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Server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学习

SQLServer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学习
SQLServer2005的数据库恢复模式分为3种:完整恢复模式、简单恢复模式、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


◆完整恢复模式。为默认恢复模式。它会完整记录下操作数据库的每一个步骤。使用完整恢复模式可以将整个数据库恢复到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可以是最近一次可用的备份、一个特定的日期和时间或标记的事务。

◆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它是对完整恢复模式的补充。简单地说就是要对大容量操作进行最小日志记录,节省日志文件的空间(如导入数据、批量更新、SELECTINTO等操作时)。比如一次在数据库中插入数十万条记录时,在完整恢复模式下每一个插入记录的动作都会记录在日志中,使日志文件变得非常大,在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下,只记录必要的操作,不记录所有日志,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但是由于日志不完整,一旦出现问题,数据将可能无法恢复。因此,一般只有在需要进行大量数据操作时才将恢复模式改为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数据处理完毕之后,马上将恢复模式改回完整恢复模式。

◆简单恢复模式。在该模式下,数据库会自动把不活动的日志删除,因此简化了备份的还原,但因为没有事务日志备份,所以不能恢复到失败的时间点。通常,此模式只用于对数据库数据安全要求不太高的数据库。并且在该模式下,数据库只能做完整和差异备份。

了解了以上数据库还原模式后,一般就应该知道将自己的数据库设置为何种模式了。备份数据库,SQLServer 2008提供了四种备份方式:完整备份、差异备份、事务日志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完整备份:备份整个数据库的所有内容,包括事务日志。该备份类型需要比较大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备份文件,备份时间也比较长,在还原数据时,也只要还原一个备份文件。

◆差异备份:差异备份是完整备份的补充,只备份上次完整备份后更改的数据。相对于完整备份分来说,差异备份的数据量比完整数据备份小,备份的速度也比完整备份要快。因此,差异备份通常作为常用的备份方式。在还原数据时,要先还原前一次做的完整备份,然后还原最后一次所做的差异备份,这样才能让数据库里的数据恢复到与最后一次差异备份时的内容相同。

◆事务日志备份:事务日志备份只备份事务日志里的内容。事务日志记录了上一次完整备份或事务日志备份后数据库的所有变动过程。事务日志记录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库变动情况,因此在进行事务日志备份之前,必须要进行完整备份。与差异备份类似,事务日志备份生成的文件较小、占用时间较短,但是在还原数据时,除了先要还原完整备份之外,还要依次还原每个事务日志备份,而不是只还原最后一个事务日志备份(这是与差异备份的区别)。

◆文件和文件组备份。如果在创建数据库时,为数据库创建了多个数据库文件或文件组,可以使用该备份方式。使用文件和文件组备份方式可以只备份数据库中的某些文件,该备份方式在数据库文件非常庞大时十分有效,由于每次只备份一个或几个文件或文件组,可以分多次来备份数据库,避免大型数据库备份的时间过长。另外,由于文件和文件组备份只备份其中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当数据库里的某个或某些文件损坏时,可能只还原损坏的文件或文件组备份。

完整备份可能比较好理解。例如,在2012年1月1日早上8点进行了完整备份,那么将来在还原时,就可以恢复到2012年1月有1日早上8点时的数据库状态。

差异备份是备份完整备份后的数据变动情况。例如,在2012年1月1日早上8点进行了完整备份后,在1月2日和1月3日又分别进行了差异备份,那么在1月2日的差异备份里记录的是从1月1日到1月2日这一段时间里的数据变动情况,而在1月3日的差异备份里记录的是从1月1日到1月3日这一段时间里的数据变动情况。因此,如果要还原到1月3日的状态,只要先还原1月1日做的完整备份,再还原1月3日做的差异备份就可以了。

事务日志备份是以事务日志文件作为备份对象,相当于将数据库里的每一个操作都记录下来了。假设在2012年1月1日早上8点进行了完整备份后,到1月2日早上8点为止,数据库里的数据变动了100次,如果此时做了差异备份,那么差异备份记录的是第100次数据变动后的数据库状态,而如果此时做了事务日志备份,备份的将是这100次的数据变动情况。

再举一个例子,例如在2012年1月1日早上8点进行了完整备份后,在1月2日和1月3日又进行了事务日志备份,那么在1月2日的事务日志备份里记录的是从1月1日到1月2日这一段时间里的数据变动情况,而在1月3日的事务日志备份里记录的是从1月2日到1月3日这一段时间里的数据变动情况。因此,如果要还原到1月3日的数据,需要先还原1月1日做的完整备份,再还原1月2日做的事务日志备份,最后还要还原1月3日所做的事务日志备份。

