出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害在哪里?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产生了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这时又再一次设置情景,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河治理》VCD,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教师归纳、总结危害表现在:
①上中游的水土流失;
②下游“地上河”;③断流。
(三)分析“地上河”成因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难点,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层层深入地分析,找出本质内容其步骤如下:
①能运用课本上“地上河”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下游河床有何特点?
②泥沙是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泥沙是从何而来的?再次播放VCD《黄土高源水土流失》,从自然景观入手,符合人们认识自然的规律,使这部分内容生动具体,无形中降低了教学难度。根据景观内容进行整理;从地形、气候、植被、支流去分析黄河成为含沙量最大的河。
③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流到下游华北中原后,河床变宽、水流平缓,大量泥沙积于河床,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
全靠筑堤约束河水,一遇暴雨随时随处都有决口危险。
(四)接下来就是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分小组进行,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完成小组的课题任务。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每个课题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创意,写在纸条上。上中游水土流失组:提出方案有七、八种。教师给予肯定,并用示意图的形式给予补充(图略)。揭示这节课的地理原理: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之本。通过绘图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并创设出一个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更易体会。下游组:治理黄河“地上河”方案:
①改造现有河床,将河床修成“宽窄式”束水冲沙。
②挖河固堤,利用吸泥机、绞沙机清除河床里泥沙。
③修建水库,蓄水拦沙。
④泥沙淤积严重处,开挖新河道等等。
断流组提出:
①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
②在黄河上、中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③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
④人工降雨等等。学生想法很多,不一列举,想法有时虽简单幼稚,但有创意强于无创意,而且使课本内容得到深化扩展。在这种小组协作的活动模式中,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通过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方案,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发出火花。有的同学还提出新的大胆的设想,如:设想A:从嘉陵江引水到渭河;设想B:从洮河到渭河开挖河道让黄河干流不再经过黄土高源,以减轻黄河对黄土高原的侵蚀,减少黄河含沙量。学生通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有用价值,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第三步:总结全节课。突出重难点:黄河之害,害在下游“地上河”的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中游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之本。
第四步:目标检测,概括分析,使知识系统化。
本课通过“地理教学活动化”模式运用,以课题小组形式让学生参与学习,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探究。整个课堂的活动思维线索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解决更好。其意义在于
①变陈述性教材为探究性教材;变讲授为主的教学,为解决问题式教学。
②选择恰当内容,拓展为“小课题”活动,扩充数学内涵。
③强化探究过程评价,让各类学生均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初中地理黄河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⑴ 认识目标:黄河的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枢纽工程的名称和分布。
⑵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熟练查阅地图的能力,能把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重要支流、水利工程等落实在地图上。
②阅读黄河水系图和“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将多种地图和信息对照使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黄河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教学重 、难点
⑴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⑵难点: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方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1、根据教学需要、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
3、图文结合,培养记忆能力。
四、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师问:①我们喝的自来水取自于哪里?(生答:黄河)
师问:你对黄河的了解又有哪些呢?
(生答,教师作总结,导入新课)
㈡、探究合作,获取新知
一、壮美黄河(板书)
1、远观黄河(课件辅助)
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特征
学生活动:
① 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长江和黄河同时流经的省(自治区)有:
③ 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④ 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与汾河。
⑤ 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小结: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师问: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生答,教师点评,然后过渡到第二个问题)
2、近看黄河(板书)
(播放课件,阅读课文,感受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并做小结)
上游:河源段:水清、浅、稳定
河谷段: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富水力
河滩平原段:河床平,水流缓,水量少
中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河面宽阔,“地上河”
投影:黄河感怀之一《黄河观汛》 (齐读)
一片浩瀚呈烟雾,惊涛舔坝神鬼怵。
晴日无风三尺浪,黄河自古不夜渡。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母亲”河的壮观气势和美丽风光。
(过渡:由课件中看到的“地上河”过渡到第二个大问题)
二、“问题”黄河
1、“地上悬河”的成因及危害(板书,学生分析、并播放课件)
2、黄河凌汛(板书,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3、黄河断流(板书,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投影:黄河感怀之二《黄河遗恨》(齐读)
冲出邙山骜不驯,千里沃野人狂奔。
皇帝河官束无策,龙王铁犀枉受尊。
城堙河於阡陌废,市井萧疏民断魂。
汴梁几遭灭顶灾,州桥明月何处寻。
(过渡:由“问题”黄河引出黄河的治理)
三、根治黄河(板书)
1、治理措施(板书,由“问题”黄河对症下药)
① 保持水土(板书)
② 修建水库(板书)
③ 修筑堤坝(板书)
播放课件: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资料
过渡:这些措施治理黄河的成效如何呢?
2、治理成效(板书)
播放课件:
新闻一:《黄河调水调沙试验今年初显成果》(略)
新闻二:《今年黄河不喊渴》(略)
学生由此得出治理效果明显的结论。
投影:黄河感怀之三《黄河巨变》(齐读)
半世安澜无溃堤,旷代工程小浪底。
千秋伟业民福祉,黄河今朝害变利。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㈢、自我小结,纳入体系:
师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使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清理思路,纳入体系)
㈣、学以致用,引发思考:
师:由2003年兰考抗洪的事实告诉我们,治理黄河虽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能包治百病,黄河的治理还任重而道远。
师问:如果你是治理黄河的专家,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引发思考)
五、板书设计
滔滔黄河
一、壮美黄河
1、远观黄河
2、近看黄河
二、“问题”黄河
1、地上悬河
2、黄河凌汛
3、黄河断流
三、根治黄河
1、治理措施:
①保持水土
②修建水库
③修堤筑坝
2、治理成效
六、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本着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做为课堂的主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