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苏秦张仪列传
皆翻唇弄舌之辈也
一先说家庭
然则苏秦未遇之时,亦为周之有名有姓之人也。因为一方面有兄弟嫂妹妻妾,是个大家族;另一方面"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可说明其家并非普通力食之家,而是有几大箱子的书,还藏有《周书阴符》这样的宝书,且能够供他期年不用工作,在家看书,这样的家庭,你能说是普通老百姓家庭吗?
张仪就惨一些,从别人的评价上看就知道他是个贫穷而可能道德有亏的人,所以别人才怀疑他偷东西,掠笞数百,还不服,看来还有些骨气。最有意思是老婆劝告他说,你不去读书游说,就不会有这场飞来横祸了,结果张仪说,我舌头还在吗?老婆笑着说,在。张仪说,这就够了。想来,张妻还是蛮体贴的,至少《史记》中没记载张仪有苏秦那样的风流韵事。苏秦是和燕文侯的夫人私通的,这个夫人的儿子就是文侯死后登位的燕易王,结果易王知道苏秦的私情却并不加害,反而更加重用他,可苏秦却怕了,跑到齐国去了,此时合纵之约已解,苏秦也开始走下坡路,后来他在齐国被人刺死,死后他到齐国为燕国做卧底的事才泄露。
次说事业
二者都是为了显达,不在乎事的主是那一位的。苏秦先是说周显王,结果"显王左右素习知秦,皆少之",看不起他。接着他去说秦惠王,不巧当时秦国刚杀了商鞅,痛恨这种游说舌辩之士,时机不对。苏秦再去赵、燕游说,在燕国呆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终于说动了,这才开始了他的成功之旅。
张仪呢,先是在楚相那里做门客,结果被怀疑偷东西痛打了一顿。后来苏秦成了六国合纵之约,怕秦国来攻,就找人设计张仪,让他去秦国做卧底。先是找人怂恿张仪,说你和苏秦是好朋友,他如今腰挎六国相印,发达了,你去找他走门路啊。张仪就真去了,一去苏秦就故意羞辱他,张仪一怒就去了秦国,因为你是合纵嘛,我就到秦国去破你这个合纵。可路上没盘缠啊,苏秦偷偷让人周济他,一路把张仪送到秦国,打通关系见到秦惠王,当了客卿。这时候苏秦派的人才把实情告诉张仪,张仪当然是感谢得肝脑涂地,所以后来他攻魏、伐楚,等到苏秦死后才祭出连横的大旗。看他玩弄楚怀王于股掌之间,真是好玩!就是这个楚怀王害死了屈原,一看他的言行就知道是个贪婪愚蠢之人!可惜了屈原,何必愚忠于一个蠢货呢。在他那个时代,改投明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三教育
苏秦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可鬼谷子是什么样的人没人知道,后世有不少伪书是托名鬼谷子的,但真正的鬼谷子的学说没人知道。就象诸葛亮和庞统的老师水镜先生也是有名而不为人知的。这就是时代!不在那个合适的时代有什么办法!
换言之,我们今天的时代如何呢?当下中国的教育是一个大陷阱,因为它不是读书明理为目的的。退一步讲,所谓文教宣化,都是洗脑,不过是时代不同,手段各异。
乱世出英雄,所以生逢太平盛世的朋友们你们就不要怪任何人了,不是没英雄,只是时机不对,再英雄也没出头之日,顶多是象鬼谷子、水镜先生那样教出几个英雄来也算不错。所谓太平盛世,最危险的就是社会缺乏流动性,让那些自恃英雄的家伙们把一肚子才学放在诗酒女人身上,而政治权力被特权阶层所把持,社会资源被特权阶层所浪费,最后社会矛盾越积越多,然后颠覆,所以分久必合有其客观地理环境的因素,而合久必分却是一个非良序社会必然的结果。中国想要跳出这个怪圈,只有努力建立起一个良序的社会,而眼下绝非一个良序社会的准备阶段,恐怕又是一个合久必分的例证。两个百年,做梦吧!古代君王都豪情万丈,要建千秋万世之业,现如今怎么这么小家子气,只求眼下的几年,说明问题很严重,自知撑不了几年,只求眼下太平就好,真没意思。总设计师当年还比他们有豪气,起码敢说改革开放五十年不变,一国两制的方针五十年不变,这两个五十还是实数,这两个百年则是虚数,离party的生日才几年,离国家生日才三十几年,现在你明白了吧,强弩之末矣。
说了半天,不过是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吧!