了解了以上数据库备份方式后,便可以针对自己的数据库利用以上方式来备份数据库了。合理备份数据库需要考虑几方面,首先是数据安全,其次是备份文件大小,最后是做备份和还原能承受的时间范围。

例如,如果数据库里每天变动的数据量很小,可以每周(周日)做一次完整备份,以后的每天(下班前)做一次事务日志备份,那么一旦数据库发生问题,可以将数据恢复到前一天(下班时)的状态。

当然,也可以在周日时做一次完整备份,周一到周六每天下班前做一次差异备份,这样一旦数据库发生问题,同样可以将数据恢复到前一天下班时的状态。只是一周的后几天做差异备份时,备份的时间和备份的文件都会跟着增加。但这也有一个好处,在数据损坏时,只要恢复完整备份的数据和前一天差异备份的数据即可,不需要去恢复每一天的事务日志备份,恢复的时间会比较短。

如果数据库里的数据变动得比较频繁,损失一个小时的数据都是十分严重的损失时,用上面的办法备份数据就不可行了,此时可以交替使用三种备份方式来备份数据库。

例如,每天下班时做一次完整备份,在两次完整备份之间每隔八小时做一次差异备份,在两次差异备份之间每隔一小时做一次事务日志备份。如此一来,一旦数据损坏可以将数据恢复到最近一个小时以内的状态,同时又能减少数据库备份数据的时间和备份数据文件的大小。

在前面还提到过当数据库文件过大不易备份时,可以分别备份数据库文件或文件组,将一个数据库分多次备份。在现实操作中,还有一种情况可以使用到数据库文件的备份。例如在一个数据库中,某些表里的数据变动得很少,而某些表里的数据却经常改变,那么可以考虑将这些数据表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文件或文件组里,然后通过不同的备份频率来备份这些文件和文件组。但使用文件和文件组来进行备份,还原数据时也要分多次才能将整个数据库还原完毕,所以除非数据库文件大到备份困难,否则不要使用该备份方式。

针对以上备份方案,能看出数据还是不完整吗?比如昨天夜间12点做了完整备份,每隔一小时做了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是今天中午12点,现在是今天中午12点10分,发现数据库数据遭到丢失或破坏,可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是今天中午12点,如果我此时将数据库恢复到12点,那么12点后至12点10分前没遭到破坏的操作数据将丢失(比如数据库有三个表,一个表的数据遭到破坏,其它两个表的数据被其它用户变动)。此时就要用到【尾部日志备份】,尾部日志备份原理是从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的时间点开始,将之后的所有操作进行备份,还原时便可以找到12点后操作的正确数据了。

注:进行尾部日志备份时,数据库将强制停止数据库,此时如果不停止数据库,还有用户继续操作,尾部日志备份将失去意义。SQL Server2012如果你最后一次备份事务日志后,对数据进行过改动,即发生过事务日志(也就是当前日志文件记录的LSN(日志序列号)大于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里记录的最大LSN,SQLServer通过LSN来区分日志的记录),并尚未对尾部日志备份,它会提示并要求你必须先做尾部备份。

实例部分

◆首先进行完整备份【MyTest.bak】,然后再基于此备份文件进行两次事务日志备份,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时间为【2012-8-423:07】

图1-1:备份文件名为【MyTest.bak】,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时间为【2012-8-4 23:07】

图1-2:选择备份文件“MyTest.bak”后,此时能看到“要还原的备份集”列表里显示有备份文件,分别列出了完整备份文件和两次事务日志备份。

以上备份文件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时间为【2012-8-423:07】,那么,您可以还原到自首次完整备份开始后,至最后一次事务日志备份时间期间的任何一个时间点,这就充分验证上上文讲到的事务日志备份方式(如果后期进行过尾部日志备份,还原时在“要还原的备份集”列表里的最后一行会列出尾部日志记录)。

如果事务日志备份有两次,分别是“事务日志1”、“事务日志2”,那么在还原时去掉“事务日志1”复选框,“事务日志2”也会自动去掉,但只去掉“事务日志2”是允许的,这也充分验证了上文讲到的:“在还原数据时,除了先要还原完整备份之外,还要依次还原每个事务日志备份,而不是只还原最后一个事务日志备份”,不比差异备份可以基于完整备份,只还原最后一次差异备份即可

图1-3:我【2012-08-04 23:36:53】插入一条数据,【2012-08-0423:37:44】又做了一次事务日志备份3,然后再将时间点还原到【2012-08-0423:36:00】,还原后,此时间点后的数据就没有了。

【注意:在还原时会提示数据库正在使用,一般要断开全部连接后,才能进行还原。我一般使用脚本将数据脱机再联机,所有连接将会全部断开】

alter database MyTest set offline with ROLLBACKIMMEDIATE--脱机
alter database MyTest set online with ROLLBACK IMMEDIATE--联机

◆如果你最后一次是做的完整备份,基于完整备份想还原到某个时间点是不允许的。

图2-1:备份文件名为【MyTestA.bak】,备份时间为【2012-8-4 22:33】

图2-2:先选择最后一次完整备份文件MyTestA,此时能看到“要还原的备份集”列表里显示有备份文件,然后再点“时间线”按钮进入“备份时间线”界面,将最后一次完整备份时间由“22:33:41”改为它之前任何一个时间点,如改为“22:32:41”,然后再确定,会看到图2-3的效果。

图2-3:只要基于完整备份再还原到某个时间点是不允许的,因为完整备份后没做过任何差异备份或事务日志备份。此时能看到“要还原的备份集”列表里显示为空,无法进行还原。

数据库备份选项

备份数据库时,有几个备份选项需要了解一下,覆盖介质、事务日志等。谈到覆盖介质时,必须先对这个概念有所了解,不然无从谈起。

● 介质集 (media set):备份介质(磁带或磁盘文件)的有序集合,使用固定类型和数量的备份设备向其写入了一个或多个备份操作。介质集所使用的备份设备的数量决定了介质集中的介质簇的数量。例如,如果介质集使用两个非镜像备份设备,则该介质集包含两个介质簇。通常,创建介质集后,后续备份操作将依次向介质集追加其备份集。

●介质簇 (media family):在介质集中的单个非镜像设备或一组镜像设备上创建的备份。

● 备份集 (backup set):成功的备份操作将向介质集中添加一个备份集。

大致了解以上概念后,回到备份选项上来:

◆备份到现有介质集-追加到现有备份集

如果要将数据库备份到磁盘上,那么选择磁盘后(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磁盘驱动器,也可选择磁带机设备,在此以磁盘驱动器为例),如果保持默认【备份到现有介质集-追加到现有备份集】SQLServer将自动创建一个介质集(备份介质(磁盘文件或磁带)的每个卷都包含介质标头,介质标头是在第一次使用磁带(或磁盘)执行备份操作时创建的,它将包含介质的名称、介质集的唯一标识号、介质簇的唯一标识号等等),然后再将备份集添加到介质集中。例如上篇文章中首次完整备份,SQLServer将自动创建一个介质集,并将备份集添加到介质集中,接着再备份事务日志文件,此事务日志文件备份集将被追加到现有备份集,最终备份文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备份文件MyTest.bak,但还原时选择此文件后,要还原的备份集列表将显示先后备份的备份集,如完整备份集、第一次事务日志备份集、第二次事务日志备份集等。

备份到现有介质集-覆盖所有现有备份集

此选项将覆盖介质上的所有备份集并保留介质标头(如果有)。如果没有介质标头,则创建一个标头。覆盖备份时,保留现有的所有介质标头,同时将新的备份创建为备份设备中的第一个备份。

存在下列任一条件时不覆盖备份介质:

●介质上的现有备份尚未过期。(如果指定 SKIP,则不检查过期。)

过期日期将指定备份过期的日期,并可以由另一个备份覆盖。创建备份时可以指定过期日期。默认情况下,过期日期由使用sp_configure设置的mediaretention选项确定。

● 介质名称(如果有)与备份介质上的名称不匹配。

● 介质名称是一个描述性名称,用于方便地识别介质。

综上所述,它们的最大区别是,一个是向现在备份集追加备份集,一个是将现有备份集覆盖,即以前保存在该备份集里的信息将无法重新读取。

图1:备份时选择【追加到现有备份集】,还原时要还原的备份集里显示的,每次追加的备份集。

图2:备份时选择【覆盖所有现有备份集】,还原时要还原的备份集里显示的是已覆盖的备份集,以前追加的备份集已被覆盖。

检查介质集名称和备份集过期时间

图3:备份时输入的备份集名称和备份集过期时间,一般备份集默认会带有名称,如有必要可以修改为有意义的名称,过期时间一般保持默认永不过程。

有了上图,【检查介质集名称和备份集过期时间】里就明白该如何输入了,这个我没实验过,没有太大必要一一实验了。

◆备份到新介质集并清除所有现有备份集

选择此项可以清除以前的备份集,并使用新的媒体集备份数据库。

若要创建新介质集,必须格式化备份介质(一个或多个磁带或磁盘文件)。格式化进程会对备份介质进行以下更改:

● 删除旧标头(如果存在),从而有效地删除备份介质中以前的内容。

格式化磁带设备会删除当前装入的磁带中以前所有内容。格式化磁盘只影响您为备份操作指定的文件。

● 向每个备份设备中的备份介质(磁带或磁盘文件)写入新的介质标头。

◆可靠性

●完成后验证备份。将会验证备份集是否完整以及所有卷是否都可读。

写入媒体前检查校验和。将会在写入备份媒体前验证校验和,如果选中此项,可能会增大工作负荷,并降低备份操作的备份吞吐量。

出错时继续。如果备份数据库时发生了错误,备份工作还将继续进行。

事务日志(只有在备份时备份类型选择为【事务日志】,此项才会被激活)

●截断事务日志。选择此项会备份事务日志并将其截断,以便释放更多的日志空间,此时数据库处于在线状态。

备份日志尾部,并使数据库处于还原状态。选择此项会备份日志尾部并使数据库处于还原状态,该项创建尾日志备份,用于备份尚未备份的日志。当故障转移到辅助数据库或为了防止在还原操作之前丢失所做工作,该选项很有作用。选择该项后,在数据库完全还原之前,数据库无法使用。

磁带机。选择用磁带机设备备份数据库时选择此选项。

备份相关选项,MSDN有一篇文档讲得相当细,在此推荐。看完此文档后将对备份存储方面有一个深入的认识。http://msdn.microsoft.com/zh-cn/vcsharp/ms178062.aspx

数据库还原选项

◆【覆盖现有数据库】复选框:选中此项会覆盖所有现有数据库以及相关文件,包括已存在的同名其他数据库或文件。

◆【保留复制设置】复选框:选中此项会将已发布的数据库还原到创建该数据库的服务器之外的服务器时,保留复制设置。不过该项只有在选择了【回滚未提交的事务,使数据库处于可以使用的状态】单选按钮之后才可以使用。

◆【限制访问还原的数据库】复选框:使还原的数据库仅供db_ownerdbcreatorsysadmin的成员使用。

恢复状态:

RESTOREWITHRECOVERY,通过回滚未提交的事务,使数据库处于可以使用的状态。无法还原其他事务日志。此项则让数据库在还原后进入可正常使用的状态,并自动恢复尚未完成的事务,如果本次还原是还原的最后一步操作,可以选择该项。此项为默认选项。

RESTOREWITHNORECOVERY,不对数据库执行任何操作,不回滚未提交的事务。可以还原其他事务日志。此项则在还原后数据库仍然无法正常使用,也不恢复未完成的事务操作,但可继续还原事务日志备份或差异备份,让数据库能恢复到最接近目前的状态。

RESTOREWITHSTANDBY,使数据库处于只读模式。撤消未提交的事务,但将撤消操作保存在备用文件中,以便可使恢复效果逆转。选择此项时,备用文件选择目录将被激活。此项则在还原后进行恢复未完成事务的操作,并使数据库处于只读状态,为了可继续还原事务日志备份,还必须指定一个还原文件来存放被恢复的事务内容。

到此为止,数据库备份还原选项基本介绍完毕,有遗漏介绍的选项通过名称能直接明白。至于数据库备份还原脚本MSDN文档有语法和示例,再说也可以通过UI设置好后导出标准脚本。

原文:http://www.cnblogs.com/PongorXi/archive/2012/08/05/2623522.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17886.html

更多阅读

备份与还原注册表 注册表备份还原

备份与还原注册表——简介注册表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注册表文件损坏将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因此用户应当及时备份注册表,这样在系统出现故障时也能够及时回复。备份与还原注册表——注册表备份备份

如何用一键GHOST备份及还原系统 一键ghost还原的是什么

如何用一键GHOST备份及还原系统——简介 现在的网络实在太不安全了,很多人都有遇到过中毒,木马,恶意程序,广告,劫持浏览器等情况。那么,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呢?有些时候可以通过一个工具软件来修复,但很多时必须重装系统才能解决了,系统安全的

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区别 营业税改增值税学习

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区别——简介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是以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也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商品劳务税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

双一章诵读法解悉熊春锦传统文化的学习,关键是灵感的思维,心和身要融汇在其中。我们所习惯采用的是西方式的学习逻辑方法和可得出结论的实验证伪的方法。在思维领域,几十年来所建立的完全是西方科学的方法和模式。现在我们要继承祖先们

转帖~快速备份和还原XP系统:深度一键还原

转载自:http://support1.ap.dell.com/cn/zh/forum/thread.asp?fid=34&tid=160069原帖作者:boat软件名字:深度一键还原V4.8绿色免费版软件下载地址1:http://www.orsoon.com/Soft/7352.html请点击本地下载1下载软件下载地址2:http:

声明:《SQLServer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学习》为网友潇魂蝶